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2675

发布时间:2023-09-30 5:17     浏览量:8

1、【判断推理】马兰:因为赵老师的课讲得特别好,学生都很喜欢他,所以他有资格参加学校十佳教师评选。
李溪:因为赵老师曾上课迟到造成教学事故,他不是合格的教师。所以,他没有资格参加学校十佳教师评选。
李溪的论证使用了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Ⅰ.有些课讲得好的老师发生过教学事故
Ⅱ.凡有过教学事故的教师都不是合格教师
Ⅲ.只有合格教师才有参评学校十佳教师的资格

A:仅Ⅰ

B:仅Ⅱ

C:仅Ⅲ

D:Ⅱ和Ⅲ

正确答案:D

解析:李溪的论证包含两个推理:①造成教学事故→不是合格教师;②不是合格教师→没有资格参加学校十佳教师评选。
Ⅰ,李溪的论证中没有提及“课讲得好”的话题,为无关项,不是李溪的论证成立的前提。
Ⅱ,指出有教学事故的老师都不是合格的老师,在教学事故和不合格教师之间建立了联系,是推理①成立的前提。
Ⅲ,说明不合格的老师就没有资格参加学校十佳教师评选,在不合格教师和没有评选资格之间建立了联系,是推理②成立的前提。
要证明李溪论证成立,需要证明其论证中的两个推理均成立,即Ⅱ是推理①的前提、Ⅲ是推理②的前提,Ⅱ、Ⅲ均是论证成立的必要前提。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

2、【判断推理】贷款:银行

A:病历:病人

B:邮件:邮局

C:火灾:消防车

D:罚单:交警

正确答案:B

解析:到银行可以办理贷款。
A项,病历写的是病人的病情,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到邮局可以邮寄邮件,与题干关系相同。
C项,消防车可以扑灭火灾,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交警开罚单,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

3、【判断推理】认真:一丝不苟

A:清楚:一清二楚

B:正确:分毫不差

C:温暖:风和日丽

D:干净:一尘不染

正确答案:D

解析:一丝不苟形容很认真。
A项,一清二楚用来形容清楚、明白,与题干关系相同,保留。
B项,分毫不差用来形容精确,而不是正确,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朗,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一尘不染形容很干净,且一丝不苟和一尘不染的结构相似。相比A项,D项更准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

4、【判断推理】农业干旱是指在作物生育期内,由于土壤水分不足而造成作物体内水分亏缺,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水文干旱是指由于降水的长期短缺而造成某段时间内地表水或地下水收支不平衡,出现水分短缺,使江河流量、湖泊水位、水库蓄水等减少的现象。社会经济干旱是指由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异常水分短缺现象;如果需大于供,就会发生社会经济干旱。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社会经济干旱范畴的是:

A:一月未雨,某著名河流流域出现大规模的河床裸露现象

B:地铁建设施工队不慎挖破水管,导致几个小区停水一天

C:常年少雨致使某工业区推行按时段浮动计收水费的办法

D:半月不曾下雨,某地水稻出现穗长缩短、穗粒减少现象

正确答案:C

解析:社会经济干旱的定义要点:①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水资源供需不平衡;②异常水分短缺。  
A项,一月未雨导致大规模河床裸露,是自然系统中水资源供应不足,并未体现社会经济系统中水资源的需求情况,不符合要点①,排除。实际上该项属于水文干旱,即降水的长期短缺而造成湖泊水位的减少。  
B项,施工队挖破水管导致小区停水,并非异常水分短缺现象,不符合要点②,排除。  
C项,常年少雨使工业区按时段浮动计收水费,属于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异常水分短缺现象,符合定义,保留。  
D项,半月不下雨对水稻产生影响,是自然系统中水资源供应不足,并未体现社会经济系统中水资源的需求情况,不符合要点①,排除。实际上该项属于农业干旱,即土壤水分不足造成作物体内缺水,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衣服:燃料:植物

A:电缆:轮胎:橡胶

B:早餐:豆浆:黄豆

C:软件:博客:网络

D:道路:沥青:石油

正确答案:A

解析:植物可以用来制作衣服,也可以用来制造燃料,衣服和燃料是并列关系。
A项,橡胶可以用来制造电缆,也可以用来制造轮胎,电缆和轮胎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相同。
B项,黄豆可以用来制作豆浆,豆浆是早餐的一种,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博客以网络为载体,是一种软件,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沥青以石油为原料,沥青是铺设道路的材料,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

6、【判断推理】展览:铭记:历史

A:广告:推广:口碑

B:处分:告知:结果

C:晚会:庆祝:节日

D:研究:阅读:文献

正确答案:C

解析:举办展览是为了铭记历史。
A项,做广告是为了推广品牌、提升口碑。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处分不是为了告知结果。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举办晚会是为了庆祝节日。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研究不是为了阅读文献,而是为了获得知识。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7题,2014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

7、【判断推理】木鱼:带鱼:黄鱼

A:虾米:小米:大米

B:兵家:作家:画家

C:桃子:橘子:房子

D:荞麦:小麦:燕麦

正确答案:A

解析:木鱼不属于鱼类,带鱼和黄鱼都属于鱼类。
A项,虾米不属于谷物,小米和大米都属于谷物。
B项,兵家是古代诸子百家中研究兵法军事的一种流派,作家、画家属于交叉关系。
C项,桃子和橘子并列,都属于水果,房子不属于水果,但与题干位置关系不同。
D项,荞麦、小麦、燕麦并列,且都属于谷物。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69题

8、【判断推理】报销:凭据:发票

A:平衡:支出:消费

B:乘车:凭证:车票

C:辩护:律师:法律

D:观赏:电影:门票

正确答案:B

解析:发票是报销的凭据。
A项,不能说消费是平衡的支出,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车票是乘车的凭证,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律师运用法律进行辩护,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观赏电影,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门票与两者并无必然联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

9、【判断推理】5000多年前某地是大汶口文化,但在距今约4400年的时候,为龙山文化所替代。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文化的更迭?考古人员发现,在距今约4400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冷事件”,环境由原来的温暖湿润转变为寒冷干燥,植被大量减少,藻类、水生植物基本绝迹了,大汶口文化向南迁移,而龙山文化由北迁到此地。他们据此认为,距今4400年左右的极端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这次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大汶口文化有不断向南方迁移的传统

B:龙山文化刚迁来时,人口较多,但之后逐渐减少,在距今约4000年的时候消失了

C:大汶口文化的族群以藻类和水生植物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

D:不同生存方式的族群对气候和环境都有相对稳定的需求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由气候变化导致植被减少,藻类、水生植物绝迹,同时产生了大汶口文化向南迁移,而龙山文化由北迁到此地的现象,得出气候变化是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   
A项,大汶口文化有南迁的传统,说明不是气候变化导致的,削弱了题干论证。   
B项,人口的变化情况为无关项,不能支持题干论证。    
C项,只能解释大汶口文化的迁移,而不能解释龙山文化的迁移,加强力度较弱。   
D项,说明两种文化的迁移均是由于气候的变迁,加强了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7题

10、【判断推理】最新公布的S省居民膳食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三年中,该省居民平均每日食用谷类薯类及杂豆335.7克,属于平衡膳食推荐量250克至400克的范围之内;食用菠菜和水果296克和132克,蔬菜仅达到了平衡膳食推荐要求每日300至500克下限,与10年前相比,摄入量大为下降,而水果仅为推荐量的60%左右;食用鱼虾类水产品16.4克,大大低于平衡膳食推荐量的50至100克的标准;豆制品和奶制品摄入量分别为16.9克和73.6克,比推荐量低50%和70%左右。
由此可以推出:

A:S省居民最喜爱食用的是谷类薯类及杂豆

B:S省居民平均每日食用菠菜和谷类薯类及杂豆量基本达到平衡膳食推荐量的标准

C:在S省居民过去三年的日常生活中,平均每日食用鱼虾类水产品的数量是最少的

D:S省居民对菠菜的摄入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的细节信息:①该省居民平均每日食用谷类薯类及杂豆335.7克,在平衡膳食推荐量范围之内;②食用蔬菜仅达到了平衡膳食推荐要求每日下限,与10年前相比,摄入量大为下降;③食用水果仅为推荐量的60%左右;④食用鱼虾类水产品低于推荐量标准;⑤豆制品和奶制品摄入量低于推荐量标准。
A项,题干只涉及食物食用量的多少,未涉及居民最喜爱食用哪种食物,无法推出。
B项,根据细节信息②可知,食用量基本达到平衡膳食推荐量的标准,可以推出。
C项,由于无法得知题干中所列举的膳食种类是否涵盖了全部食品,无法推出。
D项,题干只给出过去三年的调查总数据,无法得出“逐年”的变化,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