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698

发布时间:2023-10-03 23:29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理查德·比特纳把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借款人描述为“信用状况一塌糊涂,收入微薄,工作时有时无,没有租房史,也没有储蓄维持生活”。银行把钱贷给这样一些人显然是不可行的,政府监管也是不得力的。但美国社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穷人,或如此庞大的弱势群体?
以上文字的主旨最可能是:

A: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是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

B:美国的金融危机是由银行的次贷危机引起的

C: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是银行把钱借给了大量没有还贷能力的穷人

D:美国政府对借款人还贷能力的监管不够

正确答案:A

解析:材料先是用理查德·比特纳的话对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借款人做了一个描述,接着简单地评论,“银行把钱贷给这样一些人显然是不可行的,政府监管也是不得力的”,最后提出自己的疑问,一个“但”字,强调了作者的真正想法,那就是:美国社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穷人?由此引发作者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的思考。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体现了对这一社会现象的深层次思考。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基础依然薄弱,最需要  ;农村发展依然滞后,最需要  ;农民增收依然困难,最需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强化 带动 扶助

B:加固 支持 提高

C:加强 扶持 加快

D:夯实 加快 扶持

正确答案:C

解析:由第一空前面的“薄弱”,可知后面应填与“弱”对应的“强”,故可首先排除B、D。带动:引导使之前进。扶持:支援,帮助。第二空农村发展滞后,需要的是“扶持”而不是“带动”。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

3、【言语理解】商标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的视觉符号,一定要具有特定含义,并且需要以简洁的形象,鲜明地传达出它所具有的特定信息。所以,只具有形象美而不具有丰富内涵的商标是不能称为“标志”的,充其量只是一种图案或图形。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每个企业都必然具有多方面的特性,试图用一种形象涵盖所有信息是不可能的,试图在一枚商标中容纳所有特征,也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设计师通过分析和筛选,提炼出对象所具有的独特属性,使其与视觉形象完美融合,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具有鲜明指示性的符号标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商标怎样才能呈现企业的独特属性

B:商标应该是形象与内涵的完美统一

C:商标的创造过程是对设计师的考验

D:丰富的内涵是对商标的最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指出商标不仅要有特定含义,还要具备简洁的形象,两者缺一不可,后文接着对此展开了具体论述。因此,文段意在说明商标应该是内涵和形象的完美统一。B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A、C两项为部分内容,不是论述重点。D项“最基本要求”无法从文段中得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2014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4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0题,2014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4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4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4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4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4年上半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

4、【言语理解】古代先哲对爱因斯坦等有颠覆性创新的科学家具体如何产生影响?表面上看,这些古人对物理学和整个科学领域的认知天真而充满错误,对科学几乎什么都不懂。但是,他们问了很多根本性问题,并进行了严肃讨论。如果当代科学家想摆脱常规思维的束缚,这些古代先哲将会是灵感的源泉;在追寻知识最前沿时,他们颠覆性、同时又充满孩子气的问题,将会指引人们进入新疆域。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古代先哲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至今仍具有启迪性

B:当代科学研究是在前人成就基础上的大胆探索

C:科学要在扬弃古代先哲思想的基础上继续前进

D:古代哲学思想为科学的创新性研究提供了助力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疑问——古代先哲对爱因斯坦等有颠覆性创新的科学家如何产生影响,然后对此进行回答,即虽然先哲们对科学的认知天真而充满错误,但他们提出的很多根本性问题,有助于当代科学家摆脱常规思维的束缚,能够给当代科学家提供创新灵感。
A项的“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表述不准确,文段中明确提到古代先哲“对科学几乎什么都不懂”,他们仅仅是站在哲学家的角度对科学提出了一些根本性问题并进行了严肃的讨论,这些并非是先哲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另外,由文段中“颠覆性创新”“摆脱常规思维”等可知,文段更想强调古代先哲对科学创新的作用,A项没有论及这一点。因此,A选项可排除;
B项论述的重心是“当代科学研究”,而文段论述的重心是“古代先哲”,选项与文段的论述重心不一致,且B项中的“前人成就”在文段中也没有提及。B选项也可排除;
C项的“扬弃古代先哲思想”强调的是汲取精华,抛弃糟粕,文段主要强调古代先哲对科学家的积极影响,并没有去其糟粕之意,排除C选项;
D项,哲学思想是哲学家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文段中哲学家提出的根本性问题属于哲学思想,而且D项也谈到了古代先哲对“科学创新”的积极作用,D项的概括更为全面、准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4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9题

5、【言语理解】有这样一个比喻:如果说实体行业是国民经济系统的“骨架”和“肌肉”,银行业就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气”和“血”。由是观之,银行业疲弱或支持不利,则国民经济“气血虚亏”“气血不畅”,实体经济的骨骼肌肉自然虚弱,肢体会冷热不均、麻木疲敝;如果银行业利润过于丰厚,则表现为“气血旺”和“虚火上升”,同样会造成国民经济的病态。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不应低估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系统中的地位

B:银行业和实体经济应协调发展

C:银行业在国民经济系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D:国民经济需要找到新的发展契机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引用实体行业、银行业是国民经济系统的“骨架”“肌肉和“气”“血”的比喻,说明实体行业与银行业关系密切。然后具体阐释了当银行业疲弱或支持不利、银行业利润过于丰厚两种不健康发展对实体行业的不良影响。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实体行业与银行业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B项与此表述一致。故本题选B。
A、C两项都只涉及“实体经济”“银行”中的一个,不全面。D项无法从文段得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6、【言语理解】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直接       党风、政风,党员干部为谁代言、站在哪一边,直接决定人心向背,也决定着党和人民的事业能否长盛不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系

B:决定

C:体现

D:联系

正确答案:C

解析:“党风、政风”属于较为抽象的事物,“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其外在表现之一。二者是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在语序上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B: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C: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D: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正确答案:C

解析:A、B、D三项的语序均为主语+谓语+补语,只有C项的语序为谓语+主语,这属于主谓倒置。改成主语+谓语的形式应为: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4题,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1题

8、【言语理解】①在利益的驱使下,行业内滋生了“流量至上”甚至“流量造假”等现象,亟待规范和引导
②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升级迭代、文化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粉丝经济”兴起的深厚土壤
③理性对待粉丝热情、引导粉丝合理消费,同时将明星效应转化为提升商业品牌知名度的契机,才能更好体现“粉丝经济”背后的流量价值
④对商家来说,粉丝们带来的“流量”往往与“销量”直接挂钩
⑤而粉丝群体中存在的“刷单”“刷票房”“刷好评”等不良行为,也会为自身带来负面评价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⑤①④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④①

D:②④①⑤③

正确答案:D

解析:通读题干并观察选项,发现首句在②③之间选择。②介绍粉丝经济兴起的背景,③论述如何更好体现“粉丝经济”背后的流量价值。按照行文逻辑,应先介绍该事物的兴起,再介绍其他,所以②更适合作为首句,排除A、B。
①⑤两句指出“粉丝经济”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和问题。③论述如何更好体现“粉丝经济”背后的流量价值,即如何解决“粉丝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逻辑,③应置于①⑤之后,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

9、【言语理解】家长、学生和雇主没有参与院校管理的当然权力,但却有对高等院校社会责任的问责权。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经费来源多元化,导致家长、学生以及雇主都成为高等院校的利益相关者。对于家长和学生而言,他们对高等院校责任的问责,更多在学生能否获得良好的学习经历和学习体验,学校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上。雇主则要求高等院校不仅能够培养出适应岗位需求的毕业生,而且能够针对企业和社会需求,进行直接投入生产和增加效益的应用型研究。
从上述文字我们可以得出:

A:高等教育大众化容易受到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影响

B:高等院校应给予家长、学生和雇主社会责任问责权

C:高等院校的发展应考虑家长、学生和雇主的利益诉求

D:家长、学生和雇主的要求促进了应用型学科蓬勃发展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家长、学生以及雇主都成为高等院校的利益相关者,接着分别从家长和学生以及雇主的角度提出了对高等院校的需求及要求。
A项属于无中生有,题干并未提到“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由首句“但却有对高等院校社会责任的问责权”可知这项权利已经拥有,因此B项错误;由文段最后可知雇主要求高等院校“能够针对企业和社会需求,进行直接投入生产和增加效益的应用型研究”,但这些研究能否促进应用型学科的蓬勃发展还不得而知,排除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3题

10、【言语理解】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对促进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支撑、引领、提升与保障作用。具体来看,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有的放矢的精准化财政投入,为科技创新输入供给端推力;通过有扶有控的差异化税收优惠通道,为科技创新构筑引导性激励;通过导向明确的选择性政府采购渠道,为科技创新设定需求端拉力。
这段文字重点说明的是:

A:财政政策促进科技创新的主要途径

B:财政政策在科技创新中的提升作用

C:财政政策对科技创新所产生的影响

D:财政政策制定要考虑科技创新需要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总说财政对促进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支撑、引领、提升与保障作用,接着从精准化财政投入、差异化税收优惠通道、选择性政府采购渠道三个方面具体说明财政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促进科技创新的。A项的“主要途径”是对“具体来看”后三种方式的准确概括,是文段重点说明的内容。B项“提升作用”只是首句财政对科技创新促进作用的一个方面,概括不全面。C项的“影响”包含正面和负面两个层面,而文段谈论的是正面促进作用,且文段关注点不在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而在于通过什么途径影响。D项无中生有,与文段无关。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6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