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166

发布时间:2023-12-06 3:27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候鸟迁徙过程中,最主要的威胁是栖息地退化与减少,比如水位剧烈波动、湿地被围垦成农田,其次是水体污染、捕猎等。大多数长寿命的水鸟都有适应栖息地变化的能力,但如果栖息地的波动远超水鸟的适应能力,同样会对他们造成极大威胁。为此,我国通过持续完善法律制度、保护和修复野生动物栖息地、强化科学研究和资源监测等方式,致力于让包括候鸟在内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鸟类的生存压力主要来自栖息地的破坏

B:候鸟迁徙途中可能遭遇到多种安全威胁

C: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我们责无旁贷

D:我国对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做出了不懈努力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候鸟迁徙中面临诸多威胁这一问题;接着举例说明即使一些水鸟有适应变化的能力,但若栖息地波动超过其适应能力,也会面临极大威胁;最后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我国通过诸多方式使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由此可知,文段为“提出问题+给出对策”的行文结构,对策部分为论述重点,意在强调我国为保护包括候鸟在内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做出了诸多努力,D项当选。
A项说明鸟类生存压力的主要来源,对应文段首句,非论述重点,排除。B项“多种安全威胁”是对文段首句的概括,非论述重点,且候鸟仅是野生动物的一种,不具有概括性,排除。C项侧重我们有责任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但文段侧重的是为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我们做了诸多努力,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

与数字应用相伴而生的是“数字鸿沟”难题。老龄群体在适应数字时代上的吃力,一方面是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或设备不足,另一方面许多数字产品在设计中忽视了老年人需求。我们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在线上线下日趋融合的当下,从立法规划、政府决策到产业发展都应该着眼长远,要充分保障老年人的社会需求、权利和尊严,而不光把目光停留在年轻人身上。这就需要在科技进步的同时,兼顾消除老龄群体参与家庭、社区、社会生活的种种障碍,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便捷、多彩、温暖的社会环境。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数字化生活应该重视老龄群体的需要

B:

部分老龄群体适应数字时代存在困难

C:

代际之间的“数字鸿沟”现象如何产生

D:

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社会需要依靠数字技术

正确答案:A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数字鸿沟”是与数字应用相伴而生的难题;然后说明老龄群体较难适应数字时代的原因;接着基于我国现状,指出从立法规划、政府决策到产业发展都应该保障老年人的需求、权利等;最后强调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科技进步的同时兼顾老龄群体的需要,消除老龄群体的种种障碍。由此可知,文段主要强调的是面对“数字鸿沟”应该如何做的问题,即我们在发展科技时要兼顾老龄群体的需要。A项表述与此一致。

B项侧重老龄群体在适应数字时代上存在问题,未体现具体对策,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强调“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而文段主要强调的是面对“数字鸿沟”应该如何做,非文段重点,排除。

D项,“老年人友好型社会”无中生有,且该项侧重数字技术对于老年人的重要性,未体现如何帮助老年人解决“数字鸿沟”难题,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8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0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6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9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5题

3、【言语理解】30.下列选项中有语病的一句为:

A:课程的调整不仅来自于课程的结构变革,还来自课程实施者对课程具体内容的选择、设计和解读。

B:雅典奥运会上,七名大力士因服用兴奋剂被责令回国不得参加比赛。

C:国务院决定免征关税和进口增值税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鼓励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其更趋完善。

D:只有学有收获的学生,才会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正确答案:B

解析:B项有歧义,可以理解为“不得参加雅典奥运会的比赛”,也可以理解为“回国不得参赛”。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持基本恒定。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的动态平衡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然后从二氧化碳的来源、吸收溶解及转化方面详细介绍其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不变的原因;尾句由“这就是”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多年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所占比重保持平衡。综合分析可知,文段为总分总结构,重点是首尾句,强调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比重基本恒定,对应C。
A项的“含量”、B项的“来源”、D项的“消耗”均对应文段的部分内容,不具有概括性,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8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9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8题

5、【言语理解】作为石油的伴侣,天然气的生成条件要比石油更为多样化,石油要达到一定的埋藏深度才能大量生成,而天然气则从浅到深都可,浅的也许只有几百米,深的则有上万米。就物质来源说,石油以水中浮游的动植物有机质为主,而天然气还可以有高等植物等有机质。对于成因,目前地质科学界绝大多数的专家都赞成有机说,认为石油和天然气就是由远古时代死去的各种生物体转化而成。
不能从这段文字中得知的是:

A:石油比天然气埋藏深

B:石油大多由水生生物转化而成

C:石油和天然气都是由各种生物体转化的

D:水中浮游的动植物有机质也是天然气的来源

正确答案:A

解析:由“石油要达到一定的埋藏深度才能大量生成”“天然气则从浅到深都可,浅的也许只有几百米,深的则有上万米”无法推出天然气与石油哪个埋藏更深,A项说法有误。由“石油以水中浮游的动植物有机质为主,而天然气还可以有高等植物等有机质”可推出B、D。由“认为石油和天然气就是由远古时代死去的各种生物体转化而成”可推出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6、【言语理解】当年的美丽楼兰,这个绿洲上的王国,丝绸之路的要塞,总是驼铃叮当,人迹熙攘,令人眼热而起兵戎。周边的游牧民族厮杀终年不歇,北方的匈奴汹汹如潮肆意南侵,连大汉王朝也皇皇挺兵饮马于此。说话间,________的谋略,________的交响,绿野上驰骋的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尔虞我诈 万马奔腾

B:经天纬地 秣马厉兵

C:汪洋恣肆 戎马倥偬

D:纵横捭阖 金戈铁马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尔虞我诈”指彼此猜疑,互相欺骗,含贬义,与“谋略”的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汪洋恣肆”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用来形容“谋略”不恰当,排除C。B项“经天纬地”指谋划天下之事;D项“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二者与“谋略”搭配均恰当。
第二空,“秣马厉兵”表示喂饱马,磨快兵器,指准备作战;“金戈铁马”本意是金属制的戈,披铁甲的战马,借指威武雄壮的军队,也指战争或军旅生涯。此处与“交响”搭配,形容战争的场面,“金戈铁马”更恰当,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

7、【言语理解】①进入博物馆,一本本古籍文献知识图书、一张张古籍修复流程和修复前后的对比照片、一件件客家姓氏图腾等文创产品展示,为参观者提供了古籍文献保护、抢救、修复的知识图谱
②古籍修复师们则在三层聚精会神地操作。配纸染纸、配制浆糊、分解书籍、填补虫洞……
③走进洛带古镇,浓郁的客家气息袭来:歇山顶、攒尖顶等各色客家民居古老雅致,广东会馆、川北会馆等客家会馆错落在古镇屋宇间
④古籍修复师们或坐或站、或贴或刻、或裁或粘,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将善本古籍、古字画、碑帖、档案、票据等还原本来模样
⑤在二楼核心展陈区,杜伟生、徐建华等九位中国当代古籍修复大师、高浮雕传拓大师的修复业绩及学术成果图高高悬挂,他们用过的修复物件整齐摆放,传递着大师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⑥不多时,一座三层小楼映入眼帘,白墙灰瓦,这便是由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创建的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⑥①⑤②④

B:①④⑤②③⑥

C:③①②⑥④⑤

D:①⑤④②⑥③

正确答案:A

解析:⑥中末尾指出看到博物馆,①开头指出进入博物馆,按照逻辑顺序,应是先看到再进入,顺序为⑥①,只有A项满足这一顺序。
验证A项,③⑥介绍走进洛带古镇看到一些古镇屋宇,并看到了博物馆,①⑤②④按照楼层顺序介绍进入博物馆看到的景象。逻辑无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8题

8、【言语理解】在现代社会中,当一个人追求幸福生活时不应该忽视接受教育方面的需求。如果没有对于人类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的欣赏能力并从这种欣赏中获得满足,那么,一个人就算不上获得了真正的生活,只不过是生存而已。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教育:

A:并不关注于某些具体的目的

B:可以使人更充分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C:可以使人获得维持生活的基本能力

D:主要教授有关科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一个人追求幸福生活不应该忽视教育,接着说明说明了良好的教育对追求幸福生活,获得真正的生活所起的作用,而追求幸福生活和获得真正的生活是“更充分地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不是“获得维持生活的基本能力”,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在高等教育精英化时代,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阶层流动的重要工具。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这种刚性就业观便应逐渐向弹性就业观转型。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主要宗旨是为各个阶层的人们在人生、事业的各个阶段提供样态更为丰富的高等教育服务,这意味着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或者家长应该把接受高等教育看成人生的一种有益的经历,或者把它作为一种丰富自我的储备。接受高等教育后也许会获得一份工作,也许不会;也许会多次更换工作;也许工作后又返回学校再接受教育……如果这个阶段还苛求高校人才培养要和每一个潜在的工作岗位一一对应,高等教育将承受不能承受之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就业观的选择必须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B: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就业观应该转变

C:高等教育推动阶层流动的功能正在消失

D:普及高等教育会带来一定的社会负效应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可知,文段为总分结构,前两句转折指出,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刚性就业观应向弹性就业观转型,然后具体论述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宗旨和大学生对待高等教育的正确态度,说明在此阶段不应苛求高校为工作岗位培养对应人才。文段重点在于总述句,即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时代就业观应该转型。只有B项与之相符,正确。A项没有提到“高等教育普及化”,排除。C、D两项均未提到“就业观”的话题,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42题

10、【言语理解】(1)党的十八大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做出了全面的________
(2)“元芳,你怎么看?”以250万讨论量________微博话题榜首,也有人说它体现了广大网民表达________,寻求民意共鸣的愿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部署 雄踞 愿望

B:布置 占据 要求

C:规划 领先 愿景

D:部署 雄踞 诉求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2)句,由“寻求民意共鸣的愿望”可知,(2)句第二空,不能再填“愿望”或“愿景”,排除A、C。再由“250万讨论量”“榜首”可知,(2)句第一空选“雄踞”更契合语境。且(1)句的“做出……部署”为固定搭配。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2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