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604

发布时间:2023-09-19 8:35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________,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流砥柱

B:击楫中流

C:击钟陈鼎

D:尾生抱柱

正确答案:A

解析:空缺处词语应表达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的重要作用。“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击楫中流”比喻立志奋发图强;“击钟陈鼎”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尾生抱柱”比喻坚守信约。“中流砥柱”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

2、【言语理解】很多人认为,艺术创作是对自然或社会的观察与模仿,但在某些艺术史家看来,艺术家的创作其实是对传统与风格的修改和调整,是不断制作与匹配“图式”的过程。无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对古希腊罗马精神的再现,还是中国宋元文人画对老庄哲学的追随,都是如此。艺术家在准备好想要处理的题材之前,脑海里必然存在某些已知的图式,这些图式是过去艺术家们的成果;艺术家在画布或画纸上开始描绘时,就像置身在一个“镜子厅”或“回音廊”,旧的图式被不断唤起,题材的意义在特定的视觉秩序中,以新的图式再次展现。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艺术创新是无中生有的过程

B:艺术作品间的相似缘于模仿借鉴

C:艺术创作离不开已有的传统

D:古典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以一个转折句引出观点——在某些艺术史家看来,艺术家的创作其实是对传统与风格的修改和调整,是不断制作与匹配“图式”的过程;接着指出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是如此;然后对这种“制作与匹配‘图式’的过程”进行了具体描写。分析可知,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即观点句,正确答案应与首句表述的内容相符。C项的“离不开已有的传统”表述正确。
A项的“是无中生有的过程”与首句的“是对传统与风格的修改和调整,是不断制作与匹配‘图式’的过程”相悖,排除。
B项的“艺术作品间的相似”无中生有,且脱离了“艺术创作”的话题,排除。
D项,文段强调的是艺术创作对传统的依赖,“古典艺术作品”概念变化,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2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9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4题

3、【言语理解】投资仍然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与以前主要靠地方政府利益驱动不同,现在的投资越来越受到企业利润和盈利能力的驱动,投资质量有明显提高。同时,盈利能力越强的工业行业,投资增长也越高。
这段话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投资仍然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B:现在的投资越来越步入以市场为主导的良性循环轨道

C:以前的投资主要是靠地方政府利益驱动的

D:盈利能力越强的行业投资增长越高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论述了现在的投资与以前主要靠地方政府利益的驱动投资不同,更加受到企业利润和盈利能力的驱动,说明现在的投资越来越步入以市场为主导的轨道。选项A、C、D虽然文中有所涉及,但不是文段的主要观点。故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倘若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获果实,那么在寒意侵人的早春,就该卷起裤脚,去不懈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收获的那一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拓荒 播种 耕耘

B:耕耘 拓荒 播种

C:拓荒 耕耘 播种

D:播种 拓荒 耕耘

正确答案:A

解析:“拓荒”指开垦荒地。“播种”指播撒种子。“耕耘”指翻土除草,辛勤劳动。根据耕种的时间顺序,应先拓荒,再播种,然后经常翻土除草。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1题

5、【言语理解】杨振宁还是化学实验员的时候,工作开展并不顺利。他的朋友开玩笑说:“凡是有杨振宁的地方,就会有爆炸。”后来经过多番的思考和比较,杨振宁决定从化学领域转入物理领域,并由此展现自己的风采,最终于1957年与李政道联手摘取了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杨振宁朋友的玩笑,理解正确的是:

A:“爆炸”是比喻的说法,指杨振宁做化学实验时被同事围得水泄不通

B:“爆炸”是夸张的说法,指杨振宁化学实验操作失误严重

C:“爆炸”是比喻的说法,指杨振宁的化学实验成果多成为爆炸性新闻

D:“爆炸”是夸张的说法,指杨振宁开展的化学实验项目极具危险性

正确答案:B

解析:结合文段中“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后来经过多番的思考和比较,杨振宁决定从化学领域转入物理领域”可知,这里的“爆炸”说的是杨振宁的化学实验并不顺利,经常会有失误,“爆炸”是一种夸张的说法。B项与此相符。
A项,“围得水泄不通”说明杨振宁做化学实验时受人关注,与文意所述他在化学领域并不擅长矛盾,且“爆炸”是夸张的说法,并非比喻,排除。C项,“化学实验成果成为爆炸性新闻”与文意所述他的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矛盾,且“爆炸”是夸张的说法,排除。D项,“爆炸”是夸张的说法,所以不能得出“实验项目极具危险性”的结论,且“危险性”与“开玩笑”的轻松语境也不相符,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

6、【言语理解】下列句子有歧义的一项是:

A:新一季的玉米种子已种进了田里,等待雨水灌溉而发芽生长

B:辛巴人目前主要居住在纳米比亚西北部的库内内地区,距离安拉边境只有一百公里左右,人口不足两万

C:昆山市委书记、市长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第八届国际发明展的开幕式

D:杨柳是乡下极其常见的一种树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折取一枝纵横倒顺插之,皆能够正常生长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其他市领导”既可以理解为“其他城市来的领导”,也可以理解为“昆山市除了市委书记和市长的其他领导”,存在歧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36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36题

7、【言语理解】所谓“儒商”,主要是指那些以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经营理念和行为________的商人。这些商人在自己长期的商业实践中,把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同商品经济法则互补________,形成了一种具有东方特色的商业文化精神——儒商精神。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风范 整合

B:风度 结合

C:风习 融合

D:风致 统合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风习”指风俗习惯;“风致”指风味,风趣。二者填入句中均与“行为”搭配不当,排除C、D。
第二空,“整合”指通过整顿、协调重新组合,“结合”指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二者相比,“整合”所表达的重新组合之意,与“互补”更对应。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4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4题

8、【言语理解】下面这段话中,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①情绪智力理论认为,情绪智力对人成功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能自我安慰、摆脱焦虑、灰暗或不安,很快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出发。
②人能否对自己的情绪加以有效控制,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对情绪有一个清醒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说要能够敏锐地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反应。
③一个人情绪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消极情绪进行有效管理。
④人控制自己情绪的水平决定了他发挥自己智力能力的效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B

解析:②的错误为两面对一面,即“能否”与“要……”之间构成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可删除“否”。③的错误同样为两面对一面,可改为“一个人情绪水平高,主要表现为……”。①④没有语病。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题,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题

9、【言语理解】

除了人类以外的灵长类动物都学不会发声,没有模仿所听到声音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说话而言必不可少。但近日,研究者表示,灵长类动物能以近乎交谈的方式互相呼喊,因为它们会等待对方呼喊结束再发声。如果这种技能是后天习得的,那么它更接近人类的类似技能,因为婴儿是在咿呀学语的过程中学会这种技能的。这一发现或可帮助我们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更好地分析人类交往的方式

B:

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的起源

C:

更好地解决人类交流的障碍

D:

更好地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

正确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除了人类之外的灵长类动物都不具备说话必备的能力,然后以“但”引出研究者的最新发现——灵长类动物具备能以近乎交谈的方式互相呼喊的技能,而人类的类似技能是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学会的。空缺处所填句子是对这一发现意义的阐述。对应文段中出现的“发声”“说话”“学语”等词汇可知,科学家的发现应与“语言”相关,即通过对灵长类动物呼喊、发声技能的研究,探索人类语言的起源,B项正确。
A项“人类交往的方式”、C项“人类交流的障碍”文段均未涉及,排除;D项“人类文明的起源”范围过大,脱离了发声、语言这一范畴,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柏拉图说:“法律有一部分是为有美德的人制定的,如果他们愿意和平善良地生活,那么法律可以教会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所要遵循的准则;法律也有一部分是为那些不接受教诲的人制定的,这些人顽固不化,没有任何办法能使他们摆脱罪恶。”
这段话所阐述的法律的规范作用是:

A:教育作用 保障作用

B:指引作用 保障作用

C:教育作用 强制作用

D:指引作用 预测作用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引用柏拉图的话,从两方面论述了法律的作用。首先指出法律对有美德的人的作用是教会他们需要遵循的规则,即教育作用;然后指出法律对不接受教诲的人具有治理作用,即强制作用。由此可知,法律的作用是教育和强制,只有C项体现法律具有的这两种作用。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