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科学研究表明,评判性的阅读是一个要求很高且需要付出相当大耐性的阅读过程。在进行审慎评判的过程中,阅读者需要放缓阅读速度,并用手中的笔随时在文章中标记出需要注意的各项重点,从而使阅读内容很好地结合阅读者的读后感想以及相关结论和疑问。因而在这一过程中,阅读者需要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角色。
下列最能概括上述内容的是:
A:评判性的阅读是一个缓慢、枯燥但十分必要的阅读过程
B:阅读者需要养成质疑所阅读的内容的习惯
C:评判性的阅读应该发生在我们每天的阅读过程之中
D:评判性的阅读需要集中注意力并认真思考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主旨大意:“评判性的阅读”需要付出相当大的耐性,需要慢速阅读并在文章中标记重点,以此展现出读者的读后感以及相关结论和疑问。
A项,“枯燥”在题干中并未提及,无法概括。
B项,题干中说的“疑问”而非“质疑”,属于偷换概念,无法概括。
C项,题干并未说明要每天都进行评判性的阅读,属于无中生有,无法概括。
D项,指出评判性的阅读需要集中注意力并认真思考,符合题干内容,可以概括。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B卷合并版)第54题
2、【言语理解】①随着核磁共振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基本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记忆储存在大脑的海马区
②科学家们发现,记忆储存于神经细胞的连接方式之中
③这个改变是由一系列基因负责实现的
④要想研究记忆,首先必须弄清记忆究竟储存在什么地方
⑤接下来的问题是,记忆是如何被储存的呢?这个问题也已经有了答案
⑥大脑通过改变神经细胞的连接方式和连接强度,将某个外来刺激永久地固定于大脑之中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⑥②④⑤③
B:①④②⑤③⑥
C:④①⑤②⑥③
D:④③①⑤⑥②
正确答案:C
解析:④中提出问题“记忆究竟储存在什么地方”,①中给出答案“记忆储存在大脑的海马区”,故④①两句应紧密相连,只有C项符合要求。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3、【言语理解】我在家常常一人站在窗前向楼下看,安静的院子里有一群流浪猫。流浪猫有其自己的生活,天蒙蒙亮时就会慵懒地走动,等待好心人送来的猫粮。它们三五成群,吃饱了就打打闹闹,累了就找地方歇息,高高兴兴地过上一天。我发现其中有一只花猫不怎么合群,老是独自游走或静卧幽处,仿佛心里有事。
这是一篇文章的开头,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这群流浪猫的奇闻趣事
B:人怎样与动物和谐相处
C:楼下为什么会聚集流浪猫
D:那只不合群的猫的故事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前三句讲了院子里有一群流浪猫,它们三五成群,每天开开心心;文段末句引出猫群中一只不合群的花猫,它仿佛心里有事。基于话题一致原则,文段接下来应紧承尾句继续介绍那只不合群的花猫的故事。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53题
4、【言语理解】语言与语言的碰撞和融合是文化交往的一部分。现今世界,这种交往正在变得更频繁、更迅捷,然而从一种语言本身来看,它总是既要保持过去的精华,又要吸收外来因素,否则无法传达新的现实。
在这段话里,“语言与语言的碰撞和融合”是指:
A:对外来语言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不同语言彼此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C:一种语言要更多地吸收另一种语言的有益元素
D:本国语言在吸收外来语言的合理成分时要有选择
正确答案:B
解析:“语言与语言的碰撞和融合”表明了两种语言之间产生的相互借鉴、吸收的关系,A、C、D三项都只是从语言的一种角度出发来阐释,没有体现语言之间的关系,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
5、【言语理解】①第一本防水平装书还将拥有强大的防伪功能
②澳大利亚的银行现在已经使用该项技术来延长纸币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伪造的风险
③英国出版商近日透露,世界上第一本防水平装书有望明年夏天上架销售
④书的外面还有一层防撕毁的坚韧的聚合物涂层,整本书的架上寿命可以由此增加两倍
⑤据了解,防水平装书将采用先进的防水技术,外面包裹透明的蜡封,这样即便书潮湿了,字迹也不会模糊,书页也不会损毁
⑥这将是此技术首次应用于普通平装书。目前,只有专业的潜水用书可以做到完全防水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⑤④⑥①②
B:③①②⑤④⑥
C:⑤①②④⑥③
D:⑤④⑥②①③
正确答案:A
解析:四个选项分别以③或⑤开头。③引出防水平装书的话题,放段首合适,排除C、D。A、B两项的差别在①②和⑤④⑥的顺序。根据说明文的描写顺序,引出话题后,应先介绍原理,再介绍应用,故⑤④⑥在前,①②在后,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2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
6、【言语理解】唐朝社会的各色人物在唐朝文人笔下________,活灵活现。世界名著中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即阿巴贡、泼留希金、夏洛克和葛朗台,而唐朝文人笔下的吝啬和贪婪之人亦________,这些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被唐代文人刻画得________,读来呼之欲出,令人不禁莞尔。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惟妙惟肖 不相上下 绘声绘色
B:跃然纸上 大相径庭 酣畅淋漓
C:栩栩如生 毫不逊色 入木三分
D:引人入胜 风格各异 活灵活现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仿造得和真的一模一样。而句中说的是人物形象生动,用“惟妙惟肖”不恰当,排除A。“引人入胜”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第一空的主语是“唐朝社会的各色人物”,用“引人入胜”不恰当,排除D。第二空,由空缺前的“亦”可知,文段想表达的是唐朝文人笔下也有很多刻画生动的吝啬鬼形象,不比世界名著差。“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不合句意,排除B。验证第三空,“入木三分”形容议论、见解深刻,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0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7、【言语理解】劳动不仅________着我们的生活,而且________着我们的灵魂;不仅创造着社会的财富,而且________着人类的文明。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滋养 铸造 积淀
B:滋润 锻造 积攒
C:滋养 锻造 积攒
D:滋润 铸造 积淀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滋养”侧重于提供养分、养料,“滋润”侧重于湿润。此处表达劳动对生活的作用,用“滋养”恰当,排除B、D。
第三空,“积攒”常与“肥料”“钱财”搭配,与“文明”搭配不当,排除C。“积淀文明”为习惯搭配。
第二空,“铸造”填入与“灵魂”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55题
8、【言语理解】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受众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呈现分众化、差异化的趋势。过去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舆论态势犹如一个大教室,媒体是雷打不动的信息中心;移动互联时代,新闻舆论态势则近乎游乐场,受众可以随兴趣任意选择内容和场景。要从媒体竞争中突围,在舆论引导中制胜,空洞说教、生硬灌输不行,追求猎奇、编造故事不行,刻意迎合、取悦受众不行,庸俗媚俗、极端表达也不行。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和机制,才能提高媒体对受众的“黏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创新是媒体行业的发展要求
B:传统媒体已无法满足大众需求
C:舆论引导是媒体决胜的战略高地
D:媒体组织机构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受众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发生了深刻变化;然后对比了传统媒体时代和移动互联时代的媒体环境,说明媒体不再是信息中心,受众可以在新闻舆论态势中任意选择内容和场景;最后指出创新才能提高媒体对受众的“黏度”。文段重点论述的是媒体如何突出重围吸引受众,即创新,A项是对此内容的准确概括。
B项,文段只是客观描述了在新形势下受众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媒体要在竞争中突围应该如何做,“已无法满足大众需求”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C项说法有误,文段强调的是创新可以使媒体在舆论引导中制胜,“舆论引导”是目的而非手段,排除。
D项,文段强调的是媒体如何在竞争中突围,并未强调媒体间竞争激烈,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5题
9、【言语理解】“被边缘化”大多是一种主观感受,而非客观事实。有的单位被赋予的任务已足够重要,有的干部被委派的工作已属量才适用。但这些单位和干部依然觉得被重视得不够。抱怨和不满,在很多情况下,不过是期望得到更多的同情和关注。然而,这种负面的心态不仅得不到同情和关注,反而会在怨天尤人中消磨工作热情和奋斗意志,自己把自己边缘了,甚至最终出局。不排除确有被忽视的情况,但从根本上说,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奋斗和业绩是走向成功最好的通行证。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观点是:
A:“被边缘化”往往并非客观事实
B:抱怨和不满的情绪只会对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C:没有边缘的岗位,谨防自己把自己边缘化
D:摒弃“被边缘化”的消极思想,要以积极的行动掌控自己的命运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说“被边缘化”大多是一种主观感受而非客观事实;接着转折指出,很多时候是自己把自己边缘了,甚至最后出局;最后总结,“但从根本上说,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奋斗和业绩是走向成功最好的通行证”。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人不应有“被边缘化”的心态,要主动去掌握命运。D项与此说法一致,当选。
A、B两项为文段部分内容。C项“没有边缘的岗位”说法过于绝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10、【言语理解】长期以来,中国队在乒乓球比赛中一直占有绝对优势,或者说独大。这种局面持续的时间之长,已经让很多人感觉乒乓球成了一项中国人自己和自己玩的运动,虽然水平很高,但大大降低了观众看比赛的归属感和竞争心态。
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A:乒乓球比赛中国队一直占有绝对优势
B:乒乓球成了一项中国人自己和自己玩的运动
C:中国队在乒乓球项目上的绝对优势降低了观众看比赛的兴趣
D:世界各国观众对乒乓球比赛日渐缺乏兴趣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中国队在乒乓球比赛中一直占有绝对优势,然后提出这种现象产生的后果,即大大降低了观众看比赛的归属感和竞争心态。所以,本段文字的观点便是中国队在乒乓球项目上的绝对优势降低了观众看比赛的兴趣,即选项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