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两相比较,白话文在通俗易懂的同时,往往在韵律上缺少美感,篇幅冗长。而文言文能用_________传达出深层或多层意思,其凝练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是白话文_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语双关 略逊一筹
B:只言片语 无与伦比
C:三言两语 相形见绌
D:寥寥数语 无可比拟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两相比较”和“而”可知,白话文的特点和文言文的特点在语义上构成反义关系。由“白话文……篇幅冗长”可知,文言文相对简洁,所填词语应表达简洁之意。“一语双关”指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不能表达简洁之意,排除A。“只言片语”指个别的词句;片段的话语。其强调的是言语的零碎,不完整,而非简洁,排除B。
第二空,“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通常用法为“与……相比相形见绌”,其填入此处存在语法错误,排除C。“无可比拟”指没有可以相比的。句意是文言文的凝练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是白话文比不上的。“无可比拟”填入符合语境,当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5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6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
2、【言语理解】农村衰败,故乡消失,这是近些年媒体人提出的一个议题。学者的观察,时评人的关注,使得正在发生巨变的农村,被搬入舆论平台的焦点地带,农村话题时常与娱乐话题一起,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搜词。但在这个长达十年的农村话题讨论期内,作家是缺席的。虽然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面向社会发言最好的方式是作品,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作家不能仅仅通过写作虚构作品承担社会责任,巴尔扎克、雨果、托尔斯泰等国外作家,往往会通过行动以及公开演讲等方式,对公共事务和社会问题发表意见。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农村题材在今天缘何不再吃香
B:现代舆论话题中作家的边缘化
C:作家在农村衰败议题中的失语
D:中外作家应对社会事务的不同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农村衰败的议题是近些年舆论讨论的热点,然后说明作家在这一话题中是缺席的,最后通过巴尔扎克、雨果等国外作家的例子,说明作家不能仅通过写作虚构作品承担社会责任。
A项未提到“作家”;B项的“现代舆论话题”表述不准确,应是农村衰败的话题;D项,中外作家的不同非文段重点,文段是借国外作家的例子来给国内作家提个醒。C项“作家在农村衰败议题中的失语”恰与文段主旨相符,作为标题更恰当,故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①文学的美,终其一生,将是我追求的________了。
②天空高临在我们的头上,没有一丝云层,浩渺的清空呈现着神秘无边的伟大________。
③一个人,心里觉得愉快时喜欢唱一唱歌是自然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理想 气象 表露
B:目标 气息 表露
C:目标 气象 流露
D:理想 气息 流露
正确答案:C
解析:②句,“浩渺的清空”为景象,不能带来“气息”,排除B、D。
③句,“表露”侧重主动表达,“流露”侧重不经意表达。由“自然的”可知,应选“流露”,排除A。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
4、【言语理解】要最大程度地________网络谣言,一方面要依赖法制力量,另一方面也需要网民尤其是所谓“网络大V”________高度理性和负责的精神。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消除 秉持
B:去除 把持
C:根除 维持
D:清除 操持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从第二空入手,“把持”“维持”“操持”与“精神”均不搭配,排除B、C、D。
第一空填“消除”也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8题
5、【言语理解】全世界的博物馆正在________一场数字化革命,用数字技术开拓新的展览形式、增强展览效果、提升参观________、加强文物保护……数字技术使博物馆在实体之外再造了无数个性化、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的贴身博物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部署 距离
B:酝酿 机遇
C:了解 情绪
D:掀起 体验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用数字技术开拓新的展览形式、增强展览效果……”可知,博物馆正在将数字技术运用于实践。“部署”指安排;布置(人力、任务)。“酝酿”比喻事前讨论、磋商,交换意见,统一思想。两者均表示事前的准备工作,与文段正在进行的时态不符,排除A、B。“了解”指打听;调查。其与文意不符,排除C。“掀起”指大规模地兴起,填入此处用以形容数字化革命正在进行,恰当。
验证第二空,“提升参观体验”搭配恰当,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
6、【言语理解】行业收入差异反映了行业壁垒的存在,其给予社会的直接影响就是个人的价值可能是无用的。在市场经济社会,最有价值的本是人才,一个人只要有能力,在不同行业都应该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在行业壁垒存在的现实中,个人的价值让位于行业的价值,个人的价值由行业的价值体现,而不是由个人体现,当然此种情况下行业的发展也将受到制约。同时,由于进入行业的机制并不是自由竞争,行业收入差异还将让人们看到公平的缺失和缺位——那些没有能力但有关系进入高收入行业者,他们仅仅因为能够进入而成为了更有价值的人。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行业壁垒的存在体现了用人机制的不公
B:个人价值的高低不应该由行业价值来评估
C:行业收入差异使人们对个人价值的评判发生扭曲
D:行业壁垒使得真正的人才往往被拒之门外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被“同时”分为两部分。“同时”前的内容说的是行业收入差异给予社会的直接影响是个人的价值可能是无用的,即行业壁垒的存在使个人的价值由行业的价值体现,而不是由个人体现;“同时”后的内容说的是行业收入的差异还将让人们看到公平的缺失,个人价值的衡量标准不是能力而是能否进入高收入行业。综合这两点可知,文段说的是行业收入差异对个人价值评判的影响,与此相符的为C。A项只包含了“同时”后的内容,B项只包含了“同时”前的内容,均不够全面,可排除。D项“使真正的人才往往被拒之门外”从文中无法得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7、【言语理解】下面句子中,表达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她还欠款1000元。
B:执着的危险是对人生持占有的态度。
C:县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报到。
D: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正确答案:B
解析:“还”因读音不同造成歧义,可以读huán,实词,指还钱;也可以读hái,虚词,指仍然。C项中的“前”可以修饰时间,指10月5日之前;也可以修饰“报到”,指前往报到。D项中“可由我们解决”的内容有歧义,可以只是“领取大会出席证”,也可以指“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精准扶贫不能仅仅专注个别事实,埋头解决个别问题,而不知道把个别贫困或特殊贫困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联系起来。应当明确地认识到,虽然各种特殊贫困都有特殊的因素,但特殊贫困也是在当下信息社会背景下存在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中蕴含了十分丰富的资源和能量,应当大力扶持贫困人口或贫困群体尽快了解和适应信息化与网络化的新形势,通过技术培训和典型示范,把远离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贫困人口引入这个历史进程之中。
从这段文字中提取的关键词最恰当的是:
A:精准扶贫 信息社会 技术培训
B:精准扶贫 特殊贫困 典型示范
C:贫困群体 宏观背景 信息社会
D:贫困群体 特殊贫困 技术培训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文段强调的是精准扶贫应当同当下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联系起来,即在“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通过“技术培训”等手段,引导远离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贫困人口走入这个历史进程中。“精准扶贫”为文段的主题词,首先排除C、D。
B项未提到“信息社会”这一宏观背景,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5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2题
9、【言语理解】我们认为,财权理论的________提出与论证,赋予了现代财务理论以灵魂与核心,使得财权成为现代财务区别于传统财务的根本标志和判断企业是否真正开展财务活动的标准,犹如________,寓意深邃,为财务理论研究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系统性 阳春白雪
B:创造性 空谷足音
C:实证性 千古绝唱
D:规范性 空穴来风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由“寓意深邃”可知,填入词语应用来说明财权理论的意义和影响。“阳春白雪”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千古绝唱”指从来少有的绝妙佳作,多用于文学艺术作品;“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分析句意只有“空谷足音”填入恰当。
第一空,“创造性”填入也能突出这一理论的开创性。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5题
10、【言语理解】现在有的人,遇到问题,就相互______,谁也不肯主动承担责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责备
B:推托
C:推诿
D:谦让
正确答案:C
解析:推托:借故拒绝。推诿:推卸责任,把责任推给别人;推辞。由句中“不肯主动承担责任”可知,本题应该选择“推诿”。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