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046

发布时间:2023-11-23 22:24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假使我们打些比喻,那么短篇小说作者所应选择也是最适宜表现的是:可以证明地层结构的悬崖峭壁,可以泄露春意的梅萼柳芽,可以暗示秋讯的最先飘落的梧桐一叶,可以说明太古生活的北京人的一颗臼齿等等。
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观点,即短篇小说:

A:要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展现不同人物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

B:最适宜表现社会和自然的重大主题中那些振奋人心的情节

C:无法完成长篇或中篇的任务,它只能描写事物的关键部分

D:应该选取最贴近主题,最有代表性的情节来塑造艺术形象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中“可以证明”、“可以泄露”、“可以暗示”、“可以说明”体现的是“最贴近主题,最有代表性”,故本题答案选D。而A项中的“多种描写手法”、B项中的“振奋人心的情节”并不能从文中的比喻推断出来,故排除;C项属于无中生有,也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幸福是什么?马克思认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它是为大家而献身;那么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依据马克思的幸福观,下面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造福人类的事业才会默默地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B: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能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

C:个人那些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远不是真正的幸福

D:即使我们倒下了,高尚的人们会理解和继承我们的幸福观

正确答案:A

解析:原文只提到“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并未存在必要条件关系,A项“只有……才……”说法过于绝对,推论不正确,当选。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8题

3、【言语理解】一个多世纪以来,工业领域发生了两次革命性的管理范式转换:第一次是以福特流水线为标志的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模式;第二次是以丰田精益生产为标志的多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互联网时代,用户的碎片化需求倒逼新生产模式的出现,即从多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升级为大规模定制模式。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规模定制模式则意味着商业模式和管理范式需要创新

B:传统的企业制度和管理范式将遭遇颠覆性挑战

C:大规模定制模式才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

D:推进企业制度的创新是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内在需求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一百多年间,工业领域的两次革命性的管理范式转换。然后介绍互联网时代用户的碎片化需求倒逼生产模式从多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升级为大规模定制模式。由“两次革命性的管理范式转换”可知,互联网时代的大规模定制模式属于第三次管理范式转换,A项强调管理范式的创新,填入衔接恰当。
B项强调传统管理范式将遭遇颠覆性挑战,“传统管理范式”非文段强调的重点。C、D两项未提到“管理范式”这一主题词,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4、【言语理解】昆曲走向没落,在于其在大众市场中找不到一席之地而渐失群众基础。现代昆曲开始引入歌剧、交响乐等流行元素,打造通俗版昆曲,而不再________。没有一种文化可以将自己封闭起来,没有一种文化有资格________受众群体,多一分包容,才能换来更长久的生命和更精彩的未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曲高和寡 筛选

B:故步自封 舍弃

C:特立独行 筛除

D:一成不变 苛求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曲高和寡”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固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特立独行”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一成不变”指一经形成,不再改变。由“引入……等流行元素,打造通俗版昆曲”可知,传统昆曲渐失群众基础的原因在于其过于高雅,不够通俗。选项中能够体现昆曲这一特点的为A项的“曲高和寡”。
第二空,“筛选”填入批判了传统昆曲不够亲民、脱离群众的倾向。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中国传统诗的历史表明,文学吟诵乃是伴随着近体律诗的成熟而成熟起来的。当最好的近体诗人出现时,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吟诵才得以诞生。清人方世举《兰丛诗话》评说杜律云:“唐之创律诗也,五言犹承齐、梁格诗,而整饬其音调。七言则沈、宋新裁,其体最时,其格最下,然却最难,尺幅窄而束缚紧也。能不受其画地湿薪者,惟有老杜,法度整严而又宽舒,音容郁丽而又大雅,律之全体大用,金科玉律也。”杜甫是公认的唐代最好的律诗作者,他不仅“吟”出了人间最好的律诗,同时也给后人提供了一把量尺,帮助我们从良莠不齐的诗歌遗产当中,选择出最好的诗来承传文学的吟诵。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吟诵

B:如何从良莠不齐的诗歌中选出最好的诗

C:文学吟诵的发展与近体律诗有紧密关系

D:杜甫是公认的唐代最好的律诗作者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前两句提出观点——文学吟诵是伴随着近体律诗的成熟而成熟起来的,最好的近体诗人出现时,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吟诵才得以诞生。然后通过引用《兰丛诗话》对杜诗的评说,说明杜甫是唐代最好的律诗作者,他不仅“吟”出了最好的律诗,而且促进了文学吟诵的发展。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论述的是文学吟诵与近体律诗发展的关系。C项是观点句的同义转述。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6、【言语理解】大家都知道生物多样性对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的眼光都被那些肉眼可见的植物所吸引了,完全忘记了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其实是属于微生物的,而且它们的作用要比动植物大得多。举例来说,海洋吸收了大气中至少一半的二氧化碳,这一吸收过程非常复杂,有大量微生物的参与,但人类对它们情况了解得极少,因此也就很难预测它们会对气候变化做出怎样的反应。幸运的是,随着DNA测序技术的改进,科学家们终于开始进入这个神秘的微观世界了。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DNA测序技术在微生物观测中的应用

B:微生物在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过程中的作用

C:对生物多样性的重新认识具有现实意义

D:微生物的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尾句提到DNA测序技术的改进帮助科学家进一步进入微观世界,依据话题一致原则,下文应具体介绍“DNA测序技术”如何帮助科学家进一步认识微观世界,即“DNA测序技术”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B、C、D三项与末句话题无法衔接。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7、【言语理解】一切历史都是现实,现实之外别无历史。所谓“现实之外”同“世界之外”一样,只在纯语言学意义上和逻辑学意义上才有可能。现实之外并不是“非历史”,现实之前也不是“前历史”。我们不能说先有历史后有现实,而只能说有历史就有现实;既不能笼统地说历史先在于现实,也不能抽象地说历史使现实得以存在。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历史存在于现实之中

B:没有现实就没有历史

C:历史与现实并无差别

D:“现实之外”并不存在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论述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虽然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但并不能就此认为二者是没有差别,完全对等的,C项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文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枣的食用,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河南新郑裴李岗、浙江余姚河姆渡等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皆出土了野生枣核。迟至汉代,人们已经将枣制成果脯食用。在马王堆汉墓中,不仅出土了许多枣核和保存完整的枣果,而且在竹简上还有“枣脯一笥”的字样。《太平御览》中还记载了关于枣的一桩趣事:东晋权臣王敦到巨富石崇家做客,在如厕时见到一箱干枣,就都吃光了,惹得侍婢嘲笑。原来,这枣是用来塞鼻孔的。
这段文字最后引用了一则故事,其作用是:

A:增添一则古人将枣制成干果的文献材料,也增加文章可读性

B:嘲讽王敦将塞鼻孔的干枣用来吃,为读者增添笑料

C:证明枣的食用在中国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

D:从侧面反映东晋豪门生活奢靡无度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枣的食用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并以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野生枣核为论据进行验证;然后说明汉代人们已经将枣制成果脯食用,后文以马王堆汉墓中的发现进行验证;最后文段引用了《太平御览》中的与枣相关的一桩趣事,说的是东晋王敦把塞鼻孔的干枣吃光惹得侍婢嘲笑的故事。文末引用的故事是关于干枣的,由这个故事可知,东晋时人们已经将枣制成果脯食用。由此可知,文段引用这则故事,是在前文基础上增加一则古人将枣制成干果的文献资料,同时故事的趣味性也增加了文章可读性,A项分析正确。文段为介绍枣的历史的学术性文章,嘲讽王敦和批判东晋豪门非文段主旨,排除B、D。C项为迷惑项,引用的故事发生在东晋时代,由历史常识可知,东晋时代到现今并没有七八千年的历史,故引用该故事不能证明C项观点,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1题

9、【言语理解】中国书法的发达及其理念,使中国画离开逼真再现也离开了色彩。借助书法,中国画家虽然不曾努力发展透视、解剖以及光彩等科学方法,却可以表现他们心中的印象,以及内在的力量与热情。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绘画几乎摆脱了色彩的斑驳世界,以墨痕轻装简从,在白色的纸面或绢帛上表现心灵与精神的无限奥妙、幽深、简淡、玄远。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是:

A:书法让中国画的画法独树一帜

B:线条简单束缚了中国画的创作

C:中国画的色彩单调但意境深远

D:中国画追求写意但不重视写实

正确答案:B

解析:由“中国书法的发达及其理念,使中国画离开逼真再现也离开了色彩”可知,书法让中国画变得独特,A项正确。B项“束缚了”属于无中生有,错误。C项为最后一句的同义转述,正确。根据“中国画离开逼真”“却可以表现他们心中的印象,以及内在的力量与热情”可知D项正确。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50题

10、【言语理解】我国农业面临的成本上涨、价格倒挂、增收趋缓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个根本制约是_______________。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多时,“家家包地、户户种田”的经营方式,就能激发农村的活力,但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农业副业化、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培育懂农村、有闯劲且留得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农业生产方式开始落后

B: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农业合作化发展滞后

C:农村适龄劳动力长期净流出,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滞后

D:农村大部分劳动力流向城市,农业增长方式依旧落后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横线后内容是对首句观点的具体阐释。后句说的是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原有的“家家包地、户户种田”的农业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应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由此可知,首句中提到的“根本制约”应与“农业经营方式”有关,只有C项与此相符,且“农村适龄劳动力长期净流出”也能与“农业副业化、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强调的农村适龄劳动力不足的情况相对应。
A项“农业生产方式”、B项“农业合作化”、D项“农业增长方式”文段未提及,与后文“经营方式”无法构成对应。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