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没错,我们的科学研究________远远没有达到看透一切的程度,我们地球生命离不开水,________我们也没法确定说离了水就不能有别的生命形式。从逻辑上讲这是对的,问题是:科学研究还需要一个延续性,科学必须站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________不能是胡思乱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还 但 而
B:却 可 并
C:也 而 并
D:并 却 可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没错”可知,此处肯定我们的科学研究的局限性,转折词“却”填入不当,排除B。第二空,“却”不能置于主语“我们”之前,排除D。第三空,“科学必须站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与“不能是胡思乱想”意思相对,应填入转折词“而”,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2、【言语理解】
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思想有助于人们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选择适度的消费方式。儒家的“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思想和道家的“知足去奢”思想,告诫人类应当克制自身欲望,珍惜、节约资源,既考虑到当前,也应该考虑到未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理念,更加注重环境、资源在代际之间的公正分配。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子孙留下地绿、天蓝、水净的生存环境。这一思想与当今社会存在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思潮是针锋相对的。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
生态伦理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
B:
生态伦理思想对消费理念的影响
C:
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D:
儒家与道家在生态伦理方面的相同之处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为总分结构。文段首句提出观点——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思想有助于人们树立环保意识,选择适度消费方式;然后以儒家的“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思想和道家的“知足去奢”思想对当代人的告诫意义为例对此进行具体论述。综合可知,文段主要谈的是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代的借鉴意义,C项正确。
A项未体现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代的价值,排除。
B项,生态伦理思想的影响不止“消费理念”一个方面,概括不全面,且文段论述主题为“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而不是“生态伦理思想”,排除。
D项,儒家与道家的对比为举例论证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
3、【言语理解】当下中国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往往是风格化的定制,纯粹的辞藻堆砌,缺乏意义和体验的明确指向,与当代诗语言的追求相悖。如果说当代诗力求使因滥用而失去功能的语言回到原初,那么很多流行歌曲则加速播散着滥用对语言的消融。古典音乐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不久前听一部当代著名作曲家创作的关于孙中山生平的交响声乐作品,宏大饱满的音乐之下,唱词的薄弱显得十分突出,它的脚本仅是孙中山语录摘编。
这段文字体现的观点是:
A:当下中国音乐面临着构思和风格等诸多限制
B:当下中国音乐创作过程中的文学性严重缺失
C:当下中国音乐创作过程缺乏明确的意义指向
D:今后中国音乐应该在文学中挖掘发展的空间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当下中国的流行歌曲的歌词是纯粹的辞藻堆砌,与当代诗语言的追求相悖;接着指出当下古典音乐的唱词同样薄弱得十分突出。概括起来即当下中国音乐的歌词创作缺乏必要的文学审美,B项与此表述一致。A项无法由文段推出,排除。C项为文段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排除。文段意在指出中国音乐在文学性上存在的问题,并非强调其在文学性上的发展空间,D项表述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
4、【言语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为立国之本。________________。因此,“究天人之际”的问题成了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天人合一论”则成为中国哲学的基本理念。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农事活动仰仗于天,与自然联系密切
B: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C:民以食为天,农业在古代中国的地位不言而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在中国哲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正确答案:A
解析:
横线前提到了中国以农为立国之本,横线后以“因此”作结把天与人联系起来,故空缺处应填入说明“农”与“天”关系的语句,只有A项符合。
B项没有涉及“天”,C项只强调了“农业”,两项均没有将天与农业建立联系。D项“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文段没有提及,填入衔接不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8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0题
5、【言语理解】跟石头和金属相比,木质砧板从表面上看也是硬邦邦一块,可“内心”很柔软,内部的植物纤维虽紧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细微的空隙。这使它在受到剧烈冲击时,内部结构发生弹性微调,既能避免与刀刃硬碰硬伤及刃口,又能吸收一部分冲击力,不会让刀刃在接触板面的一刹那,由于反弹力过大而“剑走偏锋”发生侧滑,这在连续切割,比如剁馅、切丝时尤为明显。
画线句子中的“这”指的是木质砧板的:
A:外观形态
B:材料来源
C:结构特点
D:制作工艺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就近原则,可知“这”所指代的对象为前文所述内容,即“‘内心’很柔软,内部的植物纤维虽紧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细微的空隙”,对此概括准确的为结构特点,C项表述正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9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39题
6、【言语理解】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事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媒体时代,媒体不仅是信息的提供者和传播者,而且在国家治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媒体融合不仅仅是一个传播命题,还是一个治理命题。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促进媒体融合
B:媒体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信息传播
C:媒体融合发展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D:媒体在国家治理中应承担主要责任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即提出观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密切相关;后文说明了媒体对于国家治理的作用;最后再一次总结说明媒体融合对于国家治理的意义。文段主要说的是国家治理与媒体融合的关系,A项表述正确。B、C两项脱离了“国家治理”这一话题;D项的“承担主要责任”不能由原文推出。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8题,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11题
7、【言语理解】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占用消防通道的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除了违法者缺乏公共安全观念、对生命和法律缺乏敬畏以及监管不到位等因素之外,也有停车难的深层原因。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一些居民区逐渐面临停车位紧缺的问题。这也是一些地方占用消防通道的现象反复出现,治理举措管得了一阵子,却无法管长期、管根本的原因所在。就此而言,保持消防通道畅通、有效解决停车难题,既要管要堵,更要疏要导,这考验着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精准度。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等措施
B:在纾解停车难问题上进行的有益探索
C:占用消防通道现象反复出现的原因
D:探讨停车难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占用消防通道的行为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是停车难;然后介绍了停车位紧缺问题是一些地方占用消防通道的现象难治理的根本原因所在;最后以“就此而言”进行总结,针对如何解决停车难问题提出建议,即“要管要堵,更要疏要导”。尾句针对停车难问题提出建议,下文应继续围绕此话题展开论述。
A项未提及停车难的问题,且“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与尾句“要管要堵,更要疏要导”的建议不符,与文段衔接不恰当,排除。
B项,“在纾解停车难问题上进行的有益探索”与文段尾句话题衔接恰当,当选。
C项,“占用消防通道现象反复出现的原因”在文段已有论述,属于本文信息,排除。
D项,“探讨……原因”与尾句论述的如何解决问题的观点衔接不当,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7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
8、【言语理解】《金陵小巷人物志》这本书在设计上________,几乎没有封面,直接以装订的第一页作为封面,从封面到内页,都选用了粗糙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牛皮纸,整本书像是块毛坯砖,________。“小人物”的精彩也在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具匠心 素面朝天
B:独具匠心 朴实无华
C:突发奇想 素面朝天
D:突发奇想 朴实无华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突发奇想”指突然想出一个非常奇怪的想法;“独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由“‘小人物’的精彩也在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可知,文段是赞赏设计者的独特创意,“独具匠心”填入恰当,排除C、D。第二空,“素面朝天”指妇女不施脂粉,入朝觐见天子;“朴实无华”指质朴实在而不浮华。此处描述“毛坯砖”,且对应前句的“粗糙耐用、富有生活气息”,“朴实无华”填入更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27题
9、【言语理解】专门的学问________不容易掌握,________如果有了相当的条件,________深入研究,在较短时间内,就有可能出成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所以 而且
B:尽管 可是 一旦
C:虽然 但是 只要
D:既然 然而 但凡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不容易掌握”和“有可能出成绩”可知第一二空所在的两个分句应构成转折关系,“因为……所以……”表因果关系,“既然”和“然而”不能构成关联词表转折,由此排除A、D。再看第三空,题干中的“如果”表假设,“一旦”也表假设,填入句中不恰当,排除B。表条件关系的“只要”与后文的“就”搭配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10、【言语理解】36.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核心是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
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展 以人为本 持续
B:和谐 经济建设 继续
C:改革 依法治国 创造
D:开放 增强国力 创新
正确答案:A
解析:这句话出自胡锦涛总书记的中共十七大报告,“可持续发展”是固定搭配。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