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某办公室有张、王、李、刘、陈五人,其中张、王、李对五人年终评优的结果推测如下:
张:“如果陈没有被评定为优秀,则我也不会被评定为优秀。
王:“我和刘、陈三人要么都优秀,要么都不优秀。
李:“如果我被评定为优秀,则王也被评定为优秀。
评定结果出来后,发现三个人的预测都是错的,则最终有________个人优秀。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C
解析:“如果p,那么q”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由张的话为假,可知陈不优秀而张优秀;由李的话为假,可知李优秀而王不优秀;由于陈、王都不优秀,结合王的话为假可知,刘优秀。所以有三个人优秀。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4题
2、【判断推理】商业混同行为,是指经营者采用欺骗手段从事市场交易,使自己经营的商品或服务与特定竞争对手的商品或服务相混淆,造成或足以使购买者误认误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商业混同行为的是:
A:某啤酒厂家出售的一款“白威”啤酒,跟知名品牌百威啤酒的外包装非常相似,售价却只有百威啤酒的一半
B:秦山旅游宣传海报的图片上山峦起伏、白云缭绕,当地一家卷烟厂生产的“泰山”牌香烟,也将海报的图片复制在烟盒上
C:某娱乐演艺公司经营一家名为“晚亭”的会所,并在门前张挂其公司旗下艺人张婉婷的电影剧照,不少人以为是张婉婷本人开的会所
D:某饼干生产厂家的外包装使用知名动画片“小猪佩奇”的剧照,里面还随饼干附赠小猪佩奇的玩偶,吸引了很多小顾客
正确答案:A
解析:商业混同行为的定义要点:①经营者使自己经营的商品或服务与特定竞争对手的商品或服务混淆;②造成或足以使购买者误认误购。
A项,“白威”啤酒和知名品牌“百威”啤酒的名称和外包装非常相似,属于经营者使自己经营的商品与特定竞争对手的商品相混淆,容易使购买者误认误购,符合定义。
B项,卷烟厂将旅游海报的图片印制在烟盒上,卷烟厂和泰山旅游并非竞争对手,不符合定义。
C项,娱乐公司经营一家与艺人名字十分相似的会所,且张挂该艺人的电影剧照,使不少人以为该会所是艺人本人经营的。但该艺人是其公司旗下的艺人,二者并不是特定竞争对手,不符合定义。
D项,饼干生产厂家的外包装使用“小猪佩奇”的剧照,且附赠玩偶,用来吸引小顾客,但“小猪佩奇”并不是特定竞争对手经营的商品或服务,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区级及以上)-考友回忆版第115题,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110题
3、【判断推理】睡眠者效应是指人们忘记信息源比忘记信息的内容更快。信息源是低可信性时,往往不能使人们在初始阶段恰当地估计信息的内容,但三个星期后,由于信息源本身的影响消失了,使得人们对信息的评价有可能上升的现象。
以下符合睡眠者效应的是:
A:反动组织组织小孩子进行反动宣传,小孩子对其言听计从
B:在生活中,专家的话比普通人的话具有更大的可信度
C:名人广告开始有轰动效应,随后却导致观众审美疲劳
D:张三对同事的印象由难以相处到平易近人的改变
正确答案:C
解析:睡眠者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忘记信息源比忘记信息的内容快。
A项,未体现变化,不符合定义。
B项,只是对信息源的对比,不属于睡眠者效应。
C项,题干中举例说明信息源是低可信性时,过一段时间后对信息的评价可能上升,而信息源(名人)是高可信性,则相应的对信息的评价可能下降,符合定义。
D项,只是对信息内容的对比,而没有涉及信息源,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
4、【判断推理】某市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该市晨曦路两侧开设的几乎全都是老年疗养院,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老年人来此旅游、疗养。晨曦路只有很少几座居民住宅,但是晨曦路附近却有很多专门经营儿童用品的商店,而且生意还相当火爆。
下列哪一项最能解释这一现象?
A:晨曦路附近的专门经营儿童用品的商店所出售的商品物美价廉
B:来此地疗养的老人都是由子女带着孩子陪同的,他们需为孩子购买所需物品
C:居住在晨曦路的居民虽然不多,但孩子们之间经常互相赠送礼物
D:晨曦路附近的儿童用品商店闹中取静,购物环境良好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矛盾在于该市晨曦路两侧开设了很多老年疗养院,但是附近却有很多专门经营儿童用品的商店。
A项的物美价廉、C项的孩子之间经常互赠礼物、D项环境良好,均不能解释题干矛盾。
B项,老人由子女带着孩子陪同,需为孩子购买所需物品,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老年疗养院附近有很多专门经营儿童用品的商店。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最近,英国科学家提出一种观点,认为海绵这种没有大脑,甚至没有任何神经细胞,在地球生活了数亿年的动物在远古时代曾经拥有神经细胞,但在随后的进化中放弃掉了。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A:海绵拥有打造神经系统所需要的基因,而对于海绵来说,无论是大脑还是简单的神经系统,都可能是“累赘”,是对能量的浪费
B:研究发现,拥有复杂神经系统的栉水母,才是其他所有动物的“姊妹群”,是动物祖先的最佳代表
C:已知年代最久远的拥有复杂大脑的动物出现时间远远早于海绵,它们拥有精密的类大脑结构,并拥有专门的神经网络
D:一些寄生虫与它们的近亲相比,就因为寄生这种生活方式失去了复杂的神经系统;而海绵与它们的近亲相比,生活方式类似于寄生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的观点是海绵现在没有神经细胞是因为在进化中放弃掉了。
A项,说明了海绵可能曾经拥有神经系统的证据以及放弃了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原因,直接支持了观点。
B项,栉水母是动物祖先的代表,与题干观点无关,不能支持。
C项,拥有大脑的动物出现的时间早晚也与题干观点无关,不能支持。
D项,属于不当类比,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算法歧视其实是指以算法为手段的歧视方式。其主要是指在大数据背景下,以计算机器的自动决策分析对数据主体进行决策分析时,由于数据和算法本身不具有中立性,或者隐含错误,被人为操控,导致计算机器对数据主体进行差别对待,造成歧视的结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算法歧视的是:
A:某新生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来制定学号安排座位
B:某招聘网站对男性推送高薪职位的广告次数是女性的6倍
C:信用评估机构根据用户的网络使用行为判定用户的信用值
D:某水果店商家总是对其长期团购的用户给予更低的价格优惠
正确答案:B
解析:算法歧视的定义要点:①以算法为手段;②歧视方式。
A项,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安排座位,并未涉及算法,不符合要点①。
B项,招聘网站对男性推送高薪职位的广告次数多于女性,招聘网站以算法为手段对不同性别的人推送高薪酬职位广告次数的差异,体现了对不同性别的用户进行差别对待,造成歧视的结果,符合定义。
C项,信用评估机构根据用户的网络使用行为判定用户的信用值,并非一种歧视方式,不符合要点②。
D项,水果店商家对长期团购的用户给予更低的价格优惠,不涉及算法,也不是一种歧视方式,不符合要点①②。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5题,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6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3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3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4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9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105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87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0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3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7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0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4题
7、【判断推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哲学物质范畴的是:
A:水中月
B:引力场
C:影子
D:梦中树
正确答案:D
解析:物质的定义要点:①客观实在性;②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A项,水中月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倒影是客观存在的,且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符合定义。
B项,引力场是描述物体延伸到空间中对另一物体产生吸引效应的理论模型,引力场是客观存在的,且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符合定义。
C项,影子的产生是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的传播,是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影子是客观存在的,且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符合定义。
D项,梦中树不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会受人的意识影响,不符合要点①②。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76题
8、【判断推理】某人家中共有7个子女,从大到小分别是A、B、C、D、E、F、G,A有三个妹妹;B有一个哥哥;C是女生,她有两个妹妹;D有两个弟弟;F也是女生。
由此可以推知:
A:A是女生
B:B是女生
C:D是男生
D:E是男生
正确答案:D
解析:由“B有一个哥哥”可知,A是男生;由“A有三个妹妹”结合“C是女生,她有两个妹妹”可知,B是男生;由“D有两个弟弟”和“F也是女生”可知,E和G都是男生,结合“C是女生,她有两个妹妹”可知,D是女生。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
9、【判断推理】一项调查显示,53%的被调查者赞成大学生当月嫂,但是,当问到自己家里是否会请大学生月嫂时,却有近60%的人表示“不会”。
以下哪项陈述如果为真,能够合理地解释上述看似矛盾的现象?
A:在选择“会请大学生当月嫂”的人中,只有25%的人想让大学生从事家务劳动
B:调查中有52%的人表示只愿意付给大学生月嫂2000到3000元的左右的月薪
C:在不赞成大学生当月嫂的人中,有40%的人认为,大学生应该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领域
D:赞成大学生当月嫂的人中,有59%的人认为做家政工作对大学生自身有益,只有41%的人认为大学生月嫂能提供更好的家政服务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矛盾是53%的被调查者赞成大学生当月嫂,却有60%的人不愿雇佣大学生月嫂,二者均超过半数。
A项,仅是“会请大学生当月嫂”的人的情况,不能解释题干矛盾。
B项,愿意付多少薪酬为无关项,不能解释题干矛盾。
C项,仅是不赞成大学生当月嫂的人的情况,不能解释题干矛盾。
D项,表明这两个结果分别是从对大学生是否有益与雇主是否能得到更好的服务两个不相关的角度得出的,且数据相符合,能够解释题干矛盾。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68题
10、【判断推理】某林场入口处的标语牌上清晰写道:“禁止破坏森林!违者罚款!”有一天,附近村民杨某到林场里面砍了一棵树,正待运下山时被林场保护员张某发现。张某不仅批评了杨某而且要对杨某实施罚款,杨某不服,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论辩。杨某说道,我砍的是一棵树又不是森林,你不应该罚我的款。
以下哪项是张某最合乎逻辑的反驳?
A:破坏森林的都要罚款,你砍的一棵树也是森林
B:砍一棵树就是破坏森林,破坏森林的都要罚款
C:我是护林员,谁没有保护森林我就要罚谁的款
D:保护森林重在教育,罚款其实不是我们的目的
正确答案:B
解析:杨某的说法是认为森林和一棵树是全异关系,所以不应该罚款,要反驳这种说法,首先要指出一棵树是森林的一部分,砍一棵树就是破坏森林,然后指出破坏森林要罚款,B项就表达了这层意思,最能反驳杨某的话。其他三项均没有指出杨某的话存在的漏洞,不是张某最合乎逻辑的反驳。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7题,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