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767

发布时间:2023-10-14 9:08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科学的目标是追求真理,那么,为实现这个目标,任何理论都不具备________,在通向真理的道路上,所有的理论都要经受________的实践检验,没有任何人可以凭借外在的社会历史因素,逃避检验,这种天生的公平原则是人类获得意义的重要来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豁免权 严格

B:优先权 频繁

C:自主权 系统

D:主导权 复杂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所有的理论都要经受……实践检验”“没有任何人可以……逃避检验”“天生的公平原则”可知,在经受实践检验这一点上,任何理论都不具有逃避的特权,A项“豁免权”在文段中指免除检验的特权,符合句意。B项“优先权”常用于比较先后顺序的语境中,与文意无关,排除。C项“自主权”指按自己意愿行事的权利,排除。D项“主导权”指能够影响他人的力量,无法体现“不可逃避实践检验”的特征,排除。
验证A项第二空,“严格”与“检验”也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

2、【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你当时对他当代表不是很同意吗?为什么现在又不同意了呢?

B:你当时不是同意推选他当代表吗?为什么现在又不同意了呢?

C:你当时不是反对推选他当代表吗?为什么现在又不同意了呢?

D:你当时对他当代表不是没意见吗?为什么现在又不同意了呢?

正确答案:C

解析:选项C前半句的意思是“当时不同意”与后半句“现在又不同意了”矛盾,应当改为:你当时不是推选他当代表吗?为什么现在又不同意了呢?或者改为:你当时不是反对推选他当代表吗?为什么现在又同意了呢?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随着国际反腐合作深化,外逃腐败分子难逃________的命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害群之马

B:瓮中之鳖

C:井底之蛙

D:涸辙之鲋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害群之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C项“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窄的人;D项“涸辙之鲋”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三项均不能描述外逃腐败分子难逃法网的命运,排除。
B项“瓮中之鳖”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东西,与“难逃”对应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1题,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5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8题

4、【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成为腐败分子和腐败资金的“避风港”,不应成为他们的“避罪天堂”。

B: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C:中国人民最不能理解的是,一些罪行确凿的腐败犯罪分子可以在一些国家逍遥法外,以各种借口逃避法律惩处。

D:习近平表示,中国同国际市场密切关联,全球经济情况总体偏弱,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

正确答案:B

解析:B项两面对一面,应删除“能不能”。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

5、【言语理解】现代经济学作为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理论基础,非常注重引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框架来研究社会经济行为和现象,强调从假设到推理到结论的内在逻辑,强调用数学和数理模型作为基本逻辑分析工具,强调以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为基础的实证,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证性和自然科学性,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有很大的不同。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A: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有很大不同

B:现代经济学是一门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社会科学

C:数学方法数理模型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有重要作用

D:自然科学的很多研究方法可以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强调现代经济学注重引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接着通过三个“强调”说明引入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必要性,最后得出结论——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有很大的不同。A项是对这一结论的同义转述,当选。 文段围绕“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展开,C、D两项均偏离主题,排除。由“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证性和自然科学性”可知,“实证性”只是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特点,B项概括不全面。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4题

6、【言语理解】小说家时常在小说之外抛头露面,这若让主张作者应从作品背后消失的福楼拜来评判,简直是犯了大忌。昆德拉曾对福楼拜深表赞同并加以发挥:小说家一旦自居为公众人物,就会使其作品陷入危险境地。昆德拉的观点,与本雅明所说的“小说诞生于离群索居的个人”可谓殊途同归,均意在强调小说乃是独立观察和思考的产物。不过,也不必过于忧虑。小说家如能秉持真正的专业情怀,即便偶尔抛头露面,也不至于变成通常意义上的公众人物。优秀的小说家自有其智慧与策略,与人群和聚光灯保持必要的距离,使自己得以独立观察和思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小说家是否具有专业情怀非常关键

B:优秀的小说家一般都是离群索居的

C:没必要过分担心小说家是否抛头露面

D:和公众保持距离是小说家的基本修养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福楼拜、昆德拉、本雅明认为小说家不应抛头露面,应从作品背后消失的观点,接着以“不过”转折指出不必过于忧虑小说家时常在小说之外抛头露面的现象,并分析了不必忧虑的原因。转折后为文段重点,意在说明不必过于忧虑小说家时常在小说之外抛头露面的现象,对应C。A项是文段观点的补充原因,非文段重点,排除。B、D两项是文段转折前的内容,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50题

7、【言语理解】成功摘掉“雾都”帽子的伦敦,是许多人心目中治理空气知耻而后勇的________。但60年后,伦敦的境况并不乐观,空气难达标,欧盟屡警告,这似乎也昭示着空气治理从来不是________的事情,也提醒着我国治理之路的漫长。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标志 易如反掌

B:象征 按图索骥

C:榜样 闭门造车

D:典范 一劳永逸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由“但60年后,伦敦的境况并不乐观”“提醒着我国治理之路的漫长”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表达空气治理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按图索骥”比喻做事死守教条,而不懂得变通。“闭门造车”比喻不管客观情况如何,只凭主观愿望办事。两者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易如反掌”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办到。“一劳永逸”指辛苦一次,可以得到永久的安逸。填入均符合题意。
第一空,“标志”指表明特征的记号或事物。“典范”指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物或事件。“知耻而后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用含褒义色彩的“典范”修饰更恰当,排除A。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莫名其妙 不加思索 捶胸顿足 再接再厉

B:流光溢彩 契若金兰 大相径庭 言不由中

C:另辟蹊径 偃旗息鼓 即往不咎 扬汤止沸

D:拭目以待 锐不可当 粗制滥造 鞠躬尽瘁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不加思索”应为“不假思索”。B项“言不由中”应为“言不由衷”。C项“即往不咎”应为“既往不咎”。D项全部正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少年儿童好奇心强,但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弱,他们很难对消极不良的作品进行理性________,因而正确的________很重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区分 引领

B:分析 说服

C:筛选 训练

D:鉴别 教育

正确答案:A

解析:句意为少年儿童很难判断、识别哪些是消极不良作品,需要正确引领他们。第一空所填词语应含有辨别挑选的意思。“分析”侧重于通过分解理清事物间的关系,与句意不符,排除B。第二空,“训练”“教育”多针对知识技能,“引领”所含的引导使往正确方向走的意思更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1题

10、【言语理解】情报专家巴克斯特在给花草浇水时,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________的念头,也许是经常与间谍、情报打交道的缘故,他竟________地把测谎仪器的电极绑到一株天南星植物的叶片上。结果,他惊奇地发现,当水从根部徐徐上升时,测谎仪上显示出的曲线图形居然与人在激动时测到的曲线图形很相似。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怪 异想天开

B:奇特 心血来潮

C:怪异 浮想联翩

D:奇怪 突发奇想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与句意不符,排除C。“突发奇想”填入句中不合语法规范,排除D。由“竟”、“把测谎仪器的电极绑到天南星植物的叶片上”可知,巴克斯特的想法新奇、独特,“异想天开”比“心血来潮”更能体现巴克斯特想法的特点。
第一空,“古怪”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4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2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