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643

发布时间:2023-09-25 7:26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林则徐小时候去应童子试,因人群拥挤,他的父亲就扛着他进考场。考官见他父子这副样子,开玩笑道:“骑父作马”,引起      ,弄得林则徐父亲十分尴尬。谁知,林则徐脱口而出:“望子成龙”。满场为之      。林则徐的回答既解除了父亲的      ,又道出了父亲盼儿成材的心情,一时传为佳话。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拍手叫好 惊喜欲狂 窘境

B:唏嘘一片 惊愕失色 困境

C:哄堂大笑 惊叹不已 窘迫

D:一片喝彩 惊叹不已 尴尬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一空,由“开玩笑”和“十分尴尬”可知,考官的话带有很大的戏谑和嘲讽意味,引起了他人大笑。“拍手叫好”和“一片喝彩”都侧重于为某事叫好、喝彩,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A、D。再看第二空,所填词应表示惊奇、佩服之意,“惊愕失色”侧重于形容因惊恐而改变神色,明显与句意不符,排除B。验证C项第三空,“窘迫”形容十分为难,形容林则徐父亲当时的处境,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汉语是一种能产性极强的语言,在网络语境催生下,大量新颖别致、有时代内涵的新词族________。它们在类推机制下以共同的语素为基础,形成可不断扩充的庞大词汇家族。如:“微×”词族、“晒×”词族、“×奴”词族等等。诸如此类的表达在当下的口语交流中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鸣惊人 遍地开花

B:脱颖而出 屡见不鲜

C:横空出世 细大不捐

D:异军突起 俯拾皆是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此处用来形容“新词族”这一新生事物,二者均不恰当,排除A、B。
第二空,句意为此类的表达在当下的口语交流中很多或常见。“细大不捐”指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填入与句意不符,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26题

3、【言语理解】

网约车平台,理应承担管理和风险连带责任,并对造成的各类事故和损害优先承担赔付责任。这样才能让平台有从严管理的高度自觉,而不能以自己是第三方为借口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独善其身

B:

袖手旁观

C:

逃之夭夭

D:

置身事外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意是网约车平台应该承担起管理和风险连带责任,而不能以自己是第三方为借口推脱责任。“逃之夭夭”指逃跑或溜走,只适用于人,而不能用于“平台”。且此处表达的是逃避责任,而非逃走,排除C。“独善其身”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与“兼济天下”相对。此处批判的是网约车平台逃避应尽的责任,而非未做到“兼济天下”,排除A。“袖手旁观”“置身事外”都含有不参与、不帮助的意思。“袖手旁观”侧重“旁观”,有在旁边看笑话的意思;“置身事外”侧重“事外”,有撇清责任的意思。对应“以自己是第三方为借口”,此处更强调撇清责任,选“置身事外”更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7题

4、【言语理解】张恨水《春明外史》里的杨杏园是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一个轻度的精神分裂者,他白天的身份是      于北京大街小巷的现代记者,晚上则是安居租赁而来的小四合院的古典诗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踟蹰 游走

B:彷徨 奔走

C:犹疑 奔跑

D:徘徊 穿梭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文段可知,杨杏园白天是现代记者,晚上是古典诗人,说的是他进行传统与现代两种角色的转换,即一种思想的游移,而不是要在传统与现代中做出选择。所以可排除“彷徨”、“犹疑”等具有主体选择意味的词语。游走:奔波,游逛;穿梭:形容往来频繁。显然“穿梭”更符合记者到处寻找新闻的忙碌工作状态,故答案为D项。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2012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对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这是环境公益诉讼在程序法方面的进步,但仍然缺少具体规定来________。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相关法律条文的缺失,导致法院不受理环保诉讼的情况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支撑 屡屡发生

B:解释 不足为奇

C:支持 时有发生

D:指导 屡见不鲜

正确答案:A

解析:句意为环境公益诉讼虽然在程序法方面有所进步,但仍缺少具体的法律条文方面的规定来保障它在具体司法实践中的正常实施。“法律支撑”为习惯搭配,故第一空选“支撑”最合句意。第二空,“屡屡发生”指多次发生,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5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6、【言语理解】

通过主体再造实现人的发展,这是实现脱贫的根本途径。借助“改变环境—发展产业—教育培训—参与公共生活”模式,引导贫困人群进入新的社会行动结构之中,在参与社会行动中实现自我觉醒、自我教育,在自我改造中实现自我发展,由此形成脱贫的内生动力,这种脱贫更能引导人走上自我解放的道路,因而也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


A:

只有改变环境,才能实现脱贫致富


B:

摆脱贫困是实现人的解放的最终目标


C:

教育培训在实现脱贫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D:

实现脱贫意味着主体的再造和人的发展


正确答案:D

解析:

A项理解有误,由“由此形成脱贫的内生动力……因而也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可知,内生动力对于脱贫更为重要,而非改变外部环境。

B项理解有误,“最终目标”无中生有。

C项理解有误,“教育培训”是文段中介绍的模式中的一环,目的在于形成脱贫的内生动力,“教育培训……具有决定性作用”文段并未提及。

D项理解正确,由“通过主体再造实现人的发展,这是实现脱贫的根本途径”“在自我改造中实现自我发展……这种脱贫更能引导人走上自我解放的道路,因而也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可推知。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乡镇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题

7、【言语理解】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而今在信息时代,人们可以说,信息就是力量。信息、传播信息的技术与基础设施、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构成了全新的权力来源。遍布全球的网络基础设施、持续提升的网络传输速率、日趋完善的移动便携式互联网终端,以及高速扩张的建立在人际关系网络数字化基础上的新媒体运用,使得信息流高速、实时地实现着跨国运动。视频网站与社交网站的出现,又使得那些具有简单化、符号化、碎片化的信息流,更容易被传播、关注,也因此更容易得到响应。能够影响这种信息流动的行为体,其权力会得到增强,反之,则被削弱。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网络信息技术与新媒体运用:

A:推动了权力来源要素的重构

B:加剧了全球信息资源不均的状况

C:改变了现代信息传播的方式

D:扩大了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通过培根的话,引出观点——信息、传播信息的技术与基础设施、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构成了全新的权力来源。然后具体论述网络技术与新媒体如何发挥作用。由此可知,文段着重论述的是信息对权力的影响。选项中与此相符的为A,当选。
B项文段没有提及。C、D两项为部分内容,不是论述重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8、【言语理解】摩根士丹利预计,今年全球汽车销量将下滑0.3%至5810万辆,年初的预计为同比上升3.5%。这也将是全球汽车市场总销量自2001年以来的首度下降。摩根士丹利还指出,中国今年仍将是全球汽车销量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但是该市场竞争将开始加剧,且增长已经开始小幅度放缓。不久前,马自达公司把在中国合资企业的小型车销售目标缩减了一半,承认最初目标设定太高。而丰田汽车在中国的目标今年也很难达成。中国本土汽车企业最多减少的销售目标也达到30%以上。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摩根士丹利对今年全球汽车销量的走势预测由年初的上升调整为下滑

B:今年将是全球汽车市场总销量自2001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的一年

C:中国今年仍将是全球汽车市场消费的主要贡献者,但是会出现销量负增长

D: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和部分合资汽车企业一样,都开始减少销售目标

正确答案:C

解析:由“中国今年仍将是全球汽车销量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但是该市场竞争将开始加剧,且增长已经开始小幅度放缓”可知,中国汽车销量只是增长幅度放缓,并没有出现负增长的状况,C项表述错误,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当史前人类到达世界的新区域时,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大型动物突然灭绝了,较小的物种却幸存下来了。大型的、生长缓慢的动物很容易成为猎物,所以被迅速猎杀直至灭绝。现在类似的情况可能正在海洋中发生。
这段文字提到史前大型动物的灭绝是为了说明:

A:大型动物更加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B:当大型动物消失时,小物种幸存了下来

C:如今大型海洋动物可能面临类似的威胁

D:生长缓慢的鱼类比生长快的鱼类寿命长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提到史前大型动物灭绝的现象,第二句分析原因,末句指出“类似的情况可能正在海洋中发生”。由此可知,前文提到史前大型动物灭绝的现象是为了引出末句海洋中的情况,即告诫人们海洋中的大型动物也面临灭绝的风险。
A、B两项与海洋无关,D项未体现出“海洋中大型动物面临的风险”,均可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10、【言语理解】18.政府要改变陈旧的行事模式,除了自我改革的意识,还需要社会的(       )与(       ),而这种社会性制衡最重要的表征,便是全社会的“法行动”。

A:监督 参与

B:变革 创新

C:协调 制衡

D:监督 制衡

正确答案:D

解析:由“这种社会性制衡”可知,第二空,选“制衡”合适,排除A、B。政府改革,需要的是社会的“监督”,而不是“协调”。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