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572

发布时间:2023-09-14 18:07     浏览量:27

1、【言语理解】每天,体内的钙会通过汗液、尿液等途径排出,维持钙的平衡就需要补充一些钙。对于儿童,骨骼生长需要钙的沉积,需要的钙就比排出的要多。再考虑到人体对钙的吸收效率,欧美国家的推荐标准是青少年每天1300毫克,成年人每天1000毫克,老年人则是1200毫克,而婴幼儿、学龄前儿童根据年龄会低一些。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青少年需要更多的钙帮助骨骼生长

B:不同的人吸收钙的效率是有差别的

C:随年龄的增加钙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D:人每天会有一定的钙从身体里面流失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再考虑到人体对钙的吸收效率,欧美国家的推荐标准是青少年每天1300毫克,成年人每天1000毫克,老年人则是1200毫克”可知,不同年龄段的人对钙的吸收效率不同,青少年由于生长发育需求量最大,且需求量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增加的。A、B两项说法正确,C项说法有误。由“每天,体内的钙会通过汗液、尿液等途径排出,维持钙的平衡就需要补充一些钙”可以推出D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3题

2、【言语理解】林则徐小时候去应童子试,因人群拥挤,他的父亲就扛着他进考场。考官见他父子这副样子,开玩笑道:“骑父作马”,引起      ,弄得林则徐父亲十分尴尬。谁知,林则徐脱口而出:“望子成龙”。满场为之      。林则徐的回答既解除了父亲的      ,又道出了父亲盼儿成材的心情,一时传为佳话。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拍手叫好 惊喜欲狂 窘境

B:唏嘘一片 惊愕失色 困境

C:哄堂大笑 惊叹不已 窘迫

D:一片喝彩 惊叹不已 尴尬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一空,由“开玩笑”和“十分尴尬”可知,考官的话带有很大的戏谑和嘲讽意味,引起了他人大笑。“拍手叫好”和“一片喝彩”都侧重于为某事叫好、喝彩,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A、D。再看第二空,所填词应表示惊奇、佩服之意,“惊愕失色”侧重于形容因惊恐而改变神色,明显与句意不符,排除B。验证C项第三空,“窘迫”形容十分为难,形容林则徐父亲当时的处境,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①作为一名诗歌爱好者,我觉得《悲伤与理智》的核心,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三篇细品原作的散文,慢条斯理,________,小溪般缓缓流淌中裸露出底下光滑坚硬的卵石。
②《琅琊榜》作为一部宫廷剧,在礼仪动作方面________地追求完美。他们规范演员的举止动作,给每一个需要使用仪式的场面进行流程制定,见面行礼、叩头请安、祭祀跪拜等都有不同标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疾不徐 精雕细刻

B:不温不火 不遗余力

C:信手拈来 全心全意

D:娓娓道来 全力以赴

正确答案:B

解析:①句,“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娓娓道来”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这两个词语的主语通常为“人”,不能是“散文”,排除C、D。
②句,“精雕细刻”指精心雕琢,细致刻画,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不遗余力”指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此处描述《琅琊榜》在礼仪动作方面的考究,用“精雕细刻”形容不恰当,“不遗余力”填入恰能突出《琅琊榜》对细节的重视。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草书千字文》是难得一见的宋徽宗草书长卷,以其用笔、结体的熟稔精妙乃至书写意境而论,与怀素相比,委实      。这卷笔翰飞舞的墨迹,书于全长三丈余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之上。其底文的精工图案,是由宫中画师就纸面一笔笔描绘而出,与徽宗的墨宝可谓      ,共同成就了这篇空前绝后的旷世杰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高下难分 珠联璧合

B:

伯仲难分 相得益彰

C:

不相上下 交相辉映 

D:

莫辨雌雄 同放异彩

正确答案:B

解析:文中将《草书千字文》与怀素的草书对比,意在说明两者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很难分出高下,侧重“很难分辨”。“不相上下”形容水平相当,但有稍作判定之嫌,用在此处不恰当,排除。《草书千字文》之所以能成为空前绝后的旷世杰作得益于宫中画师的精工图案与徽宗墨宝两者的绝佳配合,“相得益彰”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正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一个人买了一个鸟笼放在自家客厅里,过一段时间,他一般会丢掉鸟笼或者买只鸟养。因为,即使他本人长期面对空鸟笼不感到别扭,可是来访者却不然,几乎所有客人面对空笼子都会产生好奇和疑惑,主人会为必须反复解释而不胜其烦,最后只好丢掉鸟笼或者真的买只鸟回来。这就是著名的“鸟笼效应”。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所以“鸟笼效应”是必然存在的

B:挂鸟笼本身不说明什么,但是有了一个鸟笼,主人就有可能买一只鸟与之相配

C:“鸟笼效应”是指,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受制于强大的惯性思维,而缺乏逻辑思维

D:鸟笼里应该有鸟是人们的思维定势,人们见到鸟笼就一定会联想到里面应该有鸟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鸟笼效应”是一种惯常心理,也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即当人们见到某种情景之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与该情景有关的必然而主观的判断。在人们的意识里,鸟笼只有养鸟之用,有鸟笼就必须有鸟。C、D两项表述正确。
主人买鸟笼的初衷不一定是养鸟,因此挂鸟笼本身不说明什么,但是有了鸟笼,主人就有可能买鸟,B项正确。
“鸟笼效应”不是说明事物普遍联系的道理,也不是必然存在的,A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8题

6、【言语理解】不论是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19世纪欧洲文学,还是以鲁迅为先导的中国现代文学,多半高擎现实主义大旗开垦生活,塑造典型。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创作,基本也都坚守现实主义立场,比较善于揭露、针砭生活中的负面客观真实,这是完全必要且非常宝贵的。然而,部分小说缺乏对生活中积极因素和正面形象的塑造,缺少对正面价值和情感的呼吁。其实,现实主义创作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不仅注重剖析社会的阴暗面,也应注重展示生活的亮点;不仅看重批判社会阴暗面的准确性和深刻性,也更看重作家对人物命运的关怀和同情。
这段文字主要批评了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中哪个方面的问题?

A:部分小说存在消极负面的倾向

B:典型人物的塑造过于刻板单一

C:作家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D:缺乏对优秀文学传统的继承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19世纪欧洲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和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基本坚守现实主义立场,并肯定这一立场具有的意义。然后由“然而”一转,指出部分小说缺少“对正面价值和情感的呼吁”。紧接着由“其实”进一步说明现实主义不应只剖析社会的阴暗面,也应注重展示生活的亮点和看重作家对人物命运的关怀和同情。由此可知,文段批判的是部分小说缺少正面因素,存在消极负面的倾向,A项当选。B、D两项文段未涉及。C项与“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创作,基本也都坚守现实主义立场”相悖。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50题,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60题

7、【言语理解】八大以后,由于党的工作和指导思想上逐渐出现了一些严重      ,毛泽东哲学思想也由此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错误

B:失误

C:失败

D:偏差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常识可知,八大以后,党的领导上犯过两个严重的错误:一个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上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许可而不切实际地急于求成;另一个是政治上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它们的集中表现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对这些问题的规范说法是党在领导上的“严重失误”,严重“错误”或“失败”语义过重,“偏差”语义过轻。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29题

8、【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A:生物航煤生产技术方兴未艾,专利储备战却已悄然展开,美国埃克森美孚、法国道达尔、芬兰耐斯特石油等企业已经在中国提交相关专利申请,相关技术的专利储备战已经悄然展开。

B:1999年,世界小行星协会给了张学友一个机会,命名一颗小行星为“MAY”。

C:2015年4月9日下午,李克强总理来到长春市南部新城综合枢纽工程现场,下到深达16.5米的施工地点考察。

D:近些年,公众对一些政府主导建设项目的集体抵制时常涌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个别地方政府失去了公信力。

正确答案:B

解析:B项,“命名”的主体既可以是“世界小行星协会”,也可以是“张学友”。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下列语句表达准确无误的是:

A:不久前落幕的“上交会”上,来了一群重量级“服务生”——为了让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观众沟通无阻碍,十来个教授级专业译员坐镇会场。

B:《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虽然要求子女常看望问候父母,也规定了单位应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C:沪语文化在多个文学艺术领域出现复苏迹象,这一现象引发了文化界的普遍关注。

D: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资源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的“沟通无阻碍”说法有误,应改为“沟通无障碍”。B项关联词“虽然……也”搭配不当,可把“虽然”改为“不仅”。D项介词“对于”滥用,导致句子缺乏主语,应删掉“对于”。C项无语病。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1题

10、【言语理解】螳螂看到蜈蚣走路,艳羡地说:“你走路真帅呀,这么多脚还可以走得这么整齐!你是怎么走的啊?”蜈蚣就告诉他说:“其实很简单,我先迈左边的50只脚,然后再迈右边的50只脚。”螳螂说:“那你再走一个让我瞧瞧。”这时,蜈蚣却待在那儿动弹不得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纸上谈兵害人不浅

B:好为人师后患无穷

C:作茧自缚反受其累

D:邯郸学步遗失自我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中的寓言说的是,蜈蚣本来凭借本能走路走得很好,但是一旦有意识地按照自己总结的步骤走路,反而不会走了。“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好为人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作茧自缚”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文段中蜈蚣给自己设置规范却无法操作的行为用“作茧自缚”最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