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梁君健希望通过《四个中国人》传递这样一种信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是人,淡化非遗本身的美术或者历史价值,强化它对这一个个传承人生命的价值。书中写道:“程宵春手艺的精进,生活态度的恬淡,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传承的行业,是如何塑造出一个个丰富的个体生命。”
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是行业的传承
B: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传承人生命的价值
C: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强化其艺术价值
D:历史价值要比个体生命的价值更重要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是人”可知,“核心是行业的传承”说法有误。
B项,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是人……强化它对这一个个传承人生命的价值”可得出。
C项,由“强化它对这一个个传承人生命的价值”可知,说法有误。
D项,由“淡化非遗本身的美术或者历史价值”可知,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8题,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3题,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2、【言语理解】社会冲突扮演了一个激发器的角色,它激发了新规范、规则和制度的建立,从而充当了促使敌对双方社会化的代理人。此外,冲突重新肯定了潜伏着的规范,从而强化了对社会生活的参与。作为规范改进和形成的激发器,冲突使得调整已经发生变化了的社会关系成为可能。但是,社会冲突是否有利于内部适应,取决于是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发生冲突,以及冲突发生的社会结构。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社会冲突有助于社会整合
B:社会冲突的整合功能是需要条件的
C:社会冲突是社会化不充分的表现
D:社会冲突是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之一
正确答案:B
解析:材料谈论了社会冲突的作用以及条件。首先说社会冲突的作用是激发、改进和调整,接着笔锋一转,以“但是”引出作者谈论的重点,那就是“社会冲突是否有利于内部适应,取决于是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发生冲突,以及冲突发生的社会结构”,也就是说,社会冲突是否能起到有利的作用,是有条件限制的,B选项的表述正合题意。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常有论调说,“网络”的种子一旦播下,人们再也不能控制它的生长。但是,一直为之浇水施肥的,是每一个使用它的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有意义的信息和数据能够凭空在虚拟世界产生,也就是说,网络上所有的信息终究是每一个活生生的人上传的。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网络的发展不受人的控制
B:信息和数据不能在虚拟世界中凭空产生
C:有意义的信息和数据都是由人上传的
D:网络不能脱离人而独自发展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一种关于网络的发展不受人控制的论调,然后由“但是”转折,说明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有意义的信息和数据能凭空在网络产生,网络上的所有信息都是人上传的。“但是”后内容实质是对首句论调的反驳,言外之意为网络不能脱离人而独自发展。D项为文段观点的概括。
A项是首句的论调,为转折前内容,与文意相悖,排除;B、C两项是文段的论据,不如D项对文段观点的概括一针见血。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4、【言语理解】在数字化多媒体时代,媒介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日渐拓展,数字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已从原始的简单记录发展到对文化遗产的精准________,运用数字输入、摄像等各种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多形式的________,建立数字化的文化遗产档案和“非遗”博物馆等,都是当前很好的“非遗”保护方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修复 展现
B:描述 挖掘
C:定位 探索
D:复原 采集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从原始的简单记录发展到……”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表述的行为应比“记录”更进一步,“描述”与此不符,排除B。“定位”不是对文化遗产的记录行为,排除C。
第二空,运用数字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采集信息”建立文化遗产档案和“非遗”博物馆,“展现”填入不合句意,排除A。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8题
5、【言语理解】没有心痛的感觉,认识不到中国科学界与世界的差距,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没有________的思考,对国外的获奖者一味地追捧,也不是科学的态度;没有________的考证,对国内的科研人员一味求全责备,也不是科学的态度;没有________的精神,对获奖者背后付出的多年努力视而不见,一味看重奖项的荣耀,更加不是科学的态度。但喧哗过后,我们更应对诺贝尔奖热多几分“冷”思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严谨 独立 奉献
B:辩证 细致 独立
C:独立 严谨 思辨
D:深刻 思辨 严谨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没有……一味地……不是科学的态度”的句式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一味”后的词句构成反义对应关系,即:不一味追捧国外获奖者,要求我们学会“独立”思考,保持自信;不一味求全责备,要求保证“严谨”的考证态度;不一味看重奖项,要求我们辩证、全面地看待获奖者的努力与回报,时时“思辨”。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5年福建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5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5年青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3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4题,2015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5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2015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题,2015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5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0题
6、【言语理解】要实施整体性发展,________必然要求推行协商民主,________整体性发展的核心要素或内在的统领性要素是整体利益,这种整体利益把不同的群体统合在一起,________形成了促进整体性发展的强大动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 因为 所以
B:于是 因为 从而
C:就 因为 从而
D:于是 因为 所以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句意表达的是推行协商民主是实施整体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就”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填入语义通顺。“于是”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填入衔接不当,排除B、D。
第二空都是“因为”,继续分析第三空,“所以”表因果,“从而”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形成了促进整体性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前句的“把不同的群体统合在一起”的结果,故“从而”填入更恰当,排除A。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
7、【言语理解】良好的亲子沟通能让家庭气氛更和谐,教养子女也变得更轻松。然而,还是有很多父母大叹和孩子难以沟通,或是已经尽力去和孩子沟通,但亲子关系还是不太融洽。其实,孩子和大人的沟通方式有所不同,如果父母只是用心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而没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仍然不能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
这段话意在强调:
A:良好的亲子沟通能让家庭气氛更和谐
B:良好的亲子沟通的关键是沟通技巧
C:父母和孩子难以沟通是因为沟通方式不同
D:良好的亲子沟通的关键是沟通桥梁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良好的亲子沟通的好处,然后介绍了现实中存在的沟通不畅的现象,最后由“其实”引出可能导致沟通问题的原因,即孩子和大人的沟通方式不同,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很重要。选项中强调“沟通技巧”的只有B。A项为文段引入内容,非重点。由题意知父母与孩子难以沟通是因为没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并非是因为沟通方式的不同,C项强加因果,排除。文段强调的是掌握沟通技巧,并非沟通桥梁,D项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8、【言语理解】文字是人类继语言之后的一大发明。如果说,语言的出现使人类实现了由动物到人的转变的话,那么文字的发明,则使人类从原始社会的低级阶段上升到文明社会的高级阶段,从而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 这段文字说明:
A:人类使用的语言和文字不是同时出现的
B:文字发明前人类处于原始社会低级阶段
C:文字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作用
D:文字是人类社会处于高级阶段的显著标志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把文字的发明与语言的发明并列,后文则通过与语言的出现意义的对比,强调了文字出现对人类社会的意义——使人类从原始社会的低级阶段上升到文明社会的高级阶段,从而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故文段强调的是文字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C项表述与此相符。 语言和文字是否同时出现、文字发明前人类社会的情况,均非文段讨论的话题,排除A、B。D项是文字重要作用的一个表现。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1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3题
9、【言语理解】大约500万年前,非洲某些类人猿掌握了直立行走的艺术,他们是原始人类。在接下来的几百万年间,他们作为南方古猿与至少7个不同的人类物种共同生活在非洲。但大约250万年后,一个新的血系从南方古猿物种中分离出来,就是现在所谓的人类类属。至于这次分离是何时发生,如何发生,以及涉及了哪些人类物种,现在仍备受争议,但最普遍的观点是“能人”是这个新血系的第一名成员。200万年前我们称之为“直立人”的人类祖先生活在东非,并很快移民至欧亚大陆。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最早能够直立行走的非洲类人猿属于人类类属
B:南方古猿作为人类物种存在了至少250万年
C:“能人”是由“直立人”进化而来的
D:500万年前非洲大陆上有至少8个不同的人类物种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文段可知“最早能够直立行走的非洲类人猿”出现在大约500万年前,而人类类属出现在“大约250万年后”,故A项与原文不符。
B项,由文段中“在接下来的几百万年间,他们作为南方古猿与至少7个不同的人类物种共同生活在非洲。但大约250万年后……”可知,B项表述正确。
C项,“能人”是大约250万年前新血系的第一名成员,而“直立人”是200万年前出现的,故C项也与原文不符。
D项,文段说的是“在接下来的几百万年间”,而非“500万年前”,D项错误。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10、【言语理解】在摄影中,大气灰雾就像一枚滤镜,降低了场景远处部分的反差,提亮了影调。多雾的景象会看起来更为深远,就是因为强烈的空间透视。在拍摄时远摄更能展现空间透视,这是由于相机与主体间有更少不受灰雾影响的物体。而用通道混合方法将影像转为黑白的时候,调整蓝色通道也可以达到这个效果。明暗的变化表现了空气灰雾效果,给人一种纵深感,在强烈的逆光下,效果最强烈,从而产生一种虚实结合的神秘张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在摄影中:
A:利用灰雾可制造空间透视
B:加强空间透视的方法和技巧
C:光线变化对虚实效果的影响
D:通道混合法可制造出灰雾效果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摄影中多雾的景象看起来更为深远是因为空间透视的作用;接着介绍在拍摄时,远摄更能展现空间透视;并分析了原因,最后又介绍利用通道混合的方法也可以展现空间透视,表现空间灰雾的效果。因此文段意在介绍在摄影中使用空间透视的方法和技巧。B项是对主旨的准确表述。由文意可知,使用空间透视可以起到灰雾的效果,并非是利用灰雾可以制造空间透视,排除A。C、D两项均未体现论述主体“空间透视”。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