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764

发布时间:2023-10-13 22:46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科学家抱着极大的期望,发射了那么多的太空望远镜,著名的有哈勃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等。经过这几十年的努力,在银河系里找到了700到800个比较像地球的行星。那上面是不是有外星人呢?这虽然引起了科学家极大的兴趣,但是很遗憾,距离地球太遥远了,无法进行探测。比如开普勒找到了地球的一个表兄弟,或者叫“2.0版”的地球——开普勒186f。它离我们地球有500光年。也就是我们用望远镜看到它的形貌,是它500年前的情况,光从它那儿传到地球要经过500年的时间。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科学家发射了很多太空望远镜

B:开普勒186f离地球有500光年

C:外星人的发现受限于探测距离

D:在银河系找到了很多类地行星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科学家通过太空望远镜在银河系找到了700到800个类地行星;然后提出“那上面是不是有外星人”之问,并给出答案——这些行星距离地球太远,无法进行探测;最后以开普勒186f为例印证了行星距地球之遥远以及探测的难度。综合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由于行星距离地球遥远,所以很难探测其上是否有外星人。选项中提到外星人这一话题的只有C。
A、D两项对应前两句,属于背景介绍,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开普勒186f是文段举的例子,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我们对他人的行为已自然而然地形成各种判断,因此无须考虑就能运用在各种场合。例如我们搭乘的火车突然停下来,我们会想到可能是由于机器出了故障,绝非是驾驶员离车去摘路边的野花。
对上面这句话的主题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依据自然形成的判断往往不一定是最准确的

B:人们在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判断

C: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发生事情的自然判断是正确的

D:在各种场合下,都不能忽视由于自然判断而形成的生活经验

正确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讲人们依据生活经验而形成各种判断,第二句是举例说明第一句。题干中只提到人们根据生活经验而产生判断,并没有提及这种判断的准确性问题,所以AC都不正确。选项D和题干的说法正好相反。B项是准确理解。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我们做孔子研究院的设计,就把其定位于在特殊地点的特殊功能的君臣,它必须是一座现代建筑,又屹立在这个文化之乡,必须具备特有的文化内涵。”在对战国时代的建筑文化以及中国书院建筑发展的沿革、形制进行一番探讨之后,设计师又对建筑构图、总体布局、室内外造型包括装饰纹样等,做了一定的探索,然后再运用西方和中国建筑的技巧予以现代的形象表达,创造出一种“欢乐的圣地感”。
对孔子研究院的设计理念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建筑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B: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统一

C:西方技巧与东方技巧的统一

D:建筑功能与审美趣味的统一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由“它必须是一座现代建筑,又屹立在这个文化之乡,必须具备特有的文化内涵”可知,孔子研究院设计的定位是现代建筑又必须包含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即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B项,由“它必须是一座现代建筑”、“在对战国时代的建筑文化以及对中国书院建筑发展的沿革、形制进行一番探讨之后”可知孔子研究院的设计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统一,B项正确。
C项,由“再运用西方和中国建筑的技巧予以现代的形象表达”可知C项正确。
D项,“审美趣味”在文中没有体现。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9题

4、【言语理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传统文化本就是亘古常新的,这是其________五千年而不曾断裂的秘诀所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________传统文化,就要让传统文化更深地进入我们的生活,________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最好的传承之道。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延续 宣扬 转化

B:传承 传播 类化

C:历经 继承 深化

D:绵延 弘扬 内化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宣扬”一般与“理念”“信仰”搭配,与“传统文化”搭配不当,排除A。
第三空,句中说的是使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相结合,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类化”“深化”填入不恰当,排除B、C。
第一空,“绵延五千年”为习惯表述。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53题

5、【言语理解】芸芸众生中的一些人,放不下自己的身段,觉得到了某个年龄某个职位,就一定要有怎样的标配,略有不足,就觉得________。这样的人________又乏味,当把自己套进一个标准里面,就难免变得坚硬无趣,________。其实,聪明的活法,是可以把生活过得有弹性,能屈能伸,能进能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奈 固执 斤斤计较

B:屈就 刻板 作茧自缚

C:失落 平庸 形如槁木

D:不满 可悲 碌碌无为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是对“放不下自己的身段……略有不足”的感受,意为不符合预期时就觉得不满足,所填词语应表不满足之意。“无奈”指没有办法,不符合文意,排除A。
第二空,“把自己套进一个标准里面,就难免变得坚硬无趣”是对空缺处所填词语的解释说明,所填词语应表不灵活之意。“刻板”符合此意,当选。“平庸”“可悲”均不含不灵活之意,排除C、D。
验证第三空,“作茧自缚”比喻自己的作为反而使自己受困,填入符合把自己套进标准里而变得坚硬无趣的语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25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20题

6、【言语理解】真诚永远都像镜子一样,当你真诚面对公众时,公众肯定会读到你的真诚,即便你存在错误和自己没有发现的过失,那可能是智力问题,或者现有的行为模式和智力结构所无法避免的,公众会原谅。
本句的主旨是:

A:无论正确错误都应该真诚地面对公众

B:公众能读懂你的真诚

C:真诚面对公众,公众会原谅你的错误

D:真诚是镜子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强调的是要真诚面对公众的问题,正确答案是A。B、D都不是文段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更不是本句的主旨。C项表述过于绝对。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

哥本哈根大学对来自整个欧洲和格陵兰的442例古人类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时间跨度从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400年)一直到近代早期(约公元1600年)。研究发现,在“维京时代”,来自南部和东部的外源基因流入了斯堪的纳维亚。研究还发现有证据证实维京人曾在斯堪的纳维亚以外的国家移动:丹麦的维京人向英格兰移动;瑞典的维京人朝着波罗的海国家向东航行;挪威的维京人迁移至爱尔兰、冰岛和格陵兰。此外,他们的基因分析中还包含了与现代瑞典人群及现代丹麦人群具有亲缘关系的血统样本。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出的是:

A:

波罗的海位于瑞典的东北侧

B:

冰岛不属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

C:

维京时代开始于十五世纪之前

D:

现代瑞典人与现代丹麦人基因同源

正确答案:B

解析:

A项不可以推出,由“瑞典的维京人朝着波罗的海国家向东航行”只能推出波罗的海在瑞典的东侧,“东北侧”无法推出,排除。

B项可以推出,由“研究还发现有证据证实维京人曾在斯堪的纳维亚以外的国家移动:……挪威的维京人迁移至爱尔兰、冰岛和格陵兰”可知,冰岛是斯堪的纳维亚以外的国家,当选。

C项不可以推出,文段只是说明研究的时间跨度是“从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400年)一直到近代早期(约公元1600年)”,其中包括维京时代,只能推出维京时代不晚于公元1600年,但无法推出维京时代开始于十五世纪之前,排除。

D项不可以推出,由尾句可知,是维京人的基因中与现代瑞典人及现代丹麦人具有亲缘关系,而非现代瑞典人和现代丹麦人基因同源,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50题,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75题

8、【言语理解】①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   、延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
②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新篇章。
③销声匿迹数十年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鹤、白鹤等20多种   鸟类,近年来出现在黄河入海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断 揭穿 珍稀

B:终断 揭露 珍奇

C:终断 揭示 珍贵

D:中断 揭开 珍稀

正确答案:D

解析:中断:中间发生阻隔、停顿或故障而断开,还可以继续。终断:指终结,停止。依据第一句句意可知,中华文明是没有断开、一直延续五千年的文明,选“中断”比较合适,排除B、C两项。第二句“揭穿”、“揭露”、“揭示”都不能与下文的“新篇章”搭配,只有“揭开”合适。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①只有这样,书法才能与绘画中的许多因素有本质区别,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汉字字体存在的意义和识别法则;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汉字是中国特殊文字的符号意义
②精美的汉字作品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对象和欣赏主体
③书法作为中国特殊的艺术形式,绝不能背离“汉字笔画线条”的特定要求
④严格地讲,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笔画线条造型表现的视觉艺术
⑤在这里,书法的线条必须是汉字笔画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⑤

B:②③①⑤④

C:④⑤③②①

D:④②⑤①③

正确答案:D

解析:由①“只有这样,书法才能与绘画中的许多因素有本质区别”可知,“这样”指代的内容应与书法与绘画的区别有关,②③④⑤中③、⑤的表述能体现区别,故①应紧接③或⑤之后,排除A、C。B项,⑤若在①后,“这里”找不到具体所指,B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10、【言语理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层融化,南北极所蕴含的巨大能源资源、航道优势等被充分发掘出来,其战略意义愈发凸显。据估算,仅北极地区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就分别占到全世界潜在储量的25%、13%、30%。同时,极地的战略位置也尤为重要。如今,为赢得竞争优势,不仅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极地国家纷纷根据各自的国家利益制定极地战略,而且一些非极地国家和集团也积极参与极地事务,使得极地地区形势骤然变化。作为新兴战略热点,围绕极地尤其是北极地区的国际斗争将日趋复杂和激烈。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大国的积极参与使得极地地区形势复杂化

B:各国应从全球战略高度看待极地地区问题

C:围绕北极地区的国际斗争即将拉开帷幕

D:极地成为世界各国战略博弈的热点地区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随着全球变暖、冰层融化,极地的战略意义愈发凸显,并从资源储量、战略位置两方面具体说明,然后强调众多国家和集团为赢得竞争优势,积极参与极地事务,使得这一地区形势复杂化,末句得出观点:极地地区作为新兴战略热点,国际斗争将日趋复杂和激烈。D项是末句观点句的同义转述。B项的“全球战略高度”文段未涉及;C项的“即将拉开帷幕”说法有误;文段并非说明大国参与对极地地区形势的影响,而是强调未来各国在极地地区的战略博弈将更加激烈,A项说法有误。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8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