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2731

发布时间:2023-10-08 23:46     浏览量:8

1、【判断推理】刘红发现在每次考试前喝高浓度加蜂蜜的枸杞茶,她发挥得就特别好,答题速度快,准确率高。因此,她认为要么是蜂蜜要么是枸杞含有的化学成分对她考试发挥好起了重要作用。
以下哪项为真,能削弱刘红上述的结论?
①刘红喝高浓度加蜂蜜的大枣茶后考试发挥的效果和喝高浓度加蜂蜜的枸杞茶考试发挥的效果一样
②刘红喝咖啡后考试发挥的效果与喝高浓度加蜂蜜的枸杞茶考试发挥的效果一样好
③李明考试发挥的效果比刘红好,但是李明从不在考试前喝高浓度加蜂蜜的枸杞茶

A:①②③

B:①

C:③

D:②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结论是一个选言命题,其两个肢命题为:蜂蜜的化学成分对她考试发挥好起了重要作用;枸杞的化学成分对她考试发挥好起了重要作用。
①只否定了其中一个选言肢,不能否定整个选言命题。
②否定了两个选言肢,则选言命题为假。
③与命题无关。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57题

2、【判断推理】十六世纪英国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铸币,时间长了,人们发现足值与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一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成色好的足值货币(良币)储藏起来,而把不足值的货币(劣币)赶紧花出去,结果,劣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这就是格雷欣法则,是一种“优败劣胜”的自然与社会现象。
以下哪种现象如果为真,最符合以上的结论?

A:猴群中强者为王

B:山寨手机在手机市场上流行一时

C:优秀的文学作品大多是能够广为流传的

D:学校里品学兼优的学生总是容易脱颖而出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解释了劣币把良币赶出市场这一“优败劣胜”的自然社会现象。A、C、D三项都是强者为王,优胜劣汰的现象,与题干中的现象相反,不符合题干结论;B项山寨手机淘汰了优秀的正牌手机,符合优败劣胜的现象,符合结论。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

3、【判断推理】(       ) 对于 感时花溅泪 相当于 高兴 对于 (       )

A:伤心 含情杏花喜

B:哀伤 一日看尽长安花

C:多情 化作春泥更护花

D:憔悴 人比黄花瘦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 “含情杏花喜”出自温庭筠的《汉皇迎春词》,描写的是宫廷迎春的情景,并未有抒情的色彩。
B项,感时花溅泪表达了哀伤的情绪,一日看尽长安花表达了高兴的情绪。
C项,化作春泥更护花并未表达高兴的情绪。
D项,感时花溅泪无法表示憔悴,人比黄花瘦也不表示高兴,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

4、【判断推理】春夏秋冬:四季

A:喜怒哀乐:情绪

B:赤橙黄绿:颜色

C:早中晚:一天

D:东南西北:四方

正确答案:D

解析:春夏秋冬构成了全部四季。   
A项,情绪不只包含喜怒哀乐,还有其他情绪,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颜色不只包含赤橙黄绿,还有其他颜色,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一天不只包含早中晚,还有上午、下午等其他时间段,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东南西北构成了全部四方,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98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93题

5、【判断推理】愤怒:驳斥

A:微笑:高兴

B:可爱:纯真

C:详尽:陈述

D:善良:魅力

正确答案:C

解析:愤怒地驳斥;详尽地陈述。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代购,特指帮助中国内地消费者从海外购回商品。近年来,在电子商务助推下代购生意在我国迅速红火起来,一些人专门从事代购业务,代购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据称,代购市场规模在2008年到2012年间增长了19倍,2012年达480亿元,2013年达740亿元。6年来,在购买奢侈品的我国消费者中,大约60%的人曾使用过代购。对此,某法律专家指出,只要代购商缴纳关税,代购就不违法;但如果代购商缴纳关税,商品境内外的价格差就会大幅缩小,代购商没有钱赚了,代购对他们就失去了意义。
根据该法律专家的看法,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要让代购不违法,代购商就必须缴纳关税

B:只有代购商不缴纳关税,代购对他们来说才有意义

C:6年来,大多数使用过代购的消费者只是购买了生活必需品

D:6年来,大多数使用过代购的消费者都购买了奢侈品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推理关系:①代购商缴纳关税→代购不违法;②代购商缴纳关税→代购对他们就失去了意义。
A项,通过肯定①的后件推出肯定的前件,是无效的推理,该项无法得出。
B项,推理关系为“代购对他们来说有意义→代购商不缴纳关税”,通过否定②的后件推出否定的前件,是正确的推理,该项能够得出。
C项,题干并未涉及大多数使用过代购的消费者购买的是哪类商品,该项无法得出。
D项,题干并未涉及大多数使用过代购的消费者购买的是哪类商品,该项无法得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9题

7、【判断推理】反向形成,是指对内心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态度、行为表现出来。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反向形成的是:

A:王贤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奶奶说:没事没事,岁岁平安

B:刘佳和外婆的感情很好,当接到外婆去世的消息时,刘佳根本就不信

C:齐蓝对家人都将注意力放在妹妹身上很不满,但在妈妈面前表现得非常照顾妹妹

D:李丰是个保险推销员,因为经常遭到拒绝而感到非常挫败,有一天他收留了一只断了一条腿的小狗

正确答案:C

解析:反向形成定义的关键信息:对内心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态度、行为表现出来。
A项,没有体现内心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与态度和行为表现的矛盾,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B项,刘佳根本就不信,说明刘佳表现出的态度与内心感受相同,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C项,齐蓝对妹妹不满,她对妹妹的情感属于内心难以接受的情感,但在妈妈面前却对妹妹很照顾,属于以相反的态度表现出来,符合定义。
D项,没有体现内心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与态度和行为表现的矛盾,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1题

8、【判断推理】在是否戒烟的问题上,总有些不算明智的人。除非他们戒烟成功,否则就不得不为其健康恶化承担所有后果。老李已有20年的烟龄,但他很怕失去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生活,不想因为自己的不明智而承担健康恶化的后果。
由此,可以推出:

A:老李请亲朋好友严格监督自己戒烟

B:老李若要实现自己的想法,必须成功戒烟

C:老李戒烟不能成功,因为他总是做不明智的选择

D:如果老李身体不好,一定是吸烟造成的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细节信息:①不为健康恶化承担所有后果⇒戒烟成功;②老李不想因为自己的不明智而承担健康恶化的后果。
A项,题干未涉及老李请朋友监督自己戒烟,无法推出。
B项,老李怕失去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生活,肯定了前件,根据推理规则,可以肯定后件,即老李必须戒烟成功,可以推出。
C项,题干中未涉及不明智选择和戒烟不成功之间的关系,无法推出。
D项,身体不好⇒吸烟,与题干信息无关,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

9、【判断推理】框架效应是指对于相同的事实信息,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判断决策。一般来讲,在损失和收益面前,人们更倾向于关注损失。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不存在框架效应的是:

A:小红得悉“A理财产品能获利10%,而B理财产品有85%的机会获利200%”后,选择了投资B理财产品

B:小坤得悉“甲客运站的客车车祸发生率仅为0.001%,而乙客运站的客车平安送达率为99.999%”后,选择了乘坐乙客运站的客车

C:小明每天能得到一个面包,当被问“你吃了半个面包了,还吃吗”,他选择不吃;而被问“还有半个面包,你吃吗”,他选择吃完

D:某牛奶公司鉴于消费者对脂肪的抵触情绪,把所产牛奶产品相关描述从“含脂量3%”变为“脱脂量97%”,该公司销售业绩因此迅速上涨

正确答案:A

解析:框架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对于相同的事实信息,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判断决策。
A项,A理财产品和B理财产品的获利利率不同,属于两种不同的事实信息,不符合定义,保留。
B项,甲客运站和乙客运站的表述为客车安全度的不同表达方式,最终使小坤产生了不同的判断决策,符合定义,排除。
C项,小明面对是否还要吃半个面包的不同表达方式,最终产生了不同的判断决策,符合定义,排除。
D项,描述牛奶产品中脂肪量的不同表达方式,最终使消费者产生了不同的判断决策,符合定义,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

10、【判断推理】奸诈:聪明

A:专家:学者

B:信任:相信

C:评判:批判

D:借口:理由

正确答案:D

解析:奸诈和聪明的意义相近,但是前者为贬义词。
A项,专家和学者都不是贬义词,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信任和相信是近义词,但信任不是贬义词,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评判和批判的意义相近,但评判不是贬义词,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借口和理由的意思相近,借口为贬义词,与题干关系相同。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