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科学家认为,海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暂时缓解了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速度,一旦这种缓解作用失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将以更快速度增长。那么,增加的二氧化碳是否会导致大气温度上升呢?虽然绝大部分科学家相信答案是肯定的,但这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存在诸多变数。于是气候变化怀疑论者一直在这一点上做文章,试图让老百姓相信二氧化碳浓度不一定和大气温度有关联。这个策略非常有效,以至于很多人至今仍然拒绝相信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变暖,因此拒绝参与减排。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说的是:
A: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关系不大
B: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越来越弱
C:人类活动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
D: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文段末句“这个策略非常有效,以至于很多人至今仍然拒绝相信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变暖,因此拒绝参与减排”可知,作者对气候变化怀疑论者的观点持否定态度,认为民众拒绝参与减排是受了他们的误导。故接下来最可能对气候变化怀疑论者的观点进行批驳,即论证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D项当选。
考题出处: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2、【言语理解】随着石油的不断涨价,一些国家利用微生物将甘蔗、甜菜、木薯发酵成酒精,替代石油。这种酒精具有燃烧完全、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用其稀释汽油可得到“乙醇汽油”。比如,巴西已经将几十万辆汽车改装为使用“乙醇汽油”或酒精作为燃料,大大减轻了大气污染。
根据本文,理解正确的是:
A:燃油涨价影响汽车业
B:酒精完全可替代汽油
C:可以将植物制成酒精
D:巴西的污染非常严重
正确答案:C
解析:A、D两项文中并未提及,排除。B项“完全”一词过于绝对,文中只是提到一些国家利用微生物将一些植物制成酒精,以替代石油,但并不能得出酒精就可以完全替代汽油。C项符合文中表述。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自美国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首次亮相巴拿马上空后,隐形武器成为世界武器发展的一大趋势。有的军事专家曾预言,未来战争或为隐形武器唱主角的战争。中国武器装备发展也将隐形化作为第三代武器的一个重要指标,新列装的武器装备基本上皆具有隐形的性能。这些隐形武器,其光学特征可以隐形于地理背景之中,其电磁特征也可以湮没于电子信号频谱之内,使对手无法对其识别。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未来世界武器发展的主要趋势
B:军事专家对未来战争模式的预测
C:隐形武器具备隐形性能的原因
D:中国发展隐形武器的背景及成就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隐形化这一世界武器的发展趋势,然后引入中国的情况,说明中国也将隐形化作为第三代武器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隐形武器的光学特征、电磁特征,使对手无法识别。故文段重点介绍的是中国发展隐形武器的情况,D项表述与此相符。
A、B、C三项均脱离了“中国”这一范围,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6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6题
4、【言语理解】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必然________欧元国家的金融投资,使欧元区的金融机构蒙受重大损失,并在一段较长的时期逐渐暴露出来,引发一次次的金融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打击 风暴
B:重创 恐慌
C:影响 危机
D:波及 动荡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蒙受重大损失”可知,A项的“打击”、C项的“影响”、D项的“波及”语义程度均较轻,不符合语境,B项的“重创”程度适当,填入恰当。第二空填“恐慌”也符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4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5、【言语理解】近些年,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经典,正在重新出场。有人对此________,觉得儒家的这种出场违背自由与文明的现代趋势。他们的依据是,从周的封建式家天下到秦汉以来的皇权帝制式家天下,儒家学说与之________。有人认为,讲究民本、限制君权的儒家与绝对尊君的法家皆为皇权专制的一体两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颇有微词 相濡以沫
B:忧心忡忡 如影随形
C:左顾右盼 亦步亦趋
D:惴惴不安 并行不悖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相濡以沫”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含贬义。二者填入句中形容家天下与儒家学说的关系均不恰当,排除A、C。
第一空,分析可知,填入词语并无“不安”之义,“惴惴不安”填入不合适,排除D,且“并行不悖”强调不干扰,填入亦不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2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2题
6、【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贯以技术领先、功能创新闻名的微软科技电脑公司,在近期计划率先推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家用电脑产品。
B:阅读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外国人民的生活,但它们是译本,所以比起读原著味道要差些。
C:一部优秀的传记,不仅要真实地记叙传主的生平经历,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和展现传主生活经历中存在的一种精神。
D:反病毒专家发现,代号为野玫瑰的电脑病毒发作是由接收邮件和共享资源两条途径侵袭硬盘系统感染的。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计划在近期”。B项中“但”以后的句子转移了话题,前后构不成转折关系。D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应去掉“发作”,在“系统感染”前添加“造成”一词。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①这价钱哪儿贵呀?这可是________的黄金。
②看着乡亲们干劲________地重建家园,县长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③你放心,本店的商品,分量________,童叟无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十足 十足 实足
B:实足 十足 十足
C:十足 实足 十足
D:实足 实足 实足
正确答案:A
解析:“十足”含有两层意思:(1)成分纯,如“十足的黄金”;(2)达到充足的程度或完全的地步。如“十足的势利小人”。“实足”指确实足数的,如“分量实足”“实足年龄”“实足200人”。由此可知, ①、②句应填“十足”、③句填“实足”。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
8、【言语理解】人类历史上,技术革命往往和社会发展的________相互作用,互为因果。今天,以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应用正________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化的巨大潜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步伐 实现
B:变革 释放
C:速度 发挥
D:方向 挖掘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句意可知,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例证解说。“技术革命”与“以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相呼应,“社会发展的________”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化”相对应。与“变化”呼应的词语只能是“变革”。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9、【言语理解】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注重美与善的统一。言下之意是中国古典美学不那么重视美与真的统一。笔者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比西方美学更要看重美与真的统一。它给美既赋予善的品格,又赋予真的品格,而且真的品格大大高于善的品格。概而言之,中国古典美学在对美的认识上,是以善为灵魂而以真为最高境界的。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是:
A:正确而不流行
B:流行而不正确
C:新颖而不流行
D:流行而不新颖
正确答案:C
解析:结合题干可知“中国古典美学注重美与善的统一”是一种流行的观点,而作者的观点是“中国古典美学比西方美学更要看重美与真的统一”,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并不流行,排除B、D两项。本文段中并没有对这两种观点的正确与否进行说明,排除A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不受( )的行政( )极易产生腐败。政府( )不仅有党的监督和司法监督,还有社会监督。
A:制约 权利 行为
B:制约 权力 行政
C:约束 权利 行政
D:约束 权力 行为
正确答案:B
解析:政府与党和司法机构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第一空应选“制约”,排除C、D。第二空中,“权利”与“权力”的区别在于前者一般指法律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与义务相对应;后者一般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它总是和服从相联系。政府具有的是“行政权力”。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