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066

发布时间:2023-11-26 1:24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技术赋予我们控制死亡的能力越大,它在生与死这样简单的概念问题上,在对一个人是死人还是活人的判断问题上所产生的混乱就越多。当代生命伦理学争论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对临终患者的治疗决策问题和关于死亡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生命是神圣的,但是生命的神圣应该与生命的质量联系在一起。技术造就了一种义务:凡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就要做到。而伦理学却问: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凡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做吗

B:凡是我们不能够做到的,我们就不应该做吗

C: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都应该做吗

D:凡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都应该做吗

正确答案:D

解析:由“而”字可知,其前后内容构成反义对应。四个选项中,最能与“凡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就要做到”构成反义对应的是D。A项与前文观点一致,B、C两项前提与前文无关,均无法构成反义对应,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2、【言语理解】中国宋代的文学鼎盛时期,也同样伴生着科学技术________的发展。但肩负着为人类寻找精神家园和情感归宿的文学总是让人们感觉如此之近。而尽管我们自始至终都在享受着科学的________,但有时为什么却感觉科学离我们如此之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同寻常 恩赐

B:不同凡响 恩惠

C:无与伦比 恩赐

D:无出其右 恩惠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也同样”可知,与宋代文学发展鼎盛的情况类似,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不同寻常”指人或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不同凡响”指人或事物不平凡,非常出色。A、B两项均可形容事物的发展程度快,填入句中恰当。“无与伦比”指人或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他 它 相比的;“无出其右”指在某方面居领先地位,没有能超过他的。C、D两项用于形容宋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语义程度过重,排除。
第二空,“恩赐”多用于上对下,如朝廷的恩赐,大自然的恩赐;“恩惠”多用于他人给予的或给予他人的好处。此处是科学给予普罗大众的福利,选“恩赐”更恰当,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3、【言语理解】没有心痛的感觉,认识不到中国科学界与世界的差距,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没有________的思考,对国外的获奖者一味地追捧,也不是科学的态度;没有________的考证,对国内的科研人员一味求全责备,也不是科学的态度;没有________的精神,对获奖者背后付出的多年努力视而不见,一味看重奖项的荣耀,更加不是科学的态度。但喧哗过后,我们更应对诺贝尔奖热多几分“冷”思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严谨 独立 奉献

B:辩证 细致 独立

C:独立 严谨 思辨

D:深刻 思辨 严谨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没有……一味地……不是科学的态度”的句式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一味”后的词句构成反义对应关系,即:不一味追捧国外获奖者,要求我们学会“独立”思考,保持自信;不一味求全责备,要求保证“严谨”的考证态度;不一味看重奖项,要求我们辩证、全面地看待获奖者的努力与回报,时时“思辨”。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5年福建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5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5年青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3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4题,2015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5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2015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题,2015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5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0题

4、【言语理解】一朋友说,老娘84岁了,一人在老家,故很为老娘孤居而不安。想将老娘接来,又担心恰逢“七十三、八十四”这一关口(中国传统思想及文化中有寿命之坎儿一说),再一换新环境,不适应,万一出事。同时担心老娘因琢磨这个“七十三、八十四”而有心理压力。另一位朋友出招:当初自己老娘84岁时也是瞎琢磨,时常念叨。他就骗老娘说,“七十三、八十四”是孔子、孟子去世的年龄,他们都是男人,这实际上就是与女人无关,女人没有生命坎。他一说,家人都迎合,老母亲也就真信了,结果活到了93岁。
可从这段文字得出的结论是:

A:迷信侵蚀国人的心理健康

B:健康状况与情绪呈正相关

C:人的健康与性别密切相关

D:老年人群是迷信的重灾区

正确答案:B

解析:作者由一位朋友为母亲84岁孤居而不安,引出“七十三、八十四”这一说法对老人们造成的心理压力,而后由另一位朋友的妙招得出:缓解心理压力,对健康长寿有益。故文段通过缓解“七十三、八十四”的心理压力而更健康长寿的事例,说明心态与健康长寿的关系。A、D两项的“迷信”非文段重点,C项是朋友骗老娘缓解心理压力的说法,均可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52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9月)第33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52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4月)第33题

5、【言语理解】________地看,春节节日内涵是在漫长时间浸润中形成的。作为传统农耕文明的________,“年”的最初含义是农业的时间标尺,一年就是谷物的一个生长周期。汉武帝时期制定《太初历》,将以十月为岁首改为孟春为岁首,正月初一过春节的习俗由此逐渐形成。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春节文化形成了以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的礼俗和规制。所谓的“年味”,其实就蕴藏在这些过年的________感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历史 结晶 仪式

B:简要 产物 神圣

C:客观 标识 喜悦

D:通俗 记载 礼仪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三空所填词语应与前句的“礼俗和规制”构成呼应。首先排除与此无关的B、C。第一空,由“春节节日内涵是在漫长时间浸润中形成的”可知,此处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春节节日内涵的形成,不涉及通俗与否的问题,排除D。验证第二空,“文明的结晶”搭配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题

6、【言语理解】干部精神状态如何,或大或小地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和福祉。如果每个人都振作起来,就会把各方面的工作干得更好,就可能使社会多增加一些就业岗位;就可能使农民收入增加;就可能使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多增加几张课桌。
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

A:干部精神状态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老百姓生活质量的高低

B: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领导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分不开

C:如果每个人都振作起来,就可能增加就业岗位

D:干部作风和干劲是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发展进程的领导力量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干部的精神状态影响着百姓的生活和福祉。然后从促进就业、农民增收、发展教育等方面论述其影响。
B、C两项脱离了文段论述的主体“干部”,排除。A项“直接决定”的表述过于绝对,文段中说的是“或大或小地影响到”,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尽管这两年某国每年有500万人口脱盲,但扫除文盲的形势不容乐观,该国的成人非文盲率在亚洲排名非常靠后,且脱盲速度也比周边国家慢。
概括起来,这段话的意思是:

A:某国每年有500万人口脱盲

B:某国扫盲成绩比不上亚洲国家

C:某国扫盲成绩不理想

D:某国扫盲速度太慢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中的关键词是“尽管……但”。“尽管……但”表示转折关系,强调“但”字后面的内容。文段从某国成人非文盲率在亚洲排名靠后和脱盲速度比周边国家慢两个方面论述了“某国扫除文盲的形势不容乐观”,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2014年,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热播,剧中主人公看的一本书《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竟然卖到脱销。这种因读书镜头而使图书大卖的事情并不是孤例。反观我国的影视剧,出现最多的镜头一定是吃饭和开会。文艺当然是来源于生活的,如果生活中压根儿就没有读书这个选项,非要在剧中表现读书也是难为编创人员了。从这个角度看,影视剧中读书镜头的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
填在横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A:影视观众的欣赏偏好

B:艺术创作的价值导向

C:整个社会的读书风气

D:社会公众的文化素养

正确答案:C

解析:末句的“这个角度”指的是前句的“文艺当然是来源于生活的”,故影视剧中读书镜头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生活中读书的普遍情况,C项的“读书风气”概括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43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43题

9、【言语理解】对下列病句的语病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1)他虽然是电子专业的高材生,但这次也没看懂电脑屏幕上那条显示错误的命令。
(2)他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做各种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

A: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B:语意不明、语序不当

C: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D:语意不明、成分残缺

正确答案:B

解析:(1)句中“显示错误的命令”有歧义,“错误”既可理解为修饰“显示”,即电脑屏幕的显示出现了错误;又可理解为修饰“命令”,即命令的内容是提醒人出现了错误。(2)句中语序不当,应改为“他用绳子把动物缚在试验的架子上……”。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

10、【言语理解】研究人员在大肠杆菌外面缠裹了一种叫作β氨基酯的人工合成聚合物,形成一种“细菌胶囊”。随后,将其插入抵抗肺炎球菌的蛋白质疫苗。实验证明,这种胶囊能被动或主动地瞄准一种特殊免疫细胞,它能提升人体免疫反应,具有很强的抗肺炎球菌疾病的能力。研究人员指出,这种胶囊疫苗成本低,使用便利,用这种胶囊输送疫苗能引发特定免疫反应,比现有接种疫苗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胶囊”核心是β氨基酯人工合成聚合物

B:无害的大肠杆菌能提升人体的免疫反应

C:“细菌胶囊”对肺病治疗具有突出成效

D:“细菌胶囊”或成为新型疫苗输送工具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β氨基酯人工合成聚合物只是作为“细菌胶囊”的外膜,而非其“核心”,排除。
B项偷换概念,文中“能提升人体免疫反应”的是“细菌胶囊”而非“无害的大肠杆菌”,排除。
C项,文段只说“这种胶囊……具有很强的抗肺炎球菌疾病的能力”,由此无法推出“对肺病治疗具有突出成效”,排除。
D项可由文段最后一句得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43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4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