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735

发布时间:2023-10-09 15:35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老字号背后都是道不尽的________,数不清的传奇风流。但是有的地方的老字号或者消失或者________,唯独广州的中药老字号不仅数量多,而且各个越活越年轻。这其实与广州人对中医药文化的推崇和信任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生百态 朝不保夕 息息相通

B:辛酸无奈 岌岌可危 休戚相关

C:沧海桑田 危在旦夕 休戚与共

D:苦心孤诣 奄奄一息 息息相关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人生百态”指人生的各种形态,常用来形容人。“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化很大。这两个词语用来形容句中的“老字号”均不恰当,排除A、C。
第二空,两个词语根据句意较难排除,可选择从第三空入手。
第三空,句中说的是广州的中药老字号发展兴旺与广州人对中医药文化态度之间的关系。“休戚相关”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2、【言语理解】由于蚕丝特有的化学特性使绣品难以在四川潮润的气候下长期保存,所以在四川地区考古发现的绣品极少,无法以考古的方法来追溯蜀绣的起源。但是,蜀绣仍以其他形式留下了吉光片羽。1986年,在成都三星堆遗址出土了一件距今约4800年的青铜立人像,该铜人身穿龙纹礼衣,礼衣上有繁复的龙纹、兽纹、变体云纹雷纹。以当时的纺织工艺水平,这些装饰花纹不可能是纺织机织出来的,由于其纹样的表现手法和1974年在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刺绣残痕一致,所以最有可能是用锁绣法绣制的。这一推断将蜀绣的历史上溯到了与中原夏朝文明同时代的古蜀三星堆文明。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锁绣法起源于蜀绣

B:早期的蜀绣大多用于礼衣的制作

C:青铜立人很可能身穿的是刺绣礼衣

D:难以通过出土绣品的制作工艺推断其年代

正确答案:C

解析:A、B两项无中生有。
C项,由“该铜人身穿龙纹礼衣……最有可能是用锁绣法绣制的”可推出。
D项,由“这一推断将蜀绣的历史上溯到了与中原夏朝文明同时代的古蜀三星堆文明”可知,可以通过出土绣品的制作工艺推断其年代,“难以”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3、【言语理解】所谓“以IP地址或者网络名称作为被告”,其实只是针对预立案程序而言。这样,网络侵权的原告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被告身份的相关信息,可以查实的正式立案审理,无法查明的则不予受理。由此可见,这么做实际是原先请求法院通过其调查权,来查明IP地址或者网络名称背后的人,将调查核实“被告人具体身份”的权力转移给了法院。原告并不具备特别调查权,多数公众也都没有技术手段来进行网络追踪。如果法院介入后仍然无法查清,还是不会受理。只要没有明确的被告,原告的诉讼就失去了意义——且不说庭审过程中,“被告”无法进行辩护,就算原告赢得了官司,也没有责任人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介绍网络时代处理法律问题面临的困境

B:分析原告在网络侵权案件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C:解释法院在处理案件时被告人身份确定的重要性

D:说明网络侵权案件中明确被告人的方式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围绕网络侵权案件中“以IP地址或者网络名称为被告”的规定展开,介绍了网络侵权案件中被告人确定的方式及其对原告权利的保护。由此可知,D项为正确答案。A、C两项范围过大,脱离了网络侵权案件中被告人的确定这一论题,排除。B项在文段中未涉及。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4、【言语理解】下面这段话最想传达给读者的意思是:
无论懒惰者还是勤勉者,养金鱼都不成问题。勤勉者可以每一天换一次水,懒惰者尽可以一月换一次。只是如果突然改变换水的习惯,变一天为一月,或变一月为一天,金鱼都可能莫名其妙地暴死。勤勉者据此得出结论:金鱼必须一天一换水;懒惰者也得出相反的结论:金鱼只能一月一换水。

A: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结论

B:人们总是依照自己的习惯处理事情

C:对待同一个事物,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D:无论人,还是鱼,习惯是不能一下子改变的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通过不同习惯的人给金鱼换水的事例,告诉我们习惯的重要性。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他们认为不应该纠缠于中日间的陈年旧账,要眼望中日友好的巨大利益,他们中一些“杰出的”代表还根据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模式提出了一个中日关系新思维理论,认为如果早在20世纪就建立日本人设计的“大东亚共荣圈”将会给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福祉。
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

A:否定

B:肯定

C:未置可否

D:有肯定有否定

正确答案:A

解析:从“杰出的”这个引号和最后一句“认为如果早在20世纪就建立日本人设计的‘大东亚共荣圈’将会给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福祉”可以看出作者是以讽刺的口吻来叙述的,所以作者对“他们”的真正态度是否定的。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在网络不发达、民意表达不畅通的年代,群众向职能部门举报“问题官员”,主要是在封闭渠道内单向传递 ,一来速度比较慢,二来也不会给职能部门带来多大的压力。在当今网络时代,群众举报往往以在网络上公开曝光的形式出现,这不但加快了举报的速度,而且在网络上形成了“围观”效果,使职能部门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同时也促使他们在依法办案的前提下加快查处的速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政府应保障正规举报渠道的畅通

B:网络对群众举报产生影响

C:职能部门应重视网络上的群众举报

D:舆论给职能部门造成压力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对比了网络不发达年代和网络时代群众举报的差异。由此可看出,网络的出现加快了群众举报的速度,使职能部门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促使他们加快查处速度。网络对群众举报的影响应为文段的主旨,B项正确。
A、D两项均未提到“网络”,排除;C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职能部门不重视网络上的群众举报的论述,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51题

7、【言语理解】实际上普通话和方言不是同一层次上的交际工具。普通话是全民共同语,是官方语言,而方言是区域性的,是民间语言。通过明确________,普通话和方言可以做到并行不悖,甚至________,相得益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规定 齐头并进

B:划分 互为表里

C:区分 珠联璧合

D:界定 相辅相成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第二空,由“做到并行不悖,甚至……”可知,所填词语应与“相得益彰”意思相近,比“并行不悖”语义程度更重。“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齐头并进”指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侧重表达各方都不落后的意思。文段不是强调普通话和方言谁都不落后,而是说两者互相助益,排除A。“互为表里”指内外一体,互相配合,普通话和方言并不是内外一体的关系,排除B。“珠联璧合”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文段并未说明普通话和方言结合在一起,排除C。“相辅相成”指互相协助进行或配合使用,与“相得益彰”意思相近,符合文意。
验证第一空,“界定”指确定所属范围,一般适用于抽象事物,如“界定概念”。其用在文段中,指明确“普通话”和“方言”的使用范围,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3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7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5题

8、【言语理解】卡夫卡生活在世界形势激烈动荡的时期,他看到西方社会的内在危机,但无法找到解决这些危机的出路。他孤独、苦恼,________,心情十分矛盾。他的小说大多描写人的孤独和犯罪心理,或人在重重压迫下掌握不了自己命运以致异化的现象,内容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怨自艾 怪诞离奇

B:垂头丧气 荒谬绝伦

C:怨天尤人 光怪陆离

D:愤世嫉俗 荒诞不经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荒谬绝伦”意为荒唐错误到无可比拟的地步。“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现象奇特。这两个成语修饰卡夫卡小说的内容均不恰当,排除B、C。
第一空,与“孤独”“苦恼”“矛盾”的心理相适应,A项的“自怨自艾”更贴切。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8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9、【言语理解】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面引领方向的旗帜,一盏指路的明灯。读历史,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哲学,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文学,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反问,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中把书比喻成旗帜和明灯,形象地道出了书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引领人前进的作用。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开头提出问题,接下来自问自答,运用的是“设问”,不是“反问”,A项说法有误。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

10、【言语理解】40.3月11日中国公布了外界期待已久的国务院机构改革计划,几大新部委的设置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引来多角度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猜忌

B:揣测

C:解读

D:评议

正确答案:C

解析:句中说的是对于国务院机构改革计划中涉及的几大新部委的设置问题,世界各方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看法。C项的“解读”与此意思相符,故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