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2651

发布时间:2023-09-26 12:27     浏览量:8

1、【判断推理】媒介依存症是现代人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其特点是:过度沉迷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都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人际交往。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媒介依存症的是:

A:某知名香水在情人节重磅推出的甜蜜系列经媒体广泛宣传后,销量大增

B:大学生们借助网络聊天工具实现语音、视频聊天,减少了面对面的交流

C:尽管专家一再解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原理,各种传闻和报道仍让人们心存疑虑

D:小雅对韩剧很痴迷,从言行穿着到选择男友和工作,都像极了剧中女主角

正确答案:D

解析:媒介依存症的定义要点:①过度沉迷于媒介;②价值和行为选择都从媒介中寻找依据;③回避现实的人际交往。     
A项,经宣传后香水销量大增,不符合要点①②③,排除。    
B项,大学生们借助网络聊天工具交往,未沉迷于网络聊天,价值和行为选择也并未受到网络聊天工具的影响,不符合要点①②,排除。   
C项,报道和传闻让人心存疑虑,未涉及回避现实人际交往,不符合要点③,排除。    
D项,小雅因痴迷韩剧,所以从穿着到选择男友和工作都以剧中角色为标准,符合所有要点,保留。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2、【判断推理】

就诊:病愈

A:

跑步:娱乐

B:

刷牙:美容

C:

投资:盈利

D:

禁捕:生态

正确答案:C

解析:

先就诊后病愈,且病愈是一种可能的结果。

A项,跑步和娱乐没有必然联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刷牙和美容没有必然联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先投资后盈利,且盈利是一种可能的结果,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禁捕可以保护生态,但生态并非禁捕的结果,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69题

3、【判断推理】(       ) 对于 领航 相当于 规则 对于 (       )

A:航班 选手

B:航标 犯规

C:导航 比赛

D:航线 裁判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航班要遵循领航的引导,选手应该遵守规则的引导,前后关系一致,但词项位置不一致。  
B项,航标和领航都能引导航线,二者是并列关系,犯规是不遵守规则,前后关系不一致。  
C项,领航和导航是近义关系,比赛需要遵守规则,前后关系不一致。  
D项,领航要遵循航线进行引导,裁判要遵循规则进行判罚,前后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6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4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

4、【判断推理】社会悖论是指在多人决策的某种场合,每人具有一种至少在某些情形下可得到最优结果并对别人不利的策略,但若所有人均选用这种策略则会导致对所有人都更差的结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社会悖论的是:

A:王某等三人都想承包村里的鱼塘以增加经济收入,三人因此争得不可开交

B:村民认为村里的河流有自净能力,都往河里排放生活污水,但家家如此,河流会被严重污染

C:谈判前,李某充分考虑对方的需求,并根据他们的需求设计了合约,所以在谈判时,李某始终能把握主动

D:虽然商户交管理费会有一些经济压力,但是却为整个市场的正规化管理提供了经济保障,有利于整个市场所有个体的发展

正确答案:B

解析:社会悖论的定义要点:①多人决策中每人具有一种可得到最优结果但对别人不利的策略;②若所有人都选用这种策略则会导致对所有人都更差的结果。
A项,王某等三人为承包鱼塘争得不可开交,并没有出现对三人更差的结果,不符合定义。
B项,村民认为河流可以自净,向河里排放污水,符合要点①;但如果家家如此则会导致河流污染,符合要点②,符合定义。
C项,李某根据对方的需求设计合约,没有出现对所有人更差的结果,不符合定义。
D项,商户交管理费有利于市场管理,没有出现对所有人更差的结果,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2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2题

5、【判断推理】德国心理学家林格曼有个著名的拔河实验:当拔河的人数逐渐增加时,每个人所用的力量反而越来越少,并没达到力量累加的效果。这一现象被称作“林格曼效应”,也叫“社会性逃逸”。
根据上述定义,下述不属于林格曼效应的是:

A:一群人围观某个需要帮助的人,却很少有人真正伸出援手

B:鸡多不下蛋,人多瞎胡乱

C: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

D:把男大学生分成2人、4人、6人各一组,要他们大声喊叫,并记录各人的音量,结果发现,个人的音量随着团体人数的增加而降低

正确答案:C

解析:林格曼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当从事一件事的人数增加时,每个人所用的力量越少,产生的效果并未累加。
A项,一群人围观却很少有人真正伸出援手,体现了人数增加但产生的效果并未累加,符合定义。
B项,鸡多不下蛋,人多瞎胡闹,体现了人数增加但产生的效果并未累加,符合定义。
C项,很多人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并未体现人数增加但产生的效果不累加,不符合定义。
D项,个人发出的音量随着团体人数的增加而降低,体现了人数增加但每个人所用的力量越少,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49题

6、【判断推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每年平均爆发的大型龙卷风的次数从10次左右上升至15次。与此同时,人类活动激增,全球气候明显变暖,有人据此认为,气候变暖导致龙卷风爆发次数增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削弱上述结论?

A:龙卷风的类型多样,全球变暖后,小型龙卷风出现的次数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B:气候温暖是龙卷风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几乎所有龙卷风的形成都与当地较高的温度有关

C:尽管全球变暖,龙卷风依然最多地发生在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其他地区的龙卷风现象并不多见

D:龙卷风是雷暴天气(即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的产物,只要在雷雨天气下出现极强的空气对流,就容易发生龙卷风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据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每年平均爆发的大型龙卷风的次数从10次左右上升至15次。与此同时,人类活动激增,全球气候明显变暖。结论为:气候变暖导致龙卷风爆发次数增加。
A项,全球变暖后小型龙卷风次数没有增加,补充了反面论据,说明题干结论并不一定成立,削弱了题干结论。
B项,指出气候变暖是龙卷风形成的必要条件,支持了题干的结论。
C项,说明龙卷风的形成和地理位置有关系,并非是因为全球变暖,另有他因,削弱了题干结论。
D项,说明龙卷风和天气有关系,并非是因为全球变暖,另有他因,削弱了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109题,2018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104题

7、【判断推理】游泳:泳池

A:搜索:网站

B:收看:电视

C:学习:教室

D:书写:纸张

正确答案:C

解析:在泳池里游泳。
A项,在网站上搜索,网站不是具体的场所,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收看电视是动宾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在教室里学习,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在纸张上书写,纸张不是书写的场所,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

8、【判断推理】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利润转移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加剧大资本与劳动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除非各国能够制定统一的公司所得税率,或者形成跨国界税收治理新规则,否则,这将是难解之题。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则以下哪项陈述必然为真?

A:各国制定统一的公司所得税率,或者形成跨国界税收治理新规则,就可以解决跨国公司的利润转移问题

B:如果跨国公司的利润转移问题得到解决,就能消除大资本与劳动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C:如果各国不制定统一的公司所得税率,或者不形成跨国界税收治理新规则,大资本与劳动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将会进一步加剧

D:如果各国不能制定统一的公司所得税率,那么形成跨国界税收治理新规则也无法解决跨国公司的利润转移问题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的推理关系:(1)利润转移问题得不到解决→加剧大资本与劳动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2)利润转移问题得到解决→各国制定统一的公司所得税率,或者形成跨国界税收治理新规则。
A项,通过肯定(2)的后件得出肯定的前件,为无效推理,排除。
B项,通过否定(1)的前件得出否定的后件,为无效推理,排除。
C项,通过否定(2)的后件得出否定的前件,再结合(1)推出结论。但从推理规则上来讲,“各国不制定统一的公司所得税率,或者不形成跨国界税收治理新规则”并不能否定(2)的后件,无法进行有效推理,因此本题设置不严谨,严格来说无正确答案。
D项,“各国不能制定统一的公司所得税率”并未否定(2)的后件,推不出否定的前件,排除。
综上,严格来说本题无正确答案,但在几个选项中相比,C项可能能推出,所以在实际考试中遇到时,建议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70题

9、【判断推理】酒精本身没有明显的致癌能力。但是许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喝酒与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正相关——也就是说,喝酒的人群中,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升高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发现?

A: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可以稳定地附着在DNA分子上,导致癌变或者突变

B:东欧地区广泛食用甜烈性酒,该地区的食管癌发病率很高

C: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成分,其在人体内代谢物与酒精在人体内代谢物相似

D:有科学家估计,如果美国人都戒掉烟酒,那么80%的消化道癌可以避免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结论:喝酒与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正相关。
A项,指出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可能会导致DNA分子癌变或者突变,在喝酒与癌症之间建立了联系,说明喝酒确实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能够支持题干的发现。
B项,通过东欧地区的现象,举例证明了观点,但东欧地区只是特例,未必具有代表性,其对题干的加强力度不如A项。
C项,通过烟草与酒精的类比来说明酒精可能会致癌,但烟草与酒精本就不同,两者未必具有相似性,属于不当类比,其对题干的加强力度不如A项。
D项,题干要论述的是喝酒与癌症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而该项说的是“戒掉烟酒”,属于偷换概念,无法支持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6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7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2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3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10、【判断推理】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意思表示当中附有决定该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一项属于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A:甲、乙订立房屋租赁合同,约定出租人甲的儿子一旦结婚需要布置新房时,就终止合同

B:甲对乙说:“如果我儿子考上名牌大学,我一定请你吃饭。”

C:甲与乙签订夏粮买卖合同,约定11月中旬生效

D:甲与乙约定:如果甲晚上帮乙一起去打乙的仇人,乙就付给甲1000元钱

正确答案:A

解析: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要点:①附有决定该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条件;②民事法律行为。
A项,甲、乙订立的房屋租赁合同在甲的儿子结婚需要布置新房时终止,是附有决定该行为效力消灭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符合定义。
B项,甲、乙约定在甲的儿子考上名牌大学时甲请乙吃饭,但吃饭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不符合要点②。
C项,甲、乙签订的夏粮买卖合同在11月中旬生效,11月中旬是期限而不是条件,不符合要点①。
D项,甲、乙约定甲帮乙打人,乙付给甲1000元,其中打人不符合法律规定,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