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084

发布时间:2023-11-27 22:18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机器智能,是指机器所具有的一种能力,它使机器能够________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务。在过去的几年里,机器智能取得了极为快速的发展和举世瞩目的成绩,从“阿尔法狗”打败围棋世界冠军,到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首次在公共道路上行驶,这一系列革命性的________让公众对机器智能的能力刮目相看。如今,机器智能系统已经________应用到商业、政府和个人生活的各方面,对原来的机器人产业进行了升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完成 创造 普遍

B:执行 创新 广泛

C:承担 改革 普及

D:贯彻 革新 宽泛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搭配“任务”。“完成”填入与后文的“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语义重复,排除A。“贯彻”一般搭配“方针”“政策”等词语,与“任务”不能搭配,排除D。
第二空,由“一系列革命性的”可知,“改革”填入与“革命性的”语义重复,排除C。
验证第三空,“广泛应用”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5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

2、【言语理解】

田山歌,是以表现稻作生产和水乡生活风情为内容的山歌形式,曾广泛流传于长江三角洲部分水稻耕作地区。田山歌与其说是歌,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记录了历史文化、婚姻爱情、民情风俗,反映人文语言心理、宗教等大量内容,有着江南稻作文化区域民歌中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田山歌的历史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太湖流域开始有原始的栽培水稻农业时,整个江南就已经产生田山歌的原始形态。作为我国典型的稻作农业区,太湖流域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因此,这种悠久的稻作文化传统,为当地人们创作、传承田山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

田山歌特有的艺术价值

B:

田山歌特殊的环境条件

C:

田山歌独特的创作手法

D:

田山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田山歌的表现形式及曾经的流行区域;然后指出田山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所具有的价值;接着指出田山歌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最后以“因此”总结,指出悠久的稻作文化传统为田山歌的创作和传承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故整个文段主要介绍的是田山歌深厚的文化底蕴。D项表述与此一致。

A项“特有的艺术价值”、B项“特殊的环境条件”概括均不全面,排除。

C项“独特的创作手法”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2题,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3题,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6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6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4题

3、【言语理解】当人类把其自身的存在完全寄生在由社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可见的”虚妄之中的时候,很难想象人们还能守住最基本的道德和良心底线,而不是跟着社会发展的“巨龙”一起越界,飞到吞噬一切良知和道德的“黑洞”之中。试图用可见性的物质财富填满“存在”这个黑洞的最大悲剧在于:“没有谁能跑赢欲望,总有一天,你填入了所有的东西,却无力地发现,那个黑洞还在。物质也许能带来短暂的一次次快乐,但绝非幸福。”最终,很多人为了填满自我存在的那个巨大深渊,不自觉地把自己整个地埋葬在物欲的巨大黑洞中。
这段文字强调的是:

A:人的存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的“黑洞”

B:物质能够解决停留在虚妄之中的存在难题

C:物欲时代不存在最基本的道德和良心底线

D:人的存在应当超越“可见的”物欲性追求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当人类将自身完全寄生在“可见的”虚妄之中时很难守住最基本的道德和良心底线,然后说明用物质财富填满“存在”这个黑洞并不会带来幸福,反而会把自己陷入物欲的巨大黑洞无法自拔。由此可知,文段意在提醒人们不要陷入对“可见的”物欲的盲目追求。只有D项与此意相符。
B项与文段观点相悖,排除。A项“人的存在本质”非文段重点,文段强调的是要超越“黑洞”;C项“不存在”说法过于绝对,文段强调的是“很难守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4、【言语理解】小说只是小说,文学只是文学,既不当误认作一部历史,亦不当误认作一篇科学的论文。对于文艺,除掉   以外,不妨作一种研究;但这种研究,不当为历史的或科学的,只是趣味的研究。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欣赏

B:口味

C:鉴赏

D:评论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后面对应的“研究”可知,空缺处应填一个动词,“口味”为名词,首先排除B项。“评论”一般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欣赏”和“鉴赏”都有“赏”的意思,但“鉴赏”的对象多为文化艺术品、文物等,与句中的“文艺”相对应,当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生物分子计算机是一种用生物分子元件组装成的纳米级计算机,将其植入人体能自动扫描身体信号、________生理指标、________疾病并控制药物释放等。但研究人员指出,要实现这一________还要克服很多障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监测 判断 目标

B:记录 查找 理想

C:显示 治疗 技术

D:检测 诊断 愿景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显示”不能与“指标”搭配,排除C。
第二空,与“疾病”搭配,“诊断”最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

6、【言语理解】通过文献解读以往的历史,对于现代人,早已是司空见惯的做法。然而这样往往带有很大的偏颇。文字材料可能具有欺骗性,看似真实的记载,可能已经掺杂进了个人或族群的看法,导致这些史料在很大程度上失真。自古以来,人类在表达自己的忧虑与渴望时,使用的载体不仅仅是文字,也包括物品,因此,若想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必须充分发挥文物的力量。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

B:文物怎样才能“活起来”

C:警惕“不可靠”的文字记录

D:文物:客观的历史记录者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通过文献解读历史,这种做法司空见惯却有很大的偏颇;然后解释说明文字材料可能具有欺骗性,可能掺杂个人或族群的看法,导致这些史料在很大程度上失真;接着指出物品也是人类自我表达的载体,并以“因此”总结说明,若想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必须充分发挥文物的力量。由此可知,尾句为文段论述的重点,意在说明文物对历史的记载更为客观,标题应与之对应,D项对此概括恰当且生动形象,当选。文段强调的是文物对于解读历史的作用,A项偏离了文段论述的重点,排除。B项的“活起来”在文段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文段强调的是文物对于解读历史的作用,“文字记录”非文段论述的重点,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0题

7、【言语理解】音乐科学作为现实的大学专业,首先包括音乐的理论以及音乐历史的观点,它与音乐实践及音乐教育学的大学课程有所区别。例如,成为音乐会钢琴师的培训以及将其作为主修专业方向是音乐教师的教育途径。就此可以确定音乐科学一方面可划分为音乐史,也被称为历史音乐学;另一方面可划分为系统音乐学,也就是音乐民族学,也称音乐民俗学。但是很明显,音乐史构建了音乐科学的学习核心,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从古典时期到现代时期的音乐发展,包括对主要音乐家的生活和作品深入研究、对风格转变的学习以及对个别种类和历史时期进行的讨论。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

A:历史音乐学是音乐实践学习途径的一个下属领域

B:从音乐民族学角度来看,音乐民俗学是系统的音乐学研究的一个音乐实践的方面

C:音乐理论和历史的观点主要是在音乐学这个专业里得到研究

D: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的学习是和音乐学学习不同的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错误,历史音乐学是音乐科学的一方面而不是音乐实践学习途径的下属领域。B项概念杂糅,音乐民族学、音乐民俗学、系统音乐学其实是同一概念。D项错误,音乐实践的学习和音乐学的学习确实不同,但音乐理论属于音乐学的内容,不能说是不同的。C项正确,可从文中第一句话推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全方位开发风险保障产品,仅靠保险业自身的________还不够。因为这类产品往往保险面广、赔付金额多,巨大的经营风险令保险公司难以承受,大面积开发和经营这类产品显得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条件 前途未卜

B:努力 力不从心

C:资源 得不偿失

D:积累 捉襟见肘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由句意可知,填入词语应与“难以承受”相对应。“难以承受”是指没有能力承担、经受。“前途未卜”“得不偿失”明显不合文意,排除A、C。“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也没有体现想做而不能做,排除D。“力不从心”表示心里想做某事而力量或能力达不到,符合文意。
第一空,“努力”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9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9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9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9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9题

9、【言语理解】中俄文化交流可以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特别是可以克服两国经济发展的障碍,进而促进两国的经济发展。中俄文化交流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文化交流需要向深层次________,不能把文化交流简化为文艺演出活动,片面地满足于表面上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迈进 洋洋洒洒

B:浸入 浩浩荡荡

C:渗透 风风火火

D:跨越 轰轰烈烈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四个词语填入都可体现中俄关系向深层次发展的意思,较难排除,可从第二空入手。
第二空,A项“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B项“浩浩荡荡”形容广阔或壮大,常用于形容“水流”“队伍”等;C项“风风火火”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或形容很活跃、有劲头的样子。A、B、C三项均与“文化交流”这一主体搭配不当,排除A、B、C。D项“轰轰烈烈”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此处强调的是文化交流不能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轰轰烈烈”填入最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10、【言语理解】文化如同一种生物,它同样具有遗传与变异两种倾向。文化一旦产生,它就会不断________自己的“基因”,规定后来文化的大体________,这就是文化的遗传。同时,由于一切皆以时间条件的变化为转移,一种________文化不可能总是适应不断变化了的社会现实,它对自身结构、功能进行调整以保证与现实的切合,这就是文化的变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完善 脉络 稳定

B:延续 发展 既成

C:修饰 框架 成熟

D:稳固 方向 保守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结合前文的“它同样具有遗传与变异两种倾向”和后文的“这就是文化的遗传”可知,此处想表达的意思是文化一旦产生,就会保持、传承、延续下去,故排除与此意不相符的“完善”“修饰”,即排除A、C。
第三空,“保守的文化”含贬义,而文段并未体现感情色彩,排除D。B项“既成”代入空缺处表示已经形成的文化不可能总是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