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671

发布时间:2023-09-29 16:08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      归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次第 翩然

B:依次 悄悄

C:相继 悄然

D:竞相 姗姗

正确答案:A

解析:“次第”,杜牧有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其中“次第”指依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的。用在题干中能够突出花依据不同时间一朵接一朵开放的层次感和连续性。相较“依次”、“相继”,“次第”的文学色彩更浓,与题干的语言风格更契合。立春花儿不会“竞相”开放,排除D。“翩然”形容动作轻捷的样子,较为形象地描写了燕子的姿态。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这主要得力于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据实指陈,非属臆造”,但题材取舍、人物描写、故事演绎则广纳传说和野史素材,并借助艺术虚构。在受众那里,《三国演义》经常被当作三国信史,故清代史家章学诚称其“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至观者往往为之惑乱”。这种“惑乱”,就是信史与史传文学两者间的矛盾性给读者带来的困惑。“文”与“史”固然不可分家,但又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会导致“惑乱”。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史传文学的生命力在于适度的史学真实性

B:史传文学是文学性与史学价值的对立统一

C:人们应避免落入以“文”代“史”的窠臼

D:“文史分家”是评价史传文学的重要标准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以《三国演义》为例说明信史和史传文学两者之间的矛盾性会给读者带来困惑,由此引出对“文”“史”关系的论述,由“‘文’与‘史’……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会导致‘惑乱’”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不能以“文”代“史”。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9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7题

3、【言语理解】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这时候更要认真对待,要慎终如始,否则就会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败涂地

B:功亏一篑

C:一蹶不振

D:无功而返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句中的“收尾阶段”“慎终如始”可知,此处句意为如果不认真对待,就会在此项工作的最后阶段失败。“一败涂地”形容失败得十分惨重以至不可收拾。“功亏一篑”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而没有取得成功,强调的是事情最后的阶段对全盘的重要影响。“一蹶不振”比喻遇到失败或挫折就再也振作不起来。“无功而返”指没有取得任何成效而回到原点。结合词义可知,“功亏一篑”填入最符合语境。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4、【言语理解】根据人类学和考古学理论,农业可能并非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是在人口和环境之间关系逐渐失衡,供养人口的土地载能接近极限时的一种反映。环视我们的周围,可以发现日常食用的水产和肉食几乎绝大多数要依赖养殖。养殖并非野生资源丰富的表现,恰恰相反,正是自然界里可供捕捞的资源日益减少,这才迫使人们用养殖的方法来保证这些资源的供应。
这段文字的作者认为:

A:大自然的资源已接近枯竭

B:土地无法承载人类的生活

C:人类未来生活离不开养殖业

D:农业生产是人类的无奈之选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农业可能不是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是在人口和环境逐渐失衡的情况下人类为了生存的选择;然后进一步分析,我们日常的水产和肉食几乎都依赖养殖,这恰恰是因为自然界资源减少迫使人类通过养殖来保障资源供应的证明。故作者认为人类选择农业并非自愿,而是环境所迫,D项表述与此相符。
A、B两项说法本身有误,C项不是文段论述重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1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1题

5、【言语理解】阿兹特克文明的帝国都城——特诺奇蒂特兰,在给人以神秘感的同时,也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神话传说与真实故事的________,光辉帝国史与悲惨殖民史的________,令人在心驰神往的同时,感慨时过境迁,沧海桑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纠缠 消散

B:交织 更迭

C:重叠 嬗变

D:合契 幻灭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纠缠”指相互缠绕或遭人烦扰不休,含有贬义,与后文“心驰神往”的语境不符,排除A。“重叠”指(相同的东西)一层一层堆叠,用来形容“神话传说与真实故事”之间的关系不恰当,排除C。“合契”指相符合、相一致,“神话传说与真实故事”不可能相一致,排除D。B项“交织”指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符合文段语境,正确。
验证B项第二空,“更迭”指交换,更替。形容“光辉帝国史与悲惨殖民史”的更替用“更迭”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6、【言语理解】践行群众路线、倾听民声,党员干部应该做到:倾听“赞许”,________;倾听“牢骚”,________;倾听“建议”,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谦虚谨慎 平心静气 去糟取精

B:平心静气 谦虚谨慎 去糟取精

C:去糟取精 平心静气 谦虚谨慎

D:谦虚谨慎 去糟取精 平心静气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面对“赞许”应该是“谦虚谨慎”,由此可排除B、C。
第二空,对于别人的“牢骚”应该“平心静气”,排除D。
第三空填“去糟取精”也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

7、【言语理解】在房价不断________的当今中国,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中国的中产阶层已经被高房价消灭。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是最有可能成为中产阶层的群体,然而,在这个遍地都是大学生的年代,我们看不到中产阶层成长的希望。毕业即失业已是一种________。初入社会的他们,又不得不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他们的生存空间不断地被挤压,生活幸福感不断降低,“房奴”“孩奴”________,整个群体被焦虑和失败所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攀升 现象 俯拾皆是 困惑

B:上涨 趋势 层出不穷 纠缠

C:上扬 潮流 无处不在 干扰

D:飙升 常态 比比皆是 困扰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潮流”一般指的是好的方面,显然不能说“毕业即失业”是一种“潮流”,排除C。
第三空,“俯拾皆是”侧重多而易得。“层出不穷”侧重接连不断地出现。“比比皆是”侧重很常见。文段说的是“房奴”“孩奴”很常见,故用“比比皆是”最恰当。
第一空和第四空,分别填入“飙升”“困扰”也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8、【言语理解】文艺复兴一般被视为一场源自14世纪意大利而后蔓延到整个欧洲的思想与艺术运动,而殖民主义则往往同15世纪末以来欧洲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以至对亚非拉地区的政治奴役、经济剥削、军事占领等历史发展相联系。过去,两者的研究相隔甚远,但最近有学者敏锐地把握到两者实有一种隐蔽的叠合关系。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文艺复兴如何为殖民主义铺路

B:殖民主义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

C:殖民主义对亚非拉地区的深远影响

D:文艺复兴如何引发欧洲思想艺术运动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与艺术运动,然后说明殖民主义同多方面的历史发展相联系,最后指出最近有学者敏锐地把握到两者之间有一种隐蔽的叠合关系。重点关注文段尾句,尾句提出了一个新的现象,即学者最新的发现。根据行文逻辑,下文应围绕该现象展开进一步的论述,即介绍二者之间的叠合关系具体是怎样的。
A项,“文艺复兴如何为殖民主义铺路”体现了两者的叠合关系,与上文衔接恰当,当选。
其余三项均只涉及“文艺复兴”或“殖民主义”一方面内容,未体现两者的叠合关系,排除B、C、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29题

9、【言语理解】合乎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社会救助,“皆有所养”是不够的,因为人类还有尊严,人的尊严是统领个人权利的核心价值。体面的、合乎人类尊严的基本生活,不仅体现在物质需求,还体现在精神需求。通俗地说,人不仅要“肚皮”,还要“脸皮”。反窥现实,不论是企业赞助、单位捐赠、政府慰问,都喜欢大张旗鼓地搞捐赠仪式,让领导、捐赠者与受赠人合照、录像,再大肆宣传,不太顾及受赠人的颜面。为了杜绝不合条件者申请救助款,主办单位往往采取将受助人张榜公示、接受举报的办法,让受助者的尊严荡然无存。一些贫困中学生、大学生怕打上贫穷烙印被人瞧不起,干脆放弃申请救助。
这段文字,作者意在强调:

A:目前社会上一些救助行为没有顾及受助人的尊严

B:不顾及受助人颜面的救助行为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C:救助,应该满足受助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

D:社会救助中,受助人的尊严应该得到更多考虑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观点——社会救助不能仅止步于“皆有所养”,因为尊严对人很重要。然后批评了现实中一些救助不顾及受助人尊严从而导致救助不能实现预期目的的现象。由此可知,文段旨在提醒社会救助在提供物质救助时要注意方式,多考虑一下受助人的尊严,对应D。A项指出问题,B项论述危害,均不涉及对策,排除。C项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并列,而文段强调的是不要忽略精神需求,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

10、【言语理解】人体的免疫能力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是人体在________适应外界环境中锻炼成长而来的。如果孩子________处在过于干净的环境中,完全不接触细菌,他们体内的免疫细胞就会像没有打过仗的新兵,不知道怎样杀灭有害物质,保护人体健康。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断 长期

B:逐渐 继续

C:积极 仍然

D:主动 始终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继续”“仍然”都表示一种状态的延续,第一空之前没有提及孩子以前也“处在过于干净的环境中”,“继续”“仍然”填入不合语境,排除B、C。
第一空,A、D两项似乎都契合句子语境,但比较而言,A项的“不断”恰与“长期”照应,都强调一个时间过程,D项没有这种照应关系。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