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既是政治稳定的需要又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不可 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偏颇
B:缺少
C:没落
D:没有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既是政治稳定的需要又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可知,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是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而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故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须具备的。空缺处前的否定词“不可”提示所填词应表达“缺失”的含义。“偏颇”形容偏于一方面,不公平;“没落”指衰败,趋向灭亡。两词均不含“缺失”的含义,由此排除A、C。D项偏口语色彩,填入不符合题干语体色彩,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28题
2、【言语理解】有网友在微博平台发布了自己的心得:“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这则微博迅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请选出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从外打破是被人吃掉,从内打破是孕育生命。说明内因起决定作用
B:如果是臭鸡蛋,从内无法打破,从外打破也无用。说明内在品质是根本
C:人生也是一样,从外打破源于压力,从内打破源于动力。说明内外因结合促进发展
D:再好的鸡蛋,不去孵化,也于事无补。说明内因通过外因发挥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说明内因通过外因发挥作用”的表述错误,应为“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3题
3、【言语理解】巩固计算思维是每个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只有这样,学生的能力才能在前一个水平的基础上向上发展。计算思维有助于任何领域问题的解决。比如,把一个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通过推理设计小型实验的可行性路径,以及与他人共同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不同环境下采用这些策略,可以让学生明白计算思维远比计算机有用。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培养计算思维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B:应当减少学生对计算机的依赖
C:任何领域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计算思维
D:可以通过分阶段的方式培养计算思维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无中生有,文中最后一句话“可以让学生明白计算思维远比计算机有用”强调的是计算思维的重要性,而非以计算思维替代计算机;C项表述绝对,夸大了计算思维的作用;D项“分阶段的方式”文段没有提及。A项可由“巩固计算思维是每个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得出。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单考区)第17题
4、【言语理解】直觉是人类思维的一种特殊存在形态。它________在人类意识深层,超越人类普遍的理性思维和价值判断,在人类自觉的意志和意识控制之外。受到某种特殊的心理诱因或视听感觉________、诱发,它会突然出现在意识层,________人类思维,直接对事物、环境状况做出判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沉积 推动 引导
B:潜藏 激活 掌控
C:蛰伏 刺激 掌管
D:潜伏 触动 主导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沉积”可以比喻沉淀,积聚,例如“文化沉积”“历史沉积”。用在此处形容直觉隐藏在人类意识深层不恰当,排除A。
第二空,“激活”指刺激机体内某种物质,使其活跃地发挥作用。此处用来形容“心理诱因或视听感觉”对直觉的影响不恰当,排除B。
第三空,“掌管”指负责管理,主持。常与“事务”“财政”等搭配,此处与“人类思维”搭配不恰当,且程度较重,排除C。
验证第一空,“潜伏”填入亦与“人类意识深层”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自然界产生的电磁辐射,又称为环境电磁波的本底辐射。本底辐射对人类生存环境,无不良影响。“阳光也是一种电磁辐射,亿万年来我们正是依靠阳光的照射才生存到现在。”但是,另外一类电磁辐射源所发射的电磁波,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资料显示,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源包括人类发明、制造和使用的能够产生辐射电磁波的一切电子仪器、装置和设备。这一类电磁辐射源,被称为电磁波辐射污染源。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A:阳光属于本底辐射中的一种
B:雷达属于电磁波辐射污染源
C:电磁波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D:本底辐射对环境无不良影响
正确答案:C
解析:由“自然界产生的电磁辐射,又称为环境电磁波的本底辐射”“阳光也是一种电磁辐射”可知,A项正确。由“能够产生辐射电磁波的一切电子仪器、装置和设备……被称为电磁波辐射污染源”可知,B项正确。由“本底辐射对人类生存环境,无不良影响”可知,D项正确。
由“另外一类电磁辐射源所发射的电磁波,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可知,C项“电磁波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9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4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9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1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4题
6、【言语理解】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
A:呕歌 呕吐 怄气
B:慢谈 谩骂 漫延
C:简练 提炼 锤炼
D:字贴 体贴 妥贴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呕歌”应为“讴歌”。B项“慢谈”应为“漫谈”。D项“字贴”应为“字帖”,“妥贴”应为“妥帖”。C项无错字。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7、【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方敦促日方切实正视和深刻反省侵略历史,同军国主义划清界限,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
B:到2022年,北京城将充斥着冬奥会徽章、吉祥物图案、迎奥运的各种标语和冬奥会五彩缤纷的广告牌。
C:在网络安全问题上,我国扮演了多重角色,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也是黑客攻击的受害国。
D:当代社会中,婚姻已经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很多人甚至更加享受单身生活的状态。
正确答案:B
解析:B项词语使用错误,“充斥”为贬义词,句子为褒义色彩。A、C、D三项没有语病。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
8、【言语理解】
传承弘扬传统民间艺术的深刻精神内涵,民间艺术能否带来经济效益也成了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放弃手工技艺,离开村庄谋生。对于大多数普通艺人,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化只是一个概念,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和追求家庭收入最大化仍然是最先考虑的因素。传承文化和提高收入的矛盾始终贯穿于民间艺人的文化自觉过程之中。对于民间艺人,作为“理性人”去追求收入最大化无可厚非,而作为民间文艺工作者,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保证民间艺人基本生活和物质需要的基础上,提升民间艺人的文化自觉意识,真正让民间艺人扎得住根、沉得下心。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激发民间艺人的文化自觉意识
B:
经济效益影响民间艺术的传承
C:
提高民间艺人的经济收入
D:
民间艺术传承的断代危机
正确答案:A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民间艺术能否带来经济效益成为传承弘扬传统民间艺术的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接着分别从年轻人和普通艺人谋生的角度说明传承文化和提高收入之间的矛盾,并对民间艺人追求收入最大化的行为表示理解;最后从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角度出发,阐述应该思考如何在保证民间艺人基本生活和物质需要的基础上,提升民间艺人的文化自觉意识。由此可知,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对策”的行文结构,对策部分为文段重点,即如何提升民间艺人的文化自觉意识。A项表述与此一致。
B项,仅对应弘扬传统民间艺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未体现文段尾句针对此问题提出的对策,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仅对应“在保证民间艺人基本生活和物质需要的基础上”,与文段强调的“如何提升民间艺人的文化自觉意识,真正让民间艺人扎得住根、沉得下心”的论述重点不一致,排除。
D项,“断代危机”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4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8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3题
9、【言语理解】你做一项工作,只是为了谋生,对它并不喜欢,这项工作就只是你的职业。你做一项工作,只是因为喜欢,并不在乎它能否带来利益,这项工作就是你的事业。最理想的情形是,事业和职业一致,做喜欢的事并能以此谋生。
这段文字主要叙述的是:
A:职业与事业
B:谋生与理想
C:兴趣与工作
D:目标与现实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主要讲了职业和事业的区别与联系,A项正确。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读了大量的唐代诗人传记之后,发现中唐以前的诗人大多为狂傲之士,自炫、自夸、自矜、自傲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杜甫应该是一个温厚谨重的人,但自夸起来一点也不含糊:“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白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大家耳熟能详。“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虽然出自杜甫笔下,却与李白的个性可谓合榫合卯,堪称知音。
根据文意,作者对李杜诗中表现出的狂傲之气:
A:并不意外
B:十分欣赏
C:略有微词
D:有褒有贬
正确答案:A
解析:由首句“读了大量的唐代诗人传记之后,发现中唐以前的诗人大多为狂傲之士,自炫、自夸、自矜、自傲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可知,作者认为李杜诗中有狂傲之气并不意外,A项正确。文段只是介绍了中唐之前诗人狂傲之气的现象,并没有批判,没有贬义,据此可排除C、D。而B项的十分欣赏之意文段也没有明显体现。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3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