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706

发布时间:2023-10-05 2:57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劳动不仅________着我们的生活,而且________着我们的灵魂;不仅创造着社会的财富,而且________着人类的文明。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滋养 铸造 积淀

B:滋润 锻造 积攒

C:滋养 锻造 积攒

D:滋润 铸造 积淀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滋养”侧重于提供养分、养料,“滋润”侧重于湿润。此处表达劳动对生活的作用,用“滋养”恰当,排除B、D。
第三空,“积攒”常与“肥料”“钱财”搭配,与“文明”搭配不当,排除C。“积淀文明”为习惯搭配。
第二空,“铸造”填入与“灵魂”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55题

2、【言语理解】16.本校按照确立的“素质为本,多元发展”的办学      ,将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概念

B:方向

C:特点

D:理念

正确答案:D

解析:理念: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素质为本,多元发展”是对办学的理性观点、看法,属于一种办学理念,所以D项最合适。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人类千万年的历史中,最________的不是令人目眩的科技,不是大师们浩瀚的经典,而是实现了对权力的________,实现了把权力关进笼子的梦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珍贵 约束

B:重大 限制

C:成功 束缚

D:难得 控制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科技、经典与权力制约这三种不属于同一领域,不存在哪个更“重大”的比较,由此可排除B。第二空,由句意可知,题干强调的是对权力的制约,而非对权力的掌控,故“控制”不合句意,排除D。“束缚”含贬义,束缚的对象一般是自由等好的方面,暗含有不该被限制的意思,而权力是应该被限制的,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4、【言语理解】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国文学读物大量涌现,使人________。其中不乏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但也有选材不严的________现象,为读者所诟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琳琅满目 鱼龙混杂

B:叹为观止 哗众取宠

C:目不暇接 鱼目混珠

D:招架不住 泥沙俱下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此处所填词语用于形容大量外国文学作品涌入给国人的感觉。“使人琳琅满目”本身搭配不当,排除A;“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与语境不符,排除B。
第二空,由“其中不文乏各种化珍品的精译精编,但也有选材不严的现象”可知,“但”之前作者已肯定了外国文学作品好的方面,“但”之后主要是对外国文学作品“选材不严”等不好现象的描述。“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的。填入不符合句意,排除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现在公共生活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培育各类职业伦理,而从________上说,它只能是底线要求。面向社会生活的实际,把必需的伦理底线归纳出来未必是件容易的事,但孔子归纳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受到全世界推崇,证明我们不缺这方面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能性 潜力

B:现实性 价值

C:操作性 理论

D:实践性 境界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文段先说把必需的伦理底线归纳出来未必是件容易的事,但又举例指出孔子归纳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受到全世界推崇,由此证明了我们是有这方面能力的。显然“潜力”符合句意,排除B、C、D。
第一空,“可能性”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6、【言语理解】

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600岁的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拓荒牛雕塑标记着深圳的开拓进取……城市文化地标________________,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与人们产生紧密的情感连接、文化认同。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大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以形神兼备的呈现方式

B:

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

C:

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或各类时髦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

D:

承载着无法替代的人文价值,满足着公众的审美旨趣和美好期待

正确答案:B

解析:

横线前指出,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并举紫禁城和拓荒牛雕塑的例子具体论述;横线后指出城市文化地标成为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并介绍其积极影响。横线处位于文段中间,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B项中“历史文化”对应“北京城的过往”,“时代风貌”对应“深圳的开拓进取”,“鲜明独特”对应“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填入与文段衔接紧密,对应恰当。

A项,文段未提及“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话题,与前后文衔接不紧密,排除。

C项,“视觉效果”“时髦文化元素”与文段无关,填入衔接不当,排除。

D项,文段未提及“人文价值”“公众的审美旨趣和美好期待”,与前后文衔接不恰当,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6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7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6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0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3题

7、【言语理解】我国海区的潮汐资源以福建和浙江为最多,潮汐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湾、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库,以便大量蓄积海水,并在坝中或坝旁建造水力发电厂房,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然而潮汐发电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只有潮汐电站建在合适的地理位置,并且出现大潮、能量集中时,从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我国潮汐资源的分布状况

B:我国潮汐资源的利用现状

C:潮汐发电的必要条件

D:潮汐发电需要突破的技术障碍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讲我国潮汐资源分布最多的地区,并未涉及具体的分布状况及利用现状问题,排除A、B。第二句讲潮汐发电的原理。接着用“然而”作转折,引出潮汐发电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即潮汐发电的必要条件。文段并未涉及潮汐发电有哪些技术障碍需要突破,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42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2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2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2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2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42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2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2题

8、【言语理解】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直径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PM2.5的主要来源是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燃烧产生的残留物。因为这些颗粒物太轻,很难自然降落到地面上,而是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可直接通过呼吸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PM2.5粒径小,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多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有害物质,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
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只要控制各种燃烧排放的残留物就能有效减少PM2.5

B:PM2.5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

C:只要能使PM2.5降落到地面,就能避免其危害

D:PM2.5会直接将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带入人体内影响健康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由“PM2.5的主要来源是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燃烧产生的残留物”可得出。
B项,由“PM2.5粒径小,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可得出。
C项不能由原文推出,且说法本身过于绝对,没有科学依据。
D项,由“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多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可得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5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5题

9、【言语理解】尽管西方音乐在某些观念和理论上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但真正孕育并影响西方音乐长达千年的文化则始于中世纪的基督教。在17世纪之前的音乐历史中,宗教因素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早期音乐作为教会礼仪的附属和上帝信仰的表达,在仪式性与艺术性的冲突与融合中逐步发展,最终孕育出独具西方文化特质的艺术音乐。自18世纪下半叶起,伴随启蒙思想的传播和理性主义的兴起,基督教会在艺术领域中的影响力日趋衰落,曾经盛行数百年的宗教音乐体裁如弥撒曲、受难曲、经文歌、清唱剧等不再受作曲家青睐,歌剧、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艺术歌曲等世俗音乐体裁则获得了长足发展。时至今日,世界各大音乐厅的保留曲目依旧以这些体裁的作品为主。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7世纪之前的西方音乐具有很强的宗教色彩

B:世俗音乐产生于18世纪下半叶

C:理性主义增强了西方音乐的宗教色彩

D:古希腊文化对世俗音乐具有重要影响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由“在17世纪之前的音乐历史中,宗教因素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可推知。
B项,文段说的是世俗音乐在18世纪下半叶获得了长足发展,而非在此时产生。
C项,由“伴随启蒙思想的传播和理性主义的兴起,基督教会在艺术领域中的影响力日趋衰落”可知,“增强”说法错误。
D项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

10、【言语理解】在古罗马帝国,当古罗马人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族群,帝国的控制权转移到了由多民族精英组成的群体,伊利里亚人、高卢人和迦太基人继续传承和发扬着古罗马文化;在伊斯兰帝国,当阿拉伯人失去对伊斯兰世界的控制权,埃及人、伊朗人和柏柏尔人继续发扬着穆斯林文化;对欧洲帝国主义而言,当欧洲人失去了对全球的控制权,西方文化对印度人与非洲人的融合、渗透也不言而喻。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帝国的建立者失去主导地位后,他们创立的文化仍会得到传承

B:帝国的统治精英所传播的文化理念常常具有普遍和包容的特性

C:文化的多元性使帝国能够在单一的政治框架下纳入不同的种族

D:帝国对不同族群和人种的统治力主要体现在文化层面的控制上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介绍了古罗马帝国的古罗马人失去控制权后,其他人继续传承古罗马文化;然后介绍了阿拉伯人失去对伊斯兰世界的控制权后,其他人继续发扬伊斯兰文化;最后介绍了欧洲人失去对全球的控制权后,西方文化仍在与各地文化相融。文段为并列结构,主要介绍了三个地区曾经的统治阶级失去统治地位后,其曾经建立的文化仍在被传承,A项与之一致。B项强调统治精英所传播文化的特性,C项强调文化多元性的意义,D项强调文化层面对族群和人种的控制,均未体现文化的继承。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9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