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709

发布时间:2023-10-05 15:25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莱布尼茨认为,认识可分为模糊的和明晰的,明晰的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明确的和混乱的。模糊的认识不可能成为知识,因此用不着去研究它。明确的明晰认识即理性认识,是逻辑学研究的对象。而那种既混乱又明晰的认识值不值得研究呢?从明晰的角度来说,是值得研究的;从混乱的角度来看,研究起来会有很大困难。
下列对莱布尼茨的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模糊的认识虽然是一种知识,但研究起来会有很大困难

B:明晰的认识可分为明确的认识和模糊的认识

C:那种混乱又明晰的认识是没有研究价值的

D: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理性认识即明确的明晰认识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模糊的认识不可能成为知识,因此用不着去研究它”可知,A项表述有误。由“认识可分为模糊的和明晰的,明晰的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明确的和混乱的”可知,B项错误。由“从明晰的角度来说,是值得研究的”可知,混乱又明晰的认识是有研究价值的,C项错误。由“明确的明晰认识即理性认识,是逻辑学研究的对象”可知D项表述正确,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用“文化大散文”来命名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散文文体和随之而来的一种散文创作现象,其实是缺少学理支撑的,因为这一命名无法解释“文化”与“散文”“散文”与“大散文”的关系。但是,它确实多少揭示了一种散文文体的主要特征,并且显而易见地包含着适应读者市场的策划行为。因此,“文化大散文”的命名,成功地诱惑和引导了相当多的散文作者、读者和研究者。而今,当我在行文中对“文化大散文”的命名怀着理解和尊重时,也不能不指出:一次简单命名的成功,给知识生产和传播带来方便,但也纵容了思想的懒惰。
关于“文化大散文”,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改变了人们对散文的看法

B:其命名是一次成功的营销

C:带来了散文创作的新高潮

D:扩大了散文的表现领域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段中“显而易见地包含着适应读者市场的策划行为”“‘文化大散文’的命名,成功地诱惑和引导了相当多的散文作者、读者和研究者”“一次简单命名的成功,给知识生产和传播带来方便”可知,“文化大散文”的命名,是一次成功的营销。其他三项在文段中均找不到对应内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3、【言语理解】

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600岁的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拓荒牛雕塑标记着深圳的开拓进取……城市文化地标________________,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与人们产生紧密的情感连接、文化认同。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大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以形神兼备的呈现方式

B:

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

C:

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或各类时髦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

D:

承载着无法替代的人文价值,满足着公众的审美旨趣和美好期待

正确答案:B

解析:

横线前指出,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并举紫禁城和拓荒牛雕塑的例子具体论述;横线后指出城市文化地标成为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并介绍其积极影响。横线处位于文段中间,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B项中“历史文化”对应“北京城的过往”,“时代风貌”对应“深圳的开拓进取”,“鲜明独特”对应“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填入与文段衔接紧密,对应恰当。

A项,文段未提及“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话题,与前后文衔接不紧密,排除。

C项,“视觉效果”“时髦文化元素”与文段无关,填入衔接不当,排除。

D项,文段未提及“人文价值”“公众的审美旨趣和美好期待”,与前后文衔接不恰当,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6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7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6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0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3题

4、【言语理解】

①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裳用间色

②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时期,直到一种名为“深衣”的连体服饰出现,才得以改变

③当时的服饰依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各有分别

④中国的衣冠服饰制度,大概在夏商时期初见端倪,到了西周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制范围

⑤这种审美观念对中国妇女服饰观的影响竟长达千余年之久

⑥在商周前后,随着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这个时期的女性服装趋向完善和华丽,一袭长衫把女人的美发挥到极致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

④③①②⑥⑤

B:

④⑥⑤①③②

C:

⑥④⑤③①②

D:

⑥④②③①⑤

正确答案:A

解析:

观察选项,首句在④⑥之间选择。④是说中国的衣冠服饰制度的形成及完善,⑥是说在商周前后女性服饰的发展趋向。按照逻辑顺序,应先说整体——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再说部分——女性衣冠服饰在商周前后的发展趋向,故④作为首句更恰当,排除C、D。②中含有指代词“这种形式”,其余各句中,只有①中提到了“服饰形式”,故②应紧跟在①后,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2题

5、【言语理解】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所在,也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近年来,一些城市的景观规划动辄“大开大合”,形成________的整体风格,或者移栽网红花木,打造网红街景,将城市文化灌入流量。这些功利的城市治理行为也许会带动一段时间的消费热涨,却让城市失去了原本的生活底色。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照猫画虎

B:老生常谈

C:因循守旧

D:千篇一律

正确答案:D

解析:由“动辄‘大开大合’”“或者移栽网红花木,打造网红街景,将城市文化灌入流量”“让城市失去了原本的生活底色”可知,文段说的是一些城市在景观规划上采取大体相同的方法策略,导致城市失去了原本的生活底色。“照猫画虎”比喻只是依样画葫芦,实际上并不理解;“老生常谈”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两词均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A、B。“因循守旧”指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文段并没有说城市在景观规划上死守老一套,其填入与文段句意不符,排除C。“千篇一律”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其填入与文段语境相符。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发呆是跟思绪相对应的。人发呆的时候,脑子里没有思绪,是一种活在当下、沉浸在现实中的感受。而思绪关注的则是过去和未来。思绪太多,人就会逐渐失去与真实世界的联系,陷入各种情绪中。这时候,需要适时地断一断电,关掉思绪,把注意力拉回到现实,重新和这个真实世界建立联系。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思绪是胡思乱想,发呆才是关注当下

B:思绪太多有风险,必须时不时发发呆

C:发呆能有效对抗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D:发呆即活在当下,它具有现实的意义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提出发呆是跟思绪相对应的,并具体说明了二者的不同;接着指出思绪太多,人会失去与真实世界的联系;最后以“需要”引出文段观点,即思绪太多时,需要适时关掉思绪,通过“发呆”把注意力拉回到现实。B项是对此观点的同义转述,当选。
A项,文段介绍发呆和思绪的不同是为了引出下文,非文段主旨,排除。C项,文段没有提及“能有效对抗……”,排除。D项只提到了发呆,未提到“思绪”,且“现实的意义”表述模糊,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7、【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将自重2吨的预制板直接架在砖墙上,大大超过了安全标准,非常危险。

B:去年的学习成绩和今年的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C:在省级单位的政务新媒体较量中,广东和北京并列成为全国第三名,这一成绩靠的是政府不断创新问政平台,提高服务水平,重视政民沟通取得的。

D:深圳市政府从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开发高科技项目的目的出发,创办了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的深圳虚拟大学园。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自相矛盾,应把“超过了安全标准”改为“低于安全标准”;B项不合逻辑,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以后者为主体,应改为“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C项句式杂糅,“靠的是……”和“是……取得的”择一使用。D项没有语病,当选。

考题出处: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

8、【言语理解】房龙文笔生动,擅长讲故事。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 都觉得娓娓忘倦了。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讲述科学,确实高妙。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房龙开创了以文学方式讲述科学常识的先河

B:房龙能将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讲述得很生动

C:房龙文笔生动,拥有数量庞大的读者群

D:房龙讲述的科学常识激发了读者对科学的兴趣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中“开创……先河”在文段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由“无论大人、小孩, 都觉得娓娓忘倦了”无法推出“拥有数量庞大的读者群”,排除。文段说的是无论大人、小孩都对房龙讲述的科学常识很感兴趣,而并非D项所述“激发了读者对科学的兴趣”,排除。B项可由“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 都觉得娓娓忘倦了”得出。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9、【言语理解】24.近年来英国信教人数大幅度下降,不少昔日信徒众多、香火旺盛的教堂,如今已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寥寥无几

B:寥若星辰

C:门可罗雀

D:人烟稀少

正确答案:C

解析:“寥寥无几”和“寥若星辰”都形容很少。门可罗雀: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麻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人烟稀少:人家很少,住户很少。横线前面的主语是“教堂”,用来形容教堂宾客少的只有C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①但是现实中数据是各机构或个人的核心资产,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存在
②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覆盖面广且渗透性强,与各行业融合发展,如金融、保险、互联网、交通、物流、政务等
③数据直接共享面临更严峻的合法合规的考验
④目前的人工智能本质上是数据智能,也就是用大数据来训练计算模型支撑业务应用
⑤如何充分利用各方的数据,让数据对外开放,进行智能化服务,成为数据“可用”关心的重点
⑥近两年,我国陆续出台了数据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⑤④①③⑥

B:④②①⑥③⑤

C:⑤⑥①③②④

D:⑥⑤②④①③

正确答案:B

解析:观察选项可知,由首句入手较难排除。由①中的转折词“但是”可知,①之前的内容应与①语义相反,①介绍的是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存在。选项中①之前有②、④、⑥三个句子,②讲的是数据覆盖面广、渗透性强,与各行业都有联系,④讲的是目前人工智能的本质即数据智能,⑥讲的是近两年我国陆续出台了数据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分析可知,只有②能与①构成转折关系,②①应前后紧密相连,由此锁定选项B。
验证B项,④引出数据智能、大数据这一话题,②①说明当下数据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⑥③指出在法律层面上数据共享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⑤最后点出数据“可用”关心的重点。逻辑无误。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6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