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061

发布时间:2023-11-25 13:25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家风是具有鲜明特征的家庭文化,良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________。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良好家风是人生幸福生活的“第一组密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只有守住和________好温暖的家庭,才能有人生的成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基点 庇护

B:基准 保护

C:基础 爱护

D:基石 呵护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基准”泛指标准,根据句意,设空处是指家庭成员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根基,“基准”填入句意不通,排除B。
第二空,“庇护”指袒护某对象,或保护其不受灾难,填入空处词义过重,排除A。“爱护”与“家庭”搭配不当,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40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0题

2、【言语理解】地球自身储存着丰富的能量,雷雨、洪涝、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带来巨大破坏。有些物理学家发现了地球自然破坏力、影响力中的军事意义和价值,通过不断研究自然现象的特征和规律,试图掌握自然灾害对军事的影响,并通过一些物理学的方法对自然能量进行利用。如人为地制造大风、降雨、闪电、潮汐、海啸、雾气等,可以达到军事进攻与防御的目的;利用人工引雷的方法,可以有效驱赶厚重的云层,减少闪电的能量与时间,从而让军事行动的指挥控制设施不受干扰。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各国都注重利用地球物理技术,提高军事实力

B:地球自然破坏力具有两面性,不能片面归结为灾害

C:地球物理技术为军事领域有效利用自然能量开辟新方向

D:地球物理技术在现代军事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军事技术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指出地球自身蕴藏着丰富的能量,一些物理学家发现了地球自然破坏力、影响力中的军事意义和价值,不断研究自然现象,试图掌握自然灾害对军事的影响,在军事中利用自然能量,并举出实例加以证明。物理学家的发现是文段论述的重点,C项表述与此相符的,当选。
A项的“各国”文段未提及,B项未涉及“军事”,D项“不可或缺”无中生有,均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有歧义的一项是:

A: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

B:他冲破了层层阻力,最终踏上了祖国大陆这块日思夜想的土地。

C:工信部称将加快立法为手机实名制提供法律依据。

D:中国相信自己的相关出口措施符合世贸组织的原则和规则。

正确答案:B

解析:“祖国大陆这块日思夜想的土地”可以理解为这块土地就是祖国大陆,也可以理解为是祖国大陆日思夜想的土地——比如中国台湾。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

4、【言语理解】后视镜是重要的,坐在驾驶室里,不时瞥一下后视镜,可以看清已走过的路,可以看看后面有无危险。没有了后视镜的驾驶过程让人心慌。但若只看后视镜,不看前方,更让人心慌,因为来自前面的冲撞,比来自后面的冲撞更猛烈,也更常见,何况前面的路正长。
下列各项与这段文字想要说明的意思最相近的是:

A:不忘过去,放眼未来

B: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

C: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D:历史是一面镜子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通过“后视镜”的例子主要讲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看清已走过的路,避免发生危险;二是不能只看后视镜,也要注意前方的道路,因为前方的危险可能比后方还要大,且更常见。A项“不忘过去,放眼未来”全面准确地概括了文段的意思,当选。
B项“两面性”说法过于笼统;C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主要强调要吸取过去的教训,概括较片面;D项“历史是一面镜子”离题较远。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5、【言语理解】其实,物理学家探测引力波的尝试一直________地进行着,然而因为长期没有突破,这方面的工作逐渐被边缘化,颇受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时有时无 冷遇

B:时断时续 冷落

C:时强时弱 冷淡

D:时快时慢 冷眼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时强时弱”“时快时慢”修饰“尝试”不恰当,排除C、D。
第二空,“冷遇”指冷淡的待遇,是与人相处中可能受到的一种待遇;“冷落”指冷淡地对待。由“被边缘化”可知,人们对探测引力波的工作不重视,“冷落”填入更恰当,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6题

6、【言语理解】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产者补贴试点,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这是中央一号文件的一个突出(       ),也是对一直以来农业补贴政策上各种呼声的一个合理(       )。

A:亮点 回应

B:特点 回应

C:特点 回复

D:亮点 回复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亮点”为褒义词,“特点”为中性词。此处应用“亮点”,排除B、C两项。第二空,“回复”对象多为书信、问题等,“回应呼声”为习惯搭配。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对于爱因斯坦,除了他的相对论之外,他对于科学相关的哲学思考,对诸多社会、政治、文化问题的关注和精辟的言论,有时却在传统只注意传播具体科学知识的科普中缺席了。这不能说不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为恰当的是:

A:人们对科学家的了解不足

B:爱因斯坦的哲学理论更值得关注

C:科普所宣传的科学知识应更为广泛

D:真正的科学家研究兴趣是极为广博的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说的是传统只注意传播具体的科学知识,而对于爱因斯坦与科学相关的哲学思考、对社会、政治、文化问题的精辟言论较少关注,言下之意即科普宣传不能只关注具体科学知识的宣传,还应关注更广泛的领域。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不是论述的重点。B项,爱因斯坦只是举例,且“更值得关注”说法有误。D项说法无法从文段得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8、【言语理解】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全社会的成员起着________的作用。一个民族数学________的高低,与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耳濡目染 能力

B:润物无声 水平

C:循序渐进 素质

D:潜移默化 修养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耳濡目染”和“循序渐进”都不能用来修饰“作用”,排除A、C。
第二空,“水平”侧重于能力层面,“修养”侧重于素质层面,对应于“文明程度”,选“修养”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53题

9、【言语理解】面对基层治理难题,当然不能因为利益的________而将其束之高阁,也不能因为情感的________而长期“一事一法”。否则,一些问题可能会________,失去改革的最佳“窗口期”,最终损害的还是群众的利益。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冲突 纠纷 积习难改

B:牵扯 阻挠 根深蒂固

C:羁绊 纠葛 积重难返

D:束缚 阻隔 积习深重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与“利益”搭配,四个选项词语均可,跳过。
第二空,“阻挠”和“阻隔”与“情感”搭配不当,排除B、D。
第三空,A项“积习难改”指长期形成的旧习惯很难更改。C项“积重难返”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与“一些问题”对应,“积重难返”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10、【言语理解】教育部近日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其中明确,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三部分构成,其中,基础指标是中小学生在校内应参加的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而“课外活动”,一不包括学生接受的家庭艺术教育,二不包括学生参加的社会艺术培训机构或个体培训者所组织的艺术培训。
由此推断,下面不能作为“艺术素质测评”依据的一项是:

A:二年级的小花同学在社区的“军民共建”文艺演出中表演舞蹈

B:志强的学校组织他们集体参观省博物院的“著名书画家艺术展”

C:五年级的丽丽在市里“民间艺术博览会”上现场为中外客人展示剪纸艺术

D:媛媛从小受家庭熏陶热爱唱歌,八年级时获得了“童星艺术学校”比赛“金奖”

正确答案:D

解析:由“一不包括学生接受的家庭艺术教育,二不包括学生参加的社会艺术培训机构或个体培训者所组织的艺术培训”可知,D项“从小受家庭熏陶”“获得了‘童星艺术学校’比赛‘金奖’”不能作为“艺术素质评测”的依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49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9月)第30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49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4月)第3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