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专项常考题集2561

发布时间:2023-09-13 0:46     浏览量:8

1、【常识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不断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时,多次提到文化自信。
下列对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价值色彩
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深刻认知和高度自觉
③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所持有的坚定信心
④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身份与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D

解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不断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时,多次论述文化自信。所谓文化自信,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深刻认知和高度自觉,是对自身文化身份和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其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所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价值色彩。①②③④均正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题

2、【常识判断】

2020年年底颁布的《政府督查工作条例》是我国政府在督查领域的第一部行政法规,是政府督查工作长期实践的系统总结。下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政府督查可以采取开展检查、访谈、组织座谈、听证的方式,但不可采取暗访的方式进行

B:

督查对象对督查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该督查结论之日起60日内,向做出该督查结论的人民政府申请复核

C:

政府督查机构可以根据督查结论或者整改核查结果,直接对督查对象追究责任

D:

应当严格控制督查频次和时限,科学运用督查方式,严肃督查纪律,提前培训督查人员

正确答案:D

解析:

A项说法错误。《政府督查工作条例》(2021年)第十二条规定:“政府督查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要求督查对象自查、说明情况;(二)听取督查对象汇报;(三)开展检查、访谈、暗访;(四)组织座谈、听证、统计、评估;(五)调阅、复制与督查事项有关的资料;(六)通过信函、电话、媒体等渠道收集线索;(七)约谈督查对象负责人或者相关责任人;(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互联网+督查’。”根据该条规定,政府督查可以采取暗访的方式进行。

B项说法错误。《政府督查工作条例》(2021年)第十七条规定:“督查对象对督查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该督查结论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该督查结论的人民政府申请复核。收到申请的人民政府应当在3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参与作出督查结论的工作人员在复核中应当回避。”该项“60日”的说法错误。

C项说法错误。《政府督查工作条例》(2021年)第二十一条规定:“政府督查机构可以根据督查结论或者整改核查结果,提出对督查对象依法依规进行表扬、激励、批评等建议,经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批准后组织实施。政府督查机构可以根据督查结论或者整改核查结果,提出对督查对象依法依规追究责任的建议,经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批准后,交有权机关调查处理。”根据该条规定,政府督查机构可以提出对督查对象依法依规追究责任的建议,但不能直接对督查对象追究责任。

D项说法正确。《政府督查工作条例》(2021年)第十五条规定:“开展政府督查工作应当制定督查方案,明确督查内容、对象和范围;应当严格控制督查频次和时限,科学运用督查方式,严肃督查纪律,提前培训督查人员。政府督查工作应当严格执行督查方案,不得随意扩大督查范围、变更督查对象和内容,不得干预督查对象的正常工作,严禁重复督查、多头督查、越权督查。”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0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题

3、【常识判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一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民谚、俗语反映的现象与物理知识无关的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真金不怕火炼

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正确答案:A

解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的是遗传现象,是生物知识。A项与物理知识无关。“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稳定性高,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熔融状态下挥发少,所以火炼熔化并不改变真金的性质,B项与物理知识有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反映的是水的凝固现象,C项与物理知识有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反映的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D项与物理知识有关。故本题答案为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常识判断】下列关于日期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4月22日是“世界环境日”

B: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

C:5月12日是“世界护士日”

D: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日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说法错误。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让世界各国人民永远纪念它。
B项说法正确。197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
C项说法正确。世界护士节是每年的5月12日,是为纪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于1912年设立的节日。
D项说法正确。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
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

5、【常识判断】在我国政府现行政策体系中,属于托底政策的是:

A:宏观政策

B:产业政策

C:微观政策

D:社会政策

正确答案:D

解析:A选项错误。宏观政策是指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经济措施。
B选项错误。产业政策是国家制定的,引导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引导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协调国家产业结构、使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C选项错误。微观经济政策是指为提高资源配套效率、调节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关系的有关政策,如价格政策、收入政策、消费政策、就业政策等。
D选项正确。社会政策,是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行动准则和规定的总称。社会政策最基本的任务是提供民生保障,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必须有社会政策来为民生托底,只有市场经济与社会政策相结合才能达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

6、【常识判断】下列哪个事件与其他三个不是发生在同一世纪?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

C:中日甲午战争

D:中法战争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900年6月;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中法战争发生于1883年。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常识判断】下列关于解放战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
②孟良崮战役
③中共中央召开西柏坡会议
④林彪、罗荣桓发动辽沈战役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③④②

D:②①④③

正确答案:D

解析:1947年初,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孟良崮战役发生在1947年5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在1947年8月;林彪、罗荣桓发动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西柏坡会议是在1949年3月。故本题答案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常识判断】我国从2004年开始向海地派遣维和警察防暴队,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下列关于海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海地位于拉丁美洲

B:海地与古巴隔海相望

C:海地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国家

D:西班牙语是海地的官方语言

正确答案:D

解析:A、B两项正确。海地位于拉丁美洲,与古巴隔海相望。
C项正确。海地1804年1月1日宣告独立,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国家。
D项不正确。海地官方语言为法语和克里奥尔语,90%居民使用克里奥尔语。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常识判断】世贸组织规则,要求所有成员对某一成员的产品所给予的利益、优待、特权和豁免,应当无条件地给予来自其他所有成员的相同产品。这一原则被称为:

A:最惠国待遇原则

B:国民待遇原则

C:互惠原则

D:贸易政策透明度原则

正确答案:A

解析:最惠国待遇原则的基本点是要求在世贸组织成员间进行贸易时彼此不得实施歧视待遇,大小成员一律平等,只要其进出口的产品是相同的,则享受的待遇也应该是相同的,不能够附加任何条件,并且这种相互给予的平等的最惠国待遇应当是永久性的。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常识判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列关于2035年远景目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B:

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C: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

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正确答案:C

解析:

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A项表述正确。该建议指出,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B、D两项表述正确。该建议指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C项表述错误。该建议指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到21世纪中叶的目标,而不是2035年远景目标。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