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677

发布时间:2023-09-30 15:31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历史学家的工作对象是史料,这些史料主要是各种文献、遗存,它们可以归为广义上的文本,而且最终它们都要以语言形式进入史家的研究。就此而论,历史学家永远无法真正直接接触到过去本身,而只能借助于各种历史文本而对过去有所言说,因而,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本性就是历史学家的全部工作所无法脱离的樊篱

B:无法接触完整的史料对历史学家来说是一种遗憾

C:对史料本身的收集和考证就成了史学客观性的保证

D:重建和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成了历史学的根本目的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因而”可知,横线处所填内容是对文段内容的总结。文段说的是历史学家永远无法接触到过去本身,而只能借助于各种历史文本而对过去有所言说,因此A项符合题意,最为恰当。B项“遗憾”在文段中没有体现,C、D两项不能从文段中得出,不是对文段的总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3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2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2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8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3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98题

2、【言语理解】历史经验证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往往会________突破性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而________技术革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带来 形成

B:

导致 引起

C:

催生 引发

D:

促成 产生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空中,“导致”一般引起的是不好的结果,故可排除B项。“科技创新成果”一般与“产生”或“出现”搭配,与“促成”搭配不当,排除D项。第二空中,“突破性的科技创新成果”是“技术革命”的导火索,故选“引发”更贴切。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写作事实上不但是为了向外发表,贡献社会,同时也是研究工作的最后阶段,而且是最重要、最严肃的阶段。不形成文章,根本就没有完成研究工作,学问也没有成熟。常有人说“某人学问极好,可惜不写作”,事实上,此话大有问题。某人可能学识丰富,也有见解,但不写作为文,他的学问就只停留在见解看法的阶段,没有经过严肃的思考与整理,就不可能真正是系统的。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了:

A:论文写作的重要性

B: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

C:研究工作的评价标准

D:知识与实践的内在联系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写作是研究工作最重要、最严肃的阶段;接着用两个反证来说明不形成文章,研究工作就没有完成,学问也只能停留在见解看法的阶段,不可能是系统的。故文段强调的是论文写作的重要性,A项概括恰当。文段论述的主题为“写作”,B、C、D三项均偏离文段主题,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 2016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

4、【言语理解】①在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分工体系的急速扩张,引发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及环境难民增加
②资源匮乏与环境污染带来的生态危机,是全球风险社会的突出问题
③然而,由于选举周期的政治考虑或经济问题优先等现实局限
④而传统地缘治理体系却无法抑制,急需寻求对环境问题的全球治理方案
⑤一些国家缺乏解决生态问题的政治意愿,使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④③⑤

D:③①②④⑤

正确答案:C

解析:选项分别以②、①、③作为首句,③中含有转折词“然而”,前面应有转折前的论述内容,作为首句不恰当,排除D。
由③中的“由于选举周期的政治考虑因素和经济问题优先等现实局限”可以推测,这句话的主体应该是类似政府的对象。只有④中的“传统地缘治理体系”能够与之对应,④③两句应前后紧密相连,排除A、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5、【言语理解】民间童话比作家童话的生命更加旺盛、个性更为突出。但是如果民间的个性不能转化出国民个体的个性,所谓个性也就有________的危险。格林兄弟使西方浪漫主义知识资源对民间进行了创造性的建构和转化,一方面运用母题和谚语营造民间氛围,另一方面加强形象的个人特色和人物的________特色,由此产生了现代性意味的民族童话。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泯灭 性格

B:难产 特殊

C:弱化 本质

D:架空 个性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对应于前文多次出现的“个性”,此处填“个性”更能前后呼应。
第一空,“架空”比喻没有根基。如果没有国民个体的个性,所谓的个性也就失去了基础,故此处填“架空”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5题

6、【言语理解】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了“中国梦”的问题,_______________因此,“中国梦”成为中国人的热门话题。
①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个人梦想的实现是建立在国家繁荣基础上的。
②其实,换一个角度,中国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③它使人联想到民族奋进的滚滚大潮,气势磅礴的宏伟蓝图。
④所以,我们每一天向着自己的梦想出发,也是在缔造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⑤“中国梦”即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十三亿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伟大梦想。

A:⑤④②③①

B:③⑤①④②

C:②①④⑤③

D:⑤③②①④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开头引出了“中国梦”这个话题,根据一般逻辑,接下来应该解释中国梦是什么,即句⑤,故⑤应该在最前,排除B、C。②中句尾“每个人”与①中开头内容相关,从①中的“因为”可知①是对②中“中国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解释说明。②①相连,排除A。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40题

7、【言语理解】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________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再借助________的设备来读取、复制和传输。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存储 先进

B:记录 特定

C:保存 固有

D:记忆 专门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题干是对电子书下的一个定义。结合我们平时对电子书的认识可知,电子书是区别于传统纸质书的电子出版物,它不能直接阅读,而需要借助电脑或掌上阅读器之类的设备。“先进”含义太笼统,不足以形容电子书需要电脑之类特有设备来阅读的特点,排除A;电脑或掌上阅读器并非电子书本身就有的,填入“固有”也不恰当,排除C。
第一空,“记忆”不能与“在”搭配使用,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2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2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2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2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2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22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2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2题

8、【言语理解】荀子认为,人的知识、智慧、品德等,都是由后天学习、积累而来的。他专门写了《劝学》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性,肯定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倡导________、日积月累、不断求知的学习精神。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孜孜不倦

B:坚忍不拔

C:按部就班

D:一丝不苟

正确答案:A

解析:由“人的知识、智慧、品德等,都是由后天学习、积累而来的”和“倡导……日积月累、不断求知的学习精神”可知,荀子强调的是要长期持续不断、勤奋地学习。“孜孜不倦”形容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坚忍不拔”强调意志不动摇。“按部就班”强调按程序办事。“一丝不苟”强调办事认真。选项中含有持续性、勤奋意思的成语只有 “孜孜不倦”,其他三项均不合句意,排除B、C、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9、【言语理解】随着智能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数据和计算正在成为_________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_________。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智能科技和经济在中国的发展_________于经济转型升级中所创造的智能化需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触动 质素 生长

B:驱使 要点 内化

C:推动 因素 产生

D:驱动 要素 内生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触动”常与“机关”“情绪”等搭配,与“经济增长和发展”搭配不当,排除A。“驱使”指命令或者推动某人做出某种举动,受“驱使”的一般是能够自主做出行动的对象,与“经济增长和发展”也不能搭配,排除B。
第三空,“产生”“内生”都有生出之意,但“内生”侧重由自己产生。文段强调的是智能科技和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源于我国自身经济转型升级中所创造的智能化需求。“内生”更能体现其发展的原因,排除C。
验证第二空,“关键要素”为常见表述。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0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9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

10、【言语理解】地理结构上,中国大陆是一个面积辽阔、平坦完整的区块,是自给自足的一大片土地。南方的寮、越、高棉等,有丘陵峡谷高原等相隔,历史上从来没有北侵并造成困扰过。西边有沙漠阻绝,形成天然的屏障。零星的商旅僧人,可能往返跋涉,但是很难发生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东边是大海,在坚船利炮之前,安全是不成问题的。剩下的,只有北方来的强敌。因此,只要能挡得住北方的威胁,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央政权就会有意识地排斥地方势力

B:中国大地便自成体系,唯我独尊

C:中原大地内部的诸多力量便取得平衡

D:大一统的思维便会应运而生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文段,由“因此”可知,空缺处句子是对上文的总结,上文分别从南、西、东三个方向介绍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的安全性,只有北方可能会有强敌;最后的结论是只要挡住北方的强敌,中国就可以形成彻底封闭安全的区域,不用担心外敌的入侵,就可以“唯我独尊”了。因此,B项说法符合文意。
A项的“中央政权”“地方势力”、C项的“诸多力量取得平衡”以及D项的“大一统的思维”在文段中均未提及,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