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741

发布时间:2023-10-10 9:58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科学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主流命题,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无法忽视它、绕过它。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科学与艺术,或者说理性与感性的边界正在________。艺术展上艺术家们摆弄起了宇宙爆炸、量子世界,而不少科学家也乐于把科学仪器下观察到的景象捕捉下来,展示到人们面前,其精美程度丝毫不亚于艺术家的加工描摹。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消遁

B:消失

C:消除

D:

消弭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说的是感性与理性的边界正在模糊。“消遁”指消失逃跑,与文意不符,排除A。“消失”指事物渐渐减少以至没有,事物不复存在。理性与感性的边界正在淡化,但不代表不存在了,“消失”语义程度过重,排除B。“消除”与“消弭”意思接近,后者多用于书面语,与文段的语体风格更相符,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36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36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41题

2、【言语理解】如何看待各项指标的起落调整?如何领会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辩证用意?如何贯彻稳中求进的调控指引?________中国经济的复杂问题,需要________的专业剖析,更离不开格局宏大的战略思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破解 具体而微

B:反观 一丝不苟

C:解读 返观内视

D:反思 条分缕析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结合前文的三个问句和后文的“需要……的剖析,更离不开……的战略思考”可知,此处说的是要解决中国经济的复杂问题,选“破解”或“解读”比较恰当。“反观”指反过来看,回过头来看;“反思”指思考过去的事情,总结经验教训。均未体现“解决”之意,排除B、D。
第二空,由“需要……更离不开……”可知,第二空应与“格局宏大”构成反义对应。“返观内视”指自我省察,与题意不符,排除C。“具体而微”指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与从小处着眼专业剖析的语境相符。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7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3题

3、【言语理解】根据人类学和考古学理论,农业可能并非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是在人口和环境之间关系逐渐失衡,供养人口的土地载能接近极限时的一种反映。环视我们的周围,可以发现日常食用的水产和肉食几乎绝大多数要依赖养殖。养殖并非野生资源丰富的表现,恰恰相反,正是自然界里可供捕捞的资源日益减少,这才迫使人们用养殖的方法来保证这些资源的供应。
这段文字的作者认为:

A:大自然的资源已接近枯竭

B:土地无法承载人类的生活

C:人类未来生活离不开养殖业

D:农业生产是人类的无奈之选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农业可能不是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是在人口和环境逐渐失衡的情况下人类为了生存的选择;然后进一步分析,我们日常的水产和肉食几乎都依赖养殖,这恰恰是因为自然界资源减少迫使人类通过养殖来保障资源供应的证明。故作者认为人类选择农业并非自愿,而是环境所迫,D项表述与此相符。
A、B两项说法本身有误,C项不是文段论述重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1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1题

4、【言语理解】在美国的电影院线,无论是重磅大片,还是低成本制作,票价都是相同的。这看上去并不符合“需求大小决定价格高低”的经济学理论。有研究人员指出,任何一家影院同期上映的所有电影票价均相同,这一现象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不仅电影业如此,体育赛事和演出也都遵循这一规律。虽然在某些时候和某些地区,机动定价能够使电影公司和影院获得更高的收益,但对于影院来说,保持不同电影的票价相同仍然利大于弊。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不同电影票价相同对影院更有利的原因

B:美国电影行业确定票价的主要参考因素

C:电影制作成本和观众需求与影片定价的关系

D:体育赛事和演出等其他行业票价的形成规律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为典型的推断下文题,重点关注尾句。尾句说的是虽然在某些时候和某些地区,机动票价能使电影公司和影院获得更高收益,但对影院来说,推行相同票价仍然利大于弊。基于通常逻辑,下文应对末句论断的原因进行阐释,即推行相同票价对影院的好处。A项为下文论述内容的同义转述。B、C、D三项均与文段论述话题“相同票价”无关。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5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5题

5、【言语理解】每当事件发生,人们总有在第一时间获知真相的冲动。如果权威信息无法及时占领舆论的制高点,就容易给小道消息提供空间。一旦人们关于事件的印象固化,官方再怎么表态,都会被“有色眼镜”推敲,再怎么依法处置相关人员,重新赢得社会信任也是一件很难的事。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一旦人们先入为主,官方很难改变人们的态度

B:小道消息往往会夸大或歪曲事件的真实情况

C:权威消息通常无法及时占领舆论的制高点

D:官方应在第一时间发布事件的权威信息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如果权威信息无法及时占领舆论的至高点,就容易给小道消息提供空间,然后强调了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一旦人们关于事件的印象固化,官方将很难赢得社会信任。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官方应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以正视听。D项与此相符。
A项是官方要及时发布信息的原因;B项小道消息的特点文段未涉及;C项“通常无法及时占领”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最近,四川万源市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各个审批环节“全裸”,来自四面八方的说情风很快销声匿迹。事实上,公开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已然超越了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应用范畴,拓展了政府行政中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重要决策事项的公示要求,更适用于公共治理的诸多层面、环节和程序。举凡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公共利益的治理事项、程序等,公开都应当成为一种价值共识、一种制度设计、一种自觉选择。
依据文意,对“公开”的价值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公开这一价值理念,超越了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应用范畴

B: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治理事项、程序,都应当建立一种价值共识

C:公开这一价值理念,适用于公共治理的诸多层面、环节和程序

D:此次公开,拓展了政府行政中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事项的公示要求

正确答案:D

解析:原文说“公开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已然超越了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应用范畴,拓展了政府行政中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重要决策事项的公示要求,更适用于公共治理的诸多层面、环节和程序”。意即公开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拓展了政府行政中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重要决策事项的公示要求,而不是D项所说“此次公开,拓展了……”,D项说法错误, A、C两项正确。
由“举凡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公共利益的治理事项、程序等,公开都应当成为一种价值共识、一种制度设计、一种自觉选择”可知,B项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6题

7、【言语理解】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美国人称得上爱书,但是他们的藏书观却跟我们大相径庭。

B:大约6岁左右的那一年,外祖父从天而降,于是凭空多出一个爱我的外祖父,宛如神迹。

C:我外祖父也在大西北度过了诗意的30年光阴。

D:当然,这部小说已经尽力呈现一个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挟持之下如飘蓬般转徙。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大约”与“左右”均为表约数的词语,同时用在句中语义重复,删掉其一即可;C项,“诗意的30年光阴”语序不当,应改为“30年诗意的光阴”;D项,成分残缺,应在“转徙”之后加“的命运”。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

8、【言语理解】在西安走访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由正门大厅沿着台阶进入地下层,参观唐代壁画珍品馆,隐隐约约感到,自己正穿越时空,走入了地下墓室。可以想象,在秦汉地陵,过去的盗墓贼打了坑道,进入墓室的时候,提心吊胆,移动着________的脚步,怕触动了机关,牵动从暗处射出的毒箭,或是坠入满是毒蒺藜的陷坑,那种________着危险的兴奋,接近金银财宝的诱惑,在黑暗中________着不可告人的邪恶,已经重复上演不知多少次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忐忑 夹杂 散发

B:沉重 裹挟 折射

C:欢快 压抑 弥漫

D:慌张 包裹 映衬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提心吊胆”“怕触动了机关”可知,盗墓贼的脚步应是很小心翼翼地。“忐忑”指心神不安,与“提心吊胆”对应。“沉重”意为心情抑郁不愉快,侧重的是不开心,与文意不符,排除B。“欢快”明显与文意不符,排除C。“慌张”意为心里不沉着,动作忙乱,侧重指人的不够冷静沉着,也与文意不符,排除D。
后两空填“夹杂”“散发”也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

9、【言语理解】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体积不变的木桶,先放满小砾石,大石块很难再搁下;如果换个顺序,小砾石就能填满石块间的缝隙。物理空间内的闪转腾挪,和时间管理颇有相通之处。所谓掌握时间的主动权,就是轻重缓急安排得当,大事小情统筹兼顾。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时间管理的意义

B:推进各项工作,应善于利用时间

C:抓大放小,有利于时间的合理安排

D:只有掌握时间主动权,才能统筹兼顾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通过一个木桶中放置大石块和小砾石的实验引出时间管理这一话题,并指出掌握时间的主动权,就是轻重缓急安排得当,大事小情统筹兼顾。只有B项强调了要善于利用时间,当选。
A项的“意义”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抓大放小”与文段的“大事小情统筹兼顾”不符,排除;D项把“掌握时间的主动权”作为“统筹兼顾”的必要条件,而文段说的是“所谓掌握时间的主动权,就是……统筹兼顾”,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东北文化有好的一面。东北人仗义、大气、敢拍板,但东北人在商业上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不爱干小事儿,不爱弯腰,从来不爱干让人瞧不起的事。东北人不如南方人细腻、敢冒险。我们很多时候有雄心壮志,但落地的时候瞧不起那些辛苦的工作,看不上最低微的工作,我们老想干大事,不想干小事。要创业,就要有冒险精神,我们要肯干小事,干别人瞧不上的工作,一点一点地创业,这是成功的基础。任何事儿,有小成功,才有大成功。
与这段文字主旨无关的名言是:

A: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B: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C: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由东北人不爱干小事的弱点,引出有小成功才有大成功的观点,并以此激励人们要肯干小事,不要瞧不起低微工作。B项的“业无高卑”、C项的“不宜妄自菲薄”、D项的“积跬步”均强调要从小处着眼,与文段主旨相关。A项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与文段主旨无关。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