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577

发布时间:2023-09-15 11:15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每年12月9日,不少高校都会举行“一二·九大合唱”。年轻的大学生通过合唱比赛的方式,跨越时空,与八十多年前的那群青年对话,缅怀那段“________________”的激情岁月。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诗词是:

A: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B: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C: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

D: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

正确答案:A

解析:“一二·九”运动是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抗日爱国运动,折射出那个时代青年的爱国热情。B、C两项说的是将士的爱国之情,D项表达的是作者的远大抱负。只有A项的“书生”能与“大学生”群体构成对应。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31题

2、【言语理解】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孟佩杰8岁起就独自挑起了照顾瘫痪养母刘芳英的重担,至今已有15个年头。母女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艰难。在社会各界和当地政府的关照下,孟佩杰母女的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如今孟佩杰不仅照料着养母,也开始了公益生涯。当割肾救子的母亲郭顺珍对手术费一筹莫展时,孟佩杰母女不仅资助了她2000元,还帮助联系爱心团队筹到了3.7万元手术费。
下列名言中,对本文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百善孝为先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孝老爱亲模范孟佩杰的事迹以及社会对其母女的关照,然后进一步讲述现在这对母女也开始了公益生涯。故文段体现的是一种社会互助互爱,帮老扶幼的博爱精神。B项与此意相符,当选。
A项只强调了“孝”,失之片面。C项明显不合文意。D项说的是个人修养问题,与文段无关。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42题

3、【言语理解】“草原丝路”的得名显然源于对地貌特征的概括,其主要路径是从中原出发向北至漠北蒙古草原折而西行,再经欧亚草原地带直达欧洲,尽管途中也有非草原景观的荒漠和半荒漠地貌类型,但其主体为欧亚草原地带。欧亚草原东西延伸呈连续带状分布,西起多瑙河下游,向东依次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哈萨克丘陵、蒙古高原,直至中国东北松辽平原,东西绵延近110个经度,是地球上最宽广的草原带,在地形和地貌上堪称畅通无阻的天然通衢,为东西方交通提供便利。草原丝路主干线分布于北纬40~50度之间的欧亚草原地带,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冠以“草原”,可谓名副其实

B:丝绸是草原丝路的重要输出品

C:“草原丝路”是丝路概念广义化的结果

D:地貌特征是划分不同“丝绸之路”的主要依据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草原丝路”的得名源于对地貌特征的概括,接着详细介绍“草原丝路”主要路径主体为欧亚草原地带,并介绍了欧亚草原地带在地形和地貌上的延伸范围,说明其是地球上最宽广的草原带。设空句是尾句,应能够总结全文。文段主要从地貌特征上说明了“草原丝路”得名的原因, A项说“草原丝路”被冠以“草原”名副其实,能够总结前文,且与首句相呼应,恰当。“丝绸”在文段中没有提及,填入突兀,排除B。文段主要说的是“草原丝路”的得名符合地貌特征,并没有提到丝路概念的演变,排除C。文段没有谈到其他丝绸之路,排除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0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0题

4、【言语理解】世界上最累的人莫过于平庸之辈去(       ),无才之人却要(       )。

A:依附权贵 日理万机

B:附庸风雅 日理万机

C:依附权贵 跑官要官

D:附庸风雅 跑官要官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句意,括号中填的是与“平庸之辈”、“无才之人”的描述相反的词语。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工作辛苦。所以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对人类而言,环境发挥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来源,另一方面它承受着各种人类活动所产生的________。这种功能决定了人类自身的活动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环境的发展过程。因此,人类必须彻底地________利己主义,保护好环境,保持同环境和谐与协调的互利关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后果 扬弃

B:结果 摒弃

C:效果 唾弃

D:恶果 遗弃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后果”“恶果”均表不好的结果。“效果”侧重好的结果。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排除A、C、D。“结果”指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的状态,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填入符合文意。
验证第二空,“摒弃”填入符合人类必须彻底抛弃利己主义、保护环境的语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

6、【言语理解】当企业逐步完成原始积累后,企业家都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不再________自己的信仰,其中就有人开始从名利场走向教堂。这种心灵________将如何改变企业的发展,现在尚不明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忌讳 皈依

B:避讳 回归

C:忌讳 回归

D:避讳 皈依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忌讳”指因风俗习惯或个人原因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避讳”指不愿说出或听到某些会引起不愉快的字眼儿,回避。“忌讳”与“信仰”搭配不当。此处表达的是对信仰问题的回避、掩饰态度,应选“避讳”,排除A、C。
第二空,“回归”指回到原来的地方;“皈依”为宗教用语,泛指虔诚地信奉佛教或参加其他宗教组织。对应前文的“从名利场走向教堂”,“皈依”填入更恰当,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

7、【言语理解】对下面一段话所用修辞手法概括正确的是: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A:暗喻、排比、夸张、顶真

B:暗喻、排比、对比、对仗

C:顶真、比喻、对比、夸张

D:顶真、对仗、比喻、对比

正确答案:B

解析:顶真,是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顺序而下,一般由三项或更多项组成。文段没有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排除A、C、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8、【言语理解】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成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非强即弱、非胜即败。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这段话谈论的核心意思是:

A:生活是一个合作的舞台

B:双赢符合现实人生的辩证法

C:善待他人也要善待自己

D:利人与利己并存不悖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段“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成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和“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可知,文段所要说明的是“利人利己”即双赢的处事态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A不是文段的核心意思,选项C、D文段并未提到。故本题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色彩绚烂的火烧云,波涛起伏的松花江,三三两两的渔船,构成了一幅________的《夕阳渔归》图。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艳丽

B:秀丽

C:绮丽

D:壮丽

正确答案:D

解析:“艳丽”指鲜艳而美丽,多指颜色、文采。“秀丽”指清秀美丽,多指江山、容貌。“绮丽”指华美艳丽,多指辞藻、文采。“壮丽”指壮大而美丽,多指山川、建筑﹑图景﹑场面等。句中不仅写到了“色彩绚烂的火烧云”,还有“波涛起伏的松花江,三三两两的渔船”,故“艳丽”“绮丽”概括不准确,排除A、C。“秀丽”与“色彩绚烂的火烧云”也不协调,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

10、【言语理解】可别小瞧了那些在路边沉默而低调的野生果树,它们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自然遗产。自人类出现以来,野果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它们中的一部分被驯化为优质水果,比如现在风靡市场的猕猴桃,起初也是其貌不扬的野果。然而大部分野果还默默地隐居于林间抑或是已经被破坏掉,需要我们在开发利用它们的同时,共同保护这些野生的果树资源。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的是:

A:野生果树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遗产

B:野生果树成为优质水果需要驯化

C:我们应该重视野生果树的培育开发同时加强保护

D:野果其貌不扬但却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首先肯定了野生果树对人类的价值,接着以“然而”作转折引出部分野生果树被破坏的现状,末句点明观点——在开发利用野生果树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对其的保护。
A、B、D三项均为转折前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是末句观点句的同义转述。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3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