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文学________了,文学家们似乎都已经退隐到超凡脱俗的文学世界里,或专营文学技术的革新,或致力于自我感情的________。在各种重大历史场合很难看到文学的身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消失 装饰
B:寂静 掩饰
C:沉默 宣泄
D:沉寂 雕饰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为动词,“寂静”是形容词,填入与句意不符,排除B。“消失”语义程度过重,填入不符合常识,排除A。
第二空,由后文的“在各种重大历史场合很难看到文学的身影”可知,前文是说文学家们仅致力于个人感情的抒发、修饰,这种感情的抒发一般是比较舒缓细腻的。“宣泄”动静比较大,与“沉默”“沉寂”体现的语境风格存在矛盾,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2、【言语理解】近段时间,多项房地产调控政策________出台,表明国家________房价过快增长的态度异常坚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继 抑制
B:陆续 控制
C:连续 调节
D:接连 调控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四个词语填入均符合多项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的语境,不易辨析,继续看第二空。分析可知,多项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是为了使房价过快增长的态势得以遏制。“抑制”指压下去,控制。“控制”指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操纵,使处于自己的占有、管理或影响之下。“调节”指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调控”指调节控制。“抑制”所含的压下去的意思,与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的语境最契合。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从某种程度上讲,所有的天气事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全球变暖的影响。卫星资料显示,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使得地球变得更绿,特别是在干旱地区。但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复杂的,并不总是好事。例如,在澳大利亚,有些植物消耗了更多的水分,从而使得河流流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左右。这种改变可能会造成不可预见的长期后果。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都叠加在同期观测到的气候自然变化之上,这使得我们很难判断出气候变化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说,难以区分这些变化中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为造成的。但是,长期的研究结果是不容置疑的: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持续变化着的状态是一个“新常态”。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能使地球变得更绿,这种变化可能会造成不可预见的长期后果
B:二氧化碳水平上升导致植物过分生长,而植物的生长使得河流流量减少,可见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带来的都是不利的结果
C: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人为造成的,二者叠加在同期观测到的气候变化之上
D: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持续变化着的状态是一个“新常态”,这是长期研究得出的不容置疑的结果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使得地球变得更绿……这种改变可能会造成不可预见的长期后果”可知,该项理解正确。
B项,由“……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复杂的,并不总是好事”的表述可知,“都是不利的结果”表述过于绝对,该项理解错误。
C项,由“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都叠加在同期观测到的气候自然变化之上……难以区分这些变化中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为造成的”可知,该项理解正确。
D项,由“长期的研究结果是不容置疑的: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持续变化着的状态是一个‘新常态’”可知,该项理解正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
4、【言语理解】经历了数代学院派导演艺术上的探索和产业化白手起家的拓荒,电影不再只是声光电的艺术形式,更开启了一个________的市场化运作的时代。众多资本的涌入,一方面创造出巨大的利益空间,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行业内部的________,乱象频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波澜壮阔 鱼目混珠
B:雄心勃勃 鱼龙混杂
C:焕然一新 尔虞我诈
D:意气风发 良莠不齐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此处用来形容“市场化运作的时代”不恰当,排除D。
第二空,分析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乱象频生”并列,突出电影行业内部的“乱”。“尔虞我诈”比喻互相欺骗,互不信任,多用于人与人之间,排除C。“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强调的是造假,也与资本涌入电影行业导致其乱象丛生的语境不符,排除A。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1题
5、【言语理解】我们身处一个竞争激烈、讲人情、重情面的社会,社会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及文化氛围对文学批评的影响________,正如不少人指出的那样,当前文学批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情化、商业化等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司空见惯 倾向
B:根深蒂固 局限
C:有目共睹 陋习
D:无孔不入 弊病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有目共睹”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两词都强调看得见,“影响”是抽象的事物,故排除A、C。
第二空,“局限”指限制在某个范围内,为中性词。“弊病”指弊端,事情上的毛病,为贬义词。分析文段可知,文段对于文学批评被人情化和商业化是批判的,故用“弊病”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24题
6、【言语理解】①为了防止更高层次次级纠纷的发生,我国在传统的司法纠纷解决机制之外,进行了多种模式的纠纷解决机制创新
②文件指出,“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③以此为改革与创新的依据,地方进行了如火如荼的制度改革,多元化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得到法律规范的认可与发展
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强调并确认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和地位
⑤基层社会当中存在许多初级关系,随之会产生一些初级纠纷,这是产生新纠纷或者更高层次次级纠纷的根本原因
⑥例如上世纪60年代的创造性解决基层群众纠纷的“枫桥经验”,迄今为止,我国基层法治社会建设工作仍然可以从中吸收有益经验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④③①⑥⑤②
B:④⑤⑥③②①
C:⑤④②①③⑥
D:⑤①⑥④②③
正确答案:D
解析:选项分别以④、⑤作为首句。④指出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强调并确认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和地位,是解决对策的内容。⑤指出纠纷是如何产生的,说的是问题的产生。按照行文逻辑,应先介绍问题的产生,再提出对策,⑤更适合做首句,排除A、B。
⑥提到“例如”,举例说明创造性解决基层群众纠纷的经验,故前句应当有总的说明。C、D两项中,⑥的前句分别为③、①,③强调多元化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得到法律规范的认可,①强调纠纷解决机制的创新,相比之下,①与⑥话题一致,故①⑥相连,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43题
7、【言语理解】大数据时代,正是通过挖掘个人选择偏好、生活轨迹、金融信用等数据,把握社会整体的需要、供给和趋势,进而更好地造福社会。有了大数据,企业可以据此实现颠覆式创新,创造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政府部门可以据此提高治理效能,相关政策可以更好辨证施治。对于个人而言,大数据带来的是更方便、更精准、更有效率。可以说,_______________,正在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进步动力之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数据使得统计上显著的相关关系越来越多
B:大数据日益改变着人类日益普及的网络行为
C:大数据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持久有力的竞争优势
D:大数据将信息从知识的载体进化为智慧的源泉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阐述了大数据可以更好地造福社会,然后从企业、政府、个人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最后由“可以说”进行总结,强调了大数据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进步动力之一”。D项的“智慧的源泉”与“最重要的进步动力之一”构成呼应,填入句中衔接恰当。
A项指出大数据使关系越来越多,B项指出大数据改变了人类的网络行为,二者文段均无法与“社会进步”构成因果关系,排除。C项的“竞争优势”主要针对企业而言,未体现大数据对政府、个人的影响,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44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1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6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1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3题
8、【言语理解】雨天,车身被蒙上一层土,这层土像细砂纸般包在车身上,一旦有摩擦,就如同用砂纸来磨车漆;此外,雨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被泥沙吸住后,酸雨就很容易腐蚀车漆。
此段文字的主旨是:
A:雨中的灰尘对车身会造成磨损
B:雨水对车漆带来危害的原因
C:酸雨是腐蚀车身的主要原因
D:保护车就一定不要让车淋雨
正确答案:B
解析:题目中所阐述的是雨水对车漆带来危害的原因,A与C均指出了主旨的一个方面,不能全面表述题干的意思,D项“一定不要让车淋雨”的表述过于绝对,在现实中也不具有可操作性。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我们现在说到“官吏”,一般都笼而统之,一概叫“官吏”。实际上,“官”与“吏”乃是两回事。就其来源来说,“官”是指朝廷命官,是需要经过科举、军功或世袭得来的,而“吏”却是官雇佣的人员,也叫作幕僚。对于现代社会,“官”应该是需要选举的人员,“吏”就是公务员。“官”的来源非常清楚:通过科举考试政府任命——所谓“朝廷命官”是也。而“吏”的来源却很复杂:很多科举失利的人开始从幕,并形成了固定的群体,最著名的就是绍兴的师爷。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现在所使用的“官吏”是对“官”“吏”的误读
B:在古代,“官”与“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C:“官”“吏”来源不同造成职位高低差距显著
D:古代“官”“吏”与现代职位的对应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由我们现在所说的“官吏”引出“实际上,‘官’与‘吏’乃是两回事”,然后从词的来源具体说明。故文段说的是在古代“官”与“吏”确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B项表述与此相符的,当选。
A项“误读”无法从文段得出,文段只是论述古今这个概念的不同。C、D两项不是文段论述的内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
10、【言语理解】一个思想家或艺术家,没有比把作品写到生命上更令人 。本雅明是这种人如其文的思想家,文字与生命贯彻着忧郁的气质。忧郁性格的人,建立的同时永远潜藏一股自我毁灭力,以否定来肯定一如从忧郁撷取力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惊心动魄
B:动人心魄
C:胆战心惊
D:触目惊心
正确答案:A
解析:惊心动魄:使人受到极大震动。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动人心魄:震动人的心灵,使人震撼。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令人”与“动人”语意重复,故此处不能填“动人心魄”。根据成语的含义和语境,答案为A项。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