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691

发布时间:2023-10-02 22:40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历代官修史籍,由于受编史指导思想、前代档案和篇幅等限制,不可能完全准确,也不可能________。于是,后世各种史类的“札记”“纠谬”“商榷”等著作________。而历代笔记、诗文中所记作者亲历、亲闻的事实,便是这类“札记”“纠谬”之作的根据。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事无巨细 汗牛充栋

B:十全十美 此起彼伏

C:面面俱到 层出不穷

D:字斟句酌 不绝如缕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文段可知,“‘札记’‘纠谬’‘商榷’等著作”是对官修史籍内容的纠正和补充,因此横线处所在句子应体现史籍的不全面。“十全十美”形容事情的结局非常完美或者人没有缺点,不能形容史籍,排除B。“字斟句酌”指写文章或者说话非常审慎,指人的态度,不能指作品的特点,排除D。“事无巨细”指事情无论大小都管,形容非常细致;“面面俱到”形容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两者用来均可指史籍不可能将历史事件全面详细地记录下来。第二空,“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层出不穷”形容不断涌现。句意是由于史籍存在不能完全准确或详细记录下所有历史事件的问题,后世才会不断出现各种史类的“札记”“纠谬”“商榷”等著作,“层出不穷”更恰当,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0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0题

2、【言语理解】坐在餐桌前,举筷享用食物,我们早已司空见惯,却浑然不知盘中美餐在全球范围内________的利害关系。现代社会高度分工,我们远离春耕秋收,只有食品价格飙升的时候,粮食生产才会引起我们的关注。去年,粮价一路攀升,为我们的长期________敲响了警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盘根错节 漠视

B:纷繁芜杂 冷淡

C:扑朔迷离 无视

D:眼花缭乱 疏忽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纷繁芜杂”侧重于强调多而杂乱,没有条理。与句意不符,排除B。“扑朔迷离”“眼花缭乱”都含有不易看清的意思,侧重的是认识上有困难。而“盘根错节”侧重强调的是客观事物的关系很复杂,难以切断。句意说的是粮食在全球范围内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故填“盘根错节”最合句意。
第二空,“漠视”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4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4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4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4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4题

3、【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A:未来三天,东北地区仍将持续多雨天气,吉林和辽宁的东部将有大到暴雨

B:国人在国外的一些举动,往往会被放大,极易引来全社会的严厉声讨,而最多的声讨理由就是“丢了中国的脸”

C:有网友调侃:“当年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现在中国人只是在卢浮宫洗个脚而已,为什么不可以?”

D: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传出一些重大政策信息

正确答案:A

解析:“吉林与辽宁的东部”既可理解为两省的东部,也可理解为辽宁一个省的东部。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5题

4、【言语理解】拖延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消极态度,________你总是寄希望于明天,________你终究会被拖入一事无成的困境。________再美丽的花朵,________终将有枯萎的那一天,________不要等到一切都枯萎了再采取行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所以 即使 都 所以

B:如果 那么 即使 也 所以

C:只要 那么 哪怕 都 因此

D:只要 那么 即使 都 因此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可知,第一、第二空之间为假设关系,“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只要……那么”表示充分条件。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C、D。“如果……那么”表示假设关系,符合题意。
将B项代入验证,第三空和第四空之间为假设关系,“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符合题意。第五空引导的句子是对上述假设情况进行的总结,应填入表示总结性的词语。“所以”可用在下半句表示结果,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5、【言语理解】简单恢复历史旧貌,绝不可能实现复兴的目标。只有创造一种融合古今中外的新兴文明,才能恢复曾经有过的世界一流的兴盛状态。因此,(       )。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入上述括号内的是:

A:复兴之道,应当是改革创新之道

B:要复兴,就要敞开胸怀学习全世界

C:要复兴,就要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

D:复兴之道,需要敢想、敢干、能干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因此”可知,所填入的内容应是对前文“创造一种融合古今中外的新兴文明”的总结。B项对应于“今外”,C项对应于“中古”,均不全面,排除。D项不是对前文的总结,排除。A项的“改革创新之道”与文中的“创造一种……新兴文明”意思相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

专家认为,近视一旦发生,不可逆转。特别是在低年龄阶段发生近视的孩子,更容易变成高度近视,导致视力损伤。充分接触阳光可以有效地保护视力。每天2小时、每周10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使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太阳的光照强度比室内光照强度高数百倍,光照越强,多巴胺释放量越多,而多巴胺能抑制近视的发生发展。高强度光照一方面可使瞳孔缩小、景深加深、模糊减少,另一方面也能起到抑制近视的作用。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低龄近视是光照弱引发的视力损伤

B:太阳光照能有效抑制近视发生发展

C:光照强度与近视发生率呈现负相关

D: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援引专家观点,提出近视的不可逆性及对低年龄孩子的危害;接着提出对策,即充分接触阳光可以有效地保护视力,一定时间量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最后对室外太阳光照能有效抑制近视发生发展的原因进行解释。由此可知,文段主要是在说明户外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抑制近视的发生。D项表述与此一致。

A项,文段只是强调高强度光照可有效抑制近视的发生,但未指出低龄近视是由于光照弱引起的,排除。

B项,“太阳光照”概念变化,文段中说的是“多巴胺能抑制近视的发生发展”,排除。

C项,由“光照越强,多巴胺释放量越多,而多巴胺能抑制近视的发生发展”可知,光照强度会影响近视发生率,但推不出二者是“负相关”关系,且文段重点不在于论述二者的关系,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20题

7、【言语理解】基础科学的精神在于穷理。基础科学研究需要经过刻苦训练、需要有深度的看法,才会有新的结果、好的创意。因此,基础科学研究不经过旷日持久的付出,很难有成功的机会。有些人因而认为,与其如此辛苦,不如等别人做好基础科学研究后拿过来用。但持此观点的人忘记了一点:只有自己体悟出来的理论,才最了解其长短,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应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树立穷理的精神,也需要哲学的滋养。毕竟,科学家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哲学精神和素养的支撑,才能塑造科学家的气质和意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基础科学研究意义重大

B:基础科学研究需要奉献精神

C:基础科学的本质是穷理

D:基础科学研究需要哲学滋养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论述了基础科学的精神在于穷理,然后由“但”一转,提出另一观点——穷理的精神需要哲学的滋养。综合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基础科学研究需要哲学滋养。A、B、C三项均未提到“哲学滋养”的问题,概括不全面。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8、【言语理解】有着             地域特色风格的蜡染布料服装如今的销售势头较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丰富

B:浓厚

C:浓郁

D:深厚

正确答案:C

解析:“丰富”如用在此句中表示的应是多个地域的风格,不符合语境。“深厚”与后面内容不搭配。浓郁更能强调地域特色的鲜明与生动性,用在句中更合适,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以垃圾转运站为代表的垃圾收运环节,因其连接上下游,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枢

B:枢要

C:中心

D:中坚

正确答案:A

解析:对应前文的“连接上下游”,所填词语应说明垃圾收运环节在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起到承前接后的作用。“枢要”指中央行政机构。“中坚”指集体中最有力的并起较大作用的部分,如中坚力量。二者与“垃圾收运环节”搭配不当,首先排除B、D。“中心”侧重事物的主要部分。填入不能体现垃圾收运环节“连接上下游”的这一承接作用,排除C。“中枢”指在一事物中起总的主导作用的部分。其强调的“总的主导作用”暗含从整体上把控之意,与“连接上下游”对应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

10、【言语理解】下列空缺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我们在接触文字时,常常由我们的个性、人生经历、生长环境这三个因素来决定我们的审美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点功夫就是我们常说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
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个性而加以磨砺陶冶
③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
④这三点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身上的
⑤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
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

A:②⑤⑥④①③

B:②⑥⑤④③①

C:④①③②⑥⑤

D:④③①②⑤⑥

正确答案:C

解析:首先比较②、④两句,④中含有指代词“这”,所指的是前文的决定审美趣味的三个因素,故④应该与前文紧密相连,排除A、B。再判断②⑤⑥的排列顺序,②对应前文的“个性”,⑤对应前文的“生长环境”,⑥对应前文的“人生经历”,因此应按照前文“个性、人生经历、生长环境”的顺序排列,三句顺序为②⑥⑤,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