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贾岛“推敲”是中国古代一个名声颇显的故事,语出后蜀何光远的《鉴戒录·贾忤旨》,反映了创作诗歌过程中对字句的反复________。在平时,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________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________,情感还没有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斟酌 必须 透彻 凝练
B:琢磨 必需 精确 凝练
C:琢磨 必须 精确 丰富
D:斟酌 必需 透彻 丰富
正确答案:A
解析:先看第二空,从词性上分析。“必须”是副词,指一定要。“必需”是动词,指一定要有。空缺处后文已有动词“有”,排除B、D。第三空,所填词语应与“含糊”语义相对。“精确”指精密而准确,不能用来形容“思想”,排除C。“透彻”指(了解情况、分析事理)详尽而深入。意思与“含糊”相对,符合句意。验证第一空和第四空,“斟酌字句”“情感凝练”均搭配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
2、【言语理解】二十四节气依据天文物候和自然时序形成,指导民众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进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时间。它________于黄河流域,但对各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作为中国人的时间________,二十四节气既呈现多样的地方特征,又存在共通的文化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端 指南 根基
B:肇始 法则 载体
C:起源 模式 印记
D:兴盛 标记 内涵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文意为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开始于黄河流域,所填词语应表开始之意。“兴盛”指繁荣旺盛,不含开始之意,排除D。
第三空,此处意为二十四节气虽呈现多样的地方特征,但因其开始于黄河流域,具有共通的文化基础。“根基”指基础。“载体”泛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印记”指痕迹。“根基”填入更符合文意,排除B、C。
验证第二空,由“指导民众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对各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可知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的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指南”指辨别正确方向的依据或指导行动的准则,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0题
3、【言语理解】中国已经是全球智库大国,但很多机构并不是真的智库。从国内外经验来看,成功的智库大都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和有效性等特点。独立性表示政策主张不受资助者、利益集团的影响;专业性要求政策建议既有严谨的学术基础,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有效性则是指研究人员能够真正影响政府的决策。为了让“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应该考虑在决策程序、税收政策和智库体制等方面进行一些改革,智库需要________________。
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语句是:
A:把质量问题放在首位
B:采取相对灵活的综合评估方法
C:特别防范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倾向
D:逐步建立一些必要的行业规范与准则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中国虽然是智库大国,但很多机构并不是真的智库这一问题;然后说明国外成功的智库大都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和有效性等特点;最后提出了解决中国智库问题的方案:政府应考虑在决策程序、税收政策和智库体制等方面做出改革。横线处句子的主语为“智库”,内容应是智库改革采取的措施,只有D项措施最能解决中国智库当前存在的问题,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专门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清洁工”,它可以帮助解决太空垃圾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四台摄像机,用于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一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近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慢飞行速度,在重力的作用下降低高度。一旦进入稠密的大气层,剧烈的空气摩擦而产生的高温就会将它们一同烧毁。从地面上看,就像天空坠落的流星一样,假如垃圾的体积太大,来不及在大气中完全烧毁,“清洁工”还能控制降落时间,让它的残骸掉到沙漠或海洋中,既不会威胁空中的航天器,也不会给地上的人们带来麻烦。
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段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说明太空“清洁工”的特点及其用途
B:太空“清洁工”依靠其自身装备的摄像机多方位搜索太空垃圾
C:太空“清洁工”在和太空垃圾一起烧毁的过程中还能控制降落时间
D:太空“清洁工”的质量轻、成本低,因此能和太空垃圾进入稠密的大气层一同烧毁
正确答案:D
解析:阅读可知,文段从质量、成本、原理、用途等方面对太空“清洁工”进行了具体介绍,A项是对文段的总体概括,正确。
由“它装有四台摄像机,用于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可知,B项表述正确。
由“……一同烧毁,……假如垃圾的体积太大,来不及在大气中完全烧毁,‘清洁工’还能控制降落时间”可知,C项表述正确。
文段虽提到“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一旦进入稠密的大气层,剧烈的空气摩擦而产生的高温就会将它们一同烧毁”,但并未体现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D项“因此”属于强加因果,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
5、【言语理解】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取得成效,关键是中央政治局以身作则、________。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自己在作风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及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责任,以________、如临深渊的小心和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带头改进作风,不是说给大家听,而是做给大家看,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身先士卒 如箭在弦 真抓实干
B:率先垂范 如履薄冰 求真务实
C:严于律己 如临大敌 贯彻落实
D:公平正直 小心翼翼 廉洁自律
正确答案:B
解析:由第一空、第二空旁边的顿号可知,第一空、第二空所填词语应分别与“以身作则”“如临深渊”构成并列关系。D项“公平正直”不符合要求,排除。A项“如箭在弦”、C项“如临大敌”不符合要求,排除。B项代入文中均契合文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3题,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2题
6、【言语理解】关于日常对话的争论模式如何影响人们对客观真理的感知,几位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哲学领域的专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发现,我们越是为了胜出而争论,我们就越是感觉到存在着唯一正确答案且所有其他的回答均为错误;相反的,我们越是为了学习而争论,我们就越是感觉到,并不存在唯一的客观真理,不同的回答可能同样都是正确的。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越是为了学习而争论,我们看待问题就越是偏于相对性
B:越是为了胜出而争论,我们看待问题就越是偏于主观性
C:两种争论的模式影响人们对客观真理的感知存在差异性
D:日常对话有“为了胜出而争论”和“为了学习而争论”两种争论模式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专家用实验的方法对“争论模式如何影响人们对客观真理的感知”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后文具体介绍了实验结果,即为胜出而争论,会感觉到存在唯一的正确答案;为学习而争论,会感觉到不存在唯一的客观真理。故文段意在强调两种争论模式影响人们对客观真理的感知。C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准确概括。
A、B两项仅涉及实验结果的一方面,概括不全面,排除;D项表述宽泛,未涉及两种争论模式的区别,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7、【言语理解】在全球化的视野下,每个城市都与世界上其他地区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就使得中国城市的发展不能________,隔绝与其他地区的联系。现代城市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每个城市都________自己的特征,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单体,这意味着城市之间的互补性增强,城市之间除竞争以外更多的是合作关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闭门造车 强调
B:画地为牢 突出
C:停滞不前 依赖
D:故步自封 立足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分析句意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隔绝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构成解释关系对应。“闭门造车”比喻不管客观实际,只凭主观办事;“停滞不前”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向前。二者均不能与“隔绝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构成解释关系对应,排除A、C。
第二空,“突出”是指使某一特点出众地显示出来;“立足”指以某一特质为基础、根基。根据“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单体”,可知句意是说城市要依托自身特色,以之为基础进行发展,“立足”更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31题,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9题
8、【言语理解】①遍地的春花同心花________开放。
②人和行李________到了,一件都没少。
③我明天进城,咱们________去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起 一起 一齐
B:一起 一齐 一齐
C:一齐 一起 一齐
D:一齐 一齐 一起
正确答案:D
解析:“一齐”是表时间的副词,表示同时,强调的是时间上的一致性。“一起”有三个意思:同一个处所;一同;(方言)一共。①、②句都强调时间上的一致性,应选“一齐”;③句强调一同去,应选“一起”。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
9、【言语理解】
21世纪初,人口、经济和环境压力形成了独特的综合条件,使新出现和重现的传染病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传播。最近几十年的经验显示,________________。而想要从根本上减少病毒国际传播可能性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世卫组织与其他组织、机构一起开展工作,加强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汇集世界各地的专家来一起应对疾病暴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烈性传染病发展为全球大流行的风险正在显著增强
B:
应对疾病防控挑战的最有效手段就是采取预防措施
C: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防范疾病及其他公共卫生威胁
D:
建立一个实现各国数据共享的传染病数据库迫在眉睫
正确答案:C
解析:
横线处位于文段中部位置,所填句子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横线前指出21世纪初,各种因素形成的独特条件使传染病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传播;横线后提出从根本上减少病毒国际传播可能性的办法,即加强世卫组织与其他组织、机构的合作,汇集世界各地的专家共同应对疾病暴发。横线处应表达应对传染病等公共卫生威胁单一力量是无法解决的,C项表述与此一致。
A项,“烈性传染病发展为全球大流行的风险正在显著增强”无法与后文衔接,排除。
B项,“预防措施”与文段无关,后文并未介绍预防措施,排除。
D项,“传染病数据库”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62题
10、【言语理解】
打开书本,一股久违了的墨香扑面而来;摩挲纸张,淡淡的凹凸感非常舒服。味觉、视觉、触觉顿时都活泛起来,连脑细胞也显得格外活跃。读累了,就闭眼歇一歇,顺便回味刚读过的情节,思考作者的________;看到精彩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就反复重读、吟咏再三,读到妙处更是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春秋笔法 弹冠相庆
B:
言外之意 低头折节
C:
弦外之音 额手称庆
D:
微言大义 击节赞叹
正确答案:D
解析:
先看第二空,由“读到妙处”可知,空缺处应填入表示读书读到妙处引发情绪的词语。“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低头折节”指丧失气节,屈服于他人,含贬义。两者均不符合文段感情色彩,排除A、B。“额手称庆”指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用于形容读书的感觉不恰当,排除C。验证第一空,由“思考”可知,空缺处应填入一个形容回味书中知识的词语。“微言大义”指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符合文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6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29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30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3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