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梦,它不仅让我们充满希望,更激发我们的斗志与追求。如今一个响亮的词汇——“中国梦”,正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激励着每一个炎黄子孙。千百年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引领着我们不停地在寻梦、追梦。他们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________,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________,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________,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________,“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①一腔情怀 ②浩然之气 ③悲壮与豪迈 ④使命与责任
依次填在空格处的语词,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③①④②
B:②④①③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可从第四空迅速得出答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显然是在强调使命与责任,④应放在最后。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48题
2、【言语理解】随着计量经济学的发明和日益完善,学术研究日益严谨,数据、方法才说明一切,特别是数据最显重要。但是,这种学术发展趋势暗藏着危险。现代计量经济学之发达,其专业程度之深,已让人目瞪口呆。这一学科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大样本研究,寻找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而从中得出某些政策结论。这种大样本研究具有高度抽象性,在此过程中很可能舍弃了一些重要信息。如果沉醉于计量方法形式上的巨大魅力,看不到其中暗含的缺陷,就容易被数据所带来的虚假安全感所欺骗。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强调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绝对地位
B:批评一味迷信经济学计量方法的学术研究趋势
C:说明完善样本选择对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D:解释如何通过经济变量分析得出政策结论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肯定了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状况以及意义。接着由“但是”一转,指出这种学术发展趋势暗藏着危险,然后具体对论述暗藏了何危险。最后通过假设,反面论证计量经济学存在的缺陷。故文段主要是批评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趋势。B项与此相符,当选。
A项是转折之前的内容,排除。C项“完善样本”文段未提及。D项是文段部分内容,不是论述的重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3、【言语理解】就目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增加的现象,有分析认为,中国地产引擎可能重新启动。果真如此的话,这将在外需出现困境的背景下引领中国经济走出低谷。对比1986年日本的情况,如果政府引导得当,中国经济将可能因为地产业的重新启动而率先走出困局。当然,基于美国当年的经验,经济重新启动可能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成交量的提升给地产市场甚至中国经济带来了回暖希望
B:随着地产业的重新启动和振兴,中国经济将率先走出低谷
C:地产业能否重新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取决于政府的引导
D:如果地产业不能重新启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则需较长时间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由“就目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增加的现象,有分析认为,中国地产引擎可能重新启动”“如果政府引导得当,中国经济将可能因为地产业的重新启动而率先走出困局”可推出。
B项,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困局的条件有两个:地产业重新启动、政府引导得当,且原文用的是“将可能”。
C项无中生有,地产业能否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与政府引导的关系,文段没有提及。
D项无中生有,原文只说地产业的重新启动将可能引领中国经济走出低谷,并没有说“如果地产业不能重新启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则需较长时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①随着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打工潮的涌动,春运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②1981年3月,“铁路春运”一词首次出现在《人民日报》新闻标题中
③但“春运的脚步”与“发展的车轮”始终协同前进
④相信不少人都曾有这样的经历:通宵排队买票,肩扛大包小袋,上车差点挤成“照片”,下车感觉脱了层皮……
⑤虽然依旧不乏“槽点”,但人们的诉求已经悄然从“走得了”升级到“走得好”
⑥当下,不管是购票途径,还是乘车体验、旅途时间、路径选择,都已经比从前有了长足进步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⑥④③①⑤
B:①④⑥②⑤③
C:②①④③⑥⑤
D:①⑤④③②⑥
正确答案:C
解析:①讲春运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②写了“春运”一词首次出现,故②排在①之前,排除B、D。③提到“春运的脚步”和“发展的车轮”协同前进,⑥具体论述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因此③⑥应前后紧密相连,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44题
5、【言语理解】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但在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的国情下,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这也是客观规律。即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仍将有4亿多人口。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样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40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4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A:城镇化建设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乡村振兴战略
D:脱贫攻坚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一个客观规律,即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不会消亡;接着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如果把农村落下,既不符合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不可能取得现代化的成功;最后针对上文进行总结,强调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谈论的是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乡村发展的问题,即“乡村振兴”问题。对应C。
A、B、D三项均脱离了文段关键词“乡村振兴”,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43题
6、【言语理解】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________的有趣关系。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________,谁也离不开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辅相成 提升
B:水乳交融 闻名
C:如影随形 升华
D:同舟共济 流传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相辅相成”指相互配合并促成。“水乳交融”指比喻关系十分融洽或结合得非常紧密。“如影随形”形容彼此关系密切,不能分离。“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困难。文意是说苏东坡与黄州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成全”的“成”字很明显地提示了答案,故A项当选。
第二空,“提升”与“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中国传统诗的历史表明,文学吟诵乃是伴随着近体律诗的成熟而成熟起来的。当最好的近体诗人出现时,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吟诵才得以诞生。清人方世举《兰丛诗话》评说杜律云:“唐之创律诗也,五言犹承齐、梁格诗,而整饬其音调。七言则沈、宋新裁,其体最时,其格最下,然却最难,尺幅窄而束缚紧也。能不受其画地湿薪者,惟有老杜,法度整严而又宽舒,音容郁丽而又大雅,律之全体大用,金科玉律也。”杜甫是公认的唐代最好的律诗作者,他不仅“吟”出了人间最好的律诗,同时也给后人提供了一把量尺,帮助我们从良莠不齐的诗歌遗产当中,选择出最好的诗来承传文学的吟诵。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吟诵
B:如何从良莠不齐的诗歌中选出最好的诗
C:文学吟诵的发展与近体律诗有紧密关系
D:杜甫是公认的唐代最好的律诗作者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前两句提出观点——文学吟诵是伴随着近体律诗的成熟而成熟起来的,最好的近体诗人出现时,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吟诵才得以诞生。然后通过引用《兰丛诗话》对杜诗的评说,说明杜甫是唐代最好的律诗作者,他不仅“吟”出了最好的律诗,而且促进了文学吟诵的发展。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论述的是文学吟诵与近体律诗发展的关系。C项是观点句的同义转述。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8、【言语理解】夜攀华山,自古以来便为一桩美说。据说这传统是因为古时华山的________,常令不少登山者丧命,许多人也因此丧失了攀登的勇气。古人选择夜里爬山,是因为夜中看不见华山的凶险,自然也没了________。时至今日,华山之险虽在安全设施的布置下不复以往,但夜爬的趣味性仍令无数攀山者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凌空高耸 恐慌 心旷神怡
B:雄伟奇险 惊慌 心领神会
C:层峦叠嶂 担心 心荡神迷
D:雄奇险峻 畏惧 心驰神往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应能体现华山“险”的特点。“凌空高耸”意在强调“高”,与文意不符,排除A。
第二空,从句意入手较难辨析,可跳过,继续看第三空。
第三空,最后一个分句说的是虽然现在华山之险已不复以往,但夜爬的趣味性仍令许多攀山者向往。“心领神会”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心荡神迷” 形容心神不定,难以自持。均与文意不符,排除B、C。“心驰神往”指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9、【言语理解】元朝继承了唐宋对外开放的政策,在政治上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在经济上积极开展海外贸易,与元朝有联系的国家和地区在200个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前代没有记载的。明朝初年的《大明混一图》(1389年)和朝鲜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1402年),都出现了非洲南部的大三角,两图类似。朝鲜地图的作者明确说是据元人两种地图合绘而成。可见,元人对非洲地理形势已有所了解。海外地理知识的扩展反映了海外交通的进步。可以认为,元代的海外活动为15世纪郑和航海奠定了基础。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与元朝交往的海外诸国大大多于前朝
B:元朝西征曾到达非洲并据此绘出地图
C:元朝是我国海上交通最为发达的时期
D:历史上我国海外贸易最繁荣的是元朝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与原文相符,由“与元朝有联系的国家和地区在200个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前代没有记载的”可知,“与元朝交往的海外诸国大大多于前朝”说法正确,当选。
B项与原文不符,文段并未提及“元朝西征”,该项无中生有,排除。
C、D两项与原文不符,“最为发达”“最繁荣”均无法从文段中推出,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0题
10、【言语理解】因一些年轻人苦于支付婚宴礼金而将婚礼请柬戏称为“红色炸弹”,因此就衍生出了“拆弹红条”。它往往是一张印有恭贺新禧之意的贺卡,里面写有恭贺新婚的词句,最后附带上“来日可凭此条参加本人婚礼”的字句。
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是:
A:送拆弹红条是礼尚往来的一种新形式
B:拆弹红条其实是一种欠条
C:拆弹红条是未婚者送给新婚者的礼物
D:送拆弹红条是在投桃报李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文段可知,拆弹红条是年轻人应对大量婚宴礼金的方法,未婚者将自己未来的结婚请柬作为礼物送给结婚者,缓解自身的经济压力。A、B、C三项均可从文段得出。“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材料中赠送礼金是单方面的行为,故D项错误。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