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3119

发布时间:2023-12-01 9:57     浏览量:33

1、【判断推理】尽管有关部门年年都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专项活动,但少数厂家制假售假现象仍屡禁不止。
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是:

A:干扰企业质量意识

B:破坏社会信用制度

C:加剧市场竞争程度

D: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题干并未提及企业的质量意识问题,该项无法由题干推出。
B项,题干并未提及社会信用制度问题,该项无法由题干推出。
C项,题干并未提及市场竞争程度问题,该项无法由题干推出。
D项,制假售假现象屡禁不止,会扰乱市场秩序,该项可以由题干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

2、【判断推理】关于味觉感受的某研究表明:在亚洲,迟钝味觉者在印度人中占43 %,而在日本人中则占7 %。印度人喜欢辣椒,其实源于对味觉感知的不足,这也解释了印度菜和日本料理的巨大差别。研究者认为:这种不同人群对味道的偏好其实早已写在了人们的遗传密码之中。
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A:由于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日本人大多坚持清淡饮食,很少吃辣,代代如此

B:在印度,许多人虽然对辣椒不敏感,但对其他食物的味道非常敏感

C:迟钝味觉者携带了两个隐性遗传等位基因,而敏感味觉者通常同时表达两个显性遗传等位基因

D:敏感味觉者的舌头上分布着高密度的菌状乳头,而迟钝味觉者舌乳头的分布密度则要低很多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由对亚洲人的味觉敏感度的研究发现,推出“不同人群对味道的偏好其实早已写在了人们的遗传密码之中”的结论。
A项,指出日本人是因为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很少吃辣,即和味觉敏感度无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题干结论,不是得到题干结论必须补充的前提。
B项,印度人对辣椒及其他食物的敏感度的区别和题干论证无关,不是得到题干结论必须补充的前提。
C项,指出迟钝味觉和敏感味觉确实是遗传基因不同造成的,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是得到题干结论必须补充的前提。
D项,指出味觉迟钝者和味觉敏感者舌头上分部的菌状乳头密度不同,但并未明确其与遗传的关系,不是得到题干结论必须补充的前提。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英国的一项研究统计了8170人在10岁时的智商数据和成年后的饮食状况。研究结果显示,10岁时智商越高,30岁时成为素食者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项针对几万名高智商人群的饮食调查显示,这些人多半是素食爱好者。因而,“素食是聪明人的选择,素食让你我更有智慧”成为很多素食餐馆的广告语。
以下陈述如果为真,哪项无法质疑上述广告语?

A:很多素食餐馆价格不菲,只有社会经济地位较好的人才会经常光顾,这些人智商也较高

B:肉类和动物内脏是铁的主要来源,缺铁性贫血会导致大脑供氧不足,智力发育迟缓

C:大脑发育离不开充足的磷脂,而磷脂的饮食来源主要是鱼肉和鸡蛋

D:高智商的人倾向选择素食不代表素食能让人智商变得更高

正确答案:D

解析:素食餐馆的广告语:素食是聪明人的选择,素食让你我更有智慧。
A项,只有社会经济地位较好的人才会经常光顾素食餐馆,说明是否选择素食餐馆的原因可能是社会经济地位的高低,而非是否是聪明人,属于另有他因,质疑了素食餐馆的广告语。
B项,指出肉类和动物内脏是铁的主要来源,缺铁性贫血会导致智力发育迟缓,说明不吃肉类和动物内脏会导致智力发育迟缓,素食并不会让人们更有智慧,质疑了素食餐馆的广告语。
C项,指出大脑发育离不开充足的磷脂,而磷脂的饮食来源主要是鱼肉和鸡蛋,说明不吃鱼肉和鸡蛋会影响大脑发育,素食并不会让人们更有智慧,质疑了素食餐馆的广告语。
D项,高智商的人倾向选择素食不代表素食能让人智商变得更高,“高智商”并不等同于“聪明人”,“让人智商变得更高”也不等同于“让你我更有智慧”,偷换概念,属于无关项,无法质疑素食餐馆的广告语。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区级及以上)-考友回忆版第103题

4、【判断推理】某校招聘专任教师时有张强、李颖、王丹、赵雷、钱萍5名博士应聘。3人毕业于美国高校、2人毕业于英国高校;2人发表过SSCI论文,3人没有发表过SSCI论文。已知,张强和王丹毕业院校所在国家相同,而赵雷和钱萍毕业院校所在国家不同;李颖和钱萍发表论文的情况相同,但王丹和赵雷发表论文的情况不同。最终,英国高校培养的一位发表过SSCI论文的博士被录取。
由此可以推出:

A:张强没发表过SSCI论文

B:李颖发表过SSCI论文

C:王丹毕业于英国院校

D:赵雷毕业于英国院校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张强和王丹毕业院校所在国家相同,赵雷和钱萍毕业院校所在国家不同,而有3人毕业于美国高校,2人毕业于英国高校可知,张强和王丹一定毕业于美国高校,如果他们毕业于英国高校,则赵雷和钱萍中还有1人毕业于英国高校,和题干2人毕业于英国高校矛盾,由此也得出李颖毕业于英国,排除C。同理可得,李颖和钱萍没有发表过SSCI论文,张强发表过SSCI论文,排除A、B。根据最终被录取的是英国高校的且发表过SSCI论文可知,只能是赵雷或钱萍毕业于英国,而钱萍没有发表过SSCI论文,所以赵雷来自英国且发表过SSCI论文,最终被录取。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

5、【判断推理】对某受害人的五位朋友进行侦查分析后,四个警员各自做出了如下推测:
甲说:“这五个人都有嫌疑。”
乙说:“老陈不能逃脱干系,他有嫌疑。”
丙说:“这五个人不都是有嫌疑的。”
丁说:“五人中肯定有人作案。”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那么以下哪项为真?

A:甲推测正确,老陈最有嫌疑

B:丙推测正确,老陈没有嫌疑

C:丙推测正确,但老陈可能作案

D:丁推测正确,老陈有嫌疑

正确答案:B

解析:甲的话和丙的话矛盾,必有一真一假,由只有一真可知乙和丁的话均为假,由乙的话为假可知老陈没有嫌疑,进而可以推出丙的话为真,甲的话为假。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

6、【判断推理】张明说:如果选李明当教练,那么王芳就要当领队。
李红说:我不同意。
以下哪项最符合李红的意思?

A:选李明当教练,但不能让王芳当领队

B:如果选李明当教练,就不能让王芳当领队

C:不选李明当教练,但要让王芳当领队

D:如果不选李明当教练,就要让王芳当领队

正确答案:A

解析:李红不同意张明的观点,则李红的意思为张明的观点的负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A,那么B”的负命题是“A且非B”,可知李红的观点为“选李明当教练,但不能让王芳当领队”,A项正确。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60题

7、【判断推理】荷花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地瓜

A:荷叶 红薯

B:池塘 土地

C:莲藕 中药

D:芙蕖 甘薯

正确答案:D

解析:代入A项,荷叶是荷花的组成部分,红薯与地瓜是全同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荷花开在池塘里,地瓜长在土地里,但词项位置颠倒,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莲藕是荷花的根部,为组成关系;地瓜属于中药,为种属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芙蕖是荷花的别称,甘薯是地瓜的别称,均为全同关系,前后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7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93题

8、【判断推理】

最新的两项研究成果引起人们关注:一是利用某种细菌来制造人造肉的蛋白质,该细菌靠吸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生长,每产生1千克蛋白质约需2千克二氧化碳;二是把大气中回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乙醇,生产1千克乙醇需要1.5千克二氧化碳。专家预测,这些新技术将有助于21世纪中期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的目标。

由此可以推出:

A:

利用二氧化碳生产食品和酒类将成为一项新兴产业

B:

未来可以通过人造食品吃掉二氧化碳来减少其排放

C:

只有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才能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

D: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可能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目标

正确答案:D

解析:

A项,题干只提及利用细菌来制造人造肉的蛋白质和把大气中回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乙醇,并未提及可以利用二氧化碳生产食品和酒类,不能由题干推出。

B项,题干只提及利用细菌来制造人造肉的蛋白质和把大气中回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乙醇,但这二者是否能够制成人造食品无法得知,且题干中的研究成果是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非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能由题干推出。

C项,题干中只体现了两种二氧化碳资源化的技术,但并不意味着想要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就只能通过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不能由题干推出。

D项,由“这些新技术将有助于21世纪中期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的目标”可知,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可能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目标,可以由题干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6题,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8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6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1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6题

9、【判断推理】谜语有多种猜法。比较法是将字形、字义相近或相反的词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而扣合谜底;溯源法是追溯谜面的来源及其与原出处的上下关联,然后再扣合谜底;拟物法是将人或人体某部分物化,将谜面字词语义或所言之事物化,扣合谜底。
①谜面:枕头。要求打一成语。谜底:置之脑后
②谜面:桃花潭水深千尺。要求打一成语。谜底:无与伦比
③谜面:加一笔不好,加一倍不少。要求打一字。谜底:夕
关于①②③谜语的猜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溯源法,②比较法,③拟物法

B:①溯源法,②拟物法,③比较法

C:①比较法,②溯源法,③拟物法

D:①拟物法,②溯源法,③比较法

正确答案:D

解析:比较法定义的关键信息:将字形、字义相近或相反的词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而扣合谜底。溯源法定义的关键信息:追溯谜面的来源及其与原出处的上下关联,然后再扣合谜底。拟物法定义的关键信息:将人或人体某部分物化,将谜面字词语义或所言之事物化,扣合谜底。
①枕头是放在脑袋后面的物体,“置之脑后”指放在脑袋后边去了,放在一边不再想起。属于将谜面字词语义或所言之事物化,符合拟物法的定义。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出自李白的《赠汪伦》,原句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谜底“无与伦比”是通过分析谜面的来源及其与原出处的上下关联得出,符合溯源法的定义。
③“加一笔不好”,“夕”加一笔是“歹”,“加一倍不少”,“夕”加一倍是“多”。符合将字形、字义相近或相反的词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而扣合谜底,符合比较法的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114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115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C类)-考友回忆版第110题

10、【判断推理】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的影响下,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去个性化有两个特点:一是身份的隐匿;二是责任感的模糊化。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情境不属于去个性化的是:

A:网站论坛里面,一些匿名网友随意转发不实信息

B:路上老人跌倒,很多人在旁围观但无人伸出援手

C:足球比赛现场,球迷为裁判是否误判而争执打闹

D:某大型集会时,两小偷趁乱偷走价值连城的古董

正确答案:D

解析:去个性化定义的关键信息: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丧失。身份的隐匿和责任感的模糊化是其两个特点。
A项,匿名网友转发不实信息,符合去个性化的特点。
B项,很多人旁观但不伸出援手,责任感丧失,也符合去个性化的定义。
C项,球迷争执打闹也是在群体意识的影响下出现的行为,符合去个性化的定义。
D项,小偷偷东西并不是在群体压力和群体意识影响下的结果,也不存在责任感的模糊化,不属于去个性化。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