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041

发布时间:2023-11-23 4:39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简单恢复历史旧貌,绝不可能实现复兴的目标。只有创造一种融合古今中外的新兴文明,才能恢复曾经有过的世界一流的兴盛状态。因此,(       )。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入上述括号内的是:

A:复兴之道,应当是改革创新之道

B:要复兴,就要敞开胸怀学习全世界

C:要复兴,就要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

D:复兴之道,需要敢想、敢干、能干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因此”可知,所填入的内容应是对前文“创造一种融合古今中外的新兴文明”的总结。B项对应于“今外”,C项对应于“中古”,均不全面,排除。D项不是对前文的总结,排除。A项的“改革创新之道”与文中的“创造一种……新兴文明”意思相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好不好,要以村民满不满意为评价标准。因此,文化建设从一开始,就要以“人”为中心,站在村民的角度考虑问题,认真对待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如此才能击中痛点、“对症下药”,才能实现文化建设的“精准化”,也才能避免“一刀切”以及由此产生的资源浪费。
这段文字主要讲了:

A:农村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B:农村文化建设要追求“精准化”

C: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

D: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意义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农村公共服务好不好要以村民是否满意为评价标准,然后以“因此”得出结论,即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要以“人”为中心,认真对待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以三个“才能”论述了以“人”为中心的意义。“因此”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文段的论述重点。
A项是对“因此”后的对策句的同义转述,正确。
B项,追求“精准化”是以“人”为本建设农村文化所要达到的部分目的,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对应首句,非文段重点,排除。
D项,文段主要介绍的是怎样进行农村文化建设,“意义”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乡镇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题

3、【言语理解】学术评价中,往往交织着主客观的各种复杂因素。由于学术评价常受到评价主体学术观点、情感倾向、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人们倾向于依靠量化数据进行评价。事实上,这类数据所包含的评价意义是由点击者、下载者、引用者体现出的,过度倚重这类数据就是把量化数据的制作者当成了评价主体。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以量化指标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备受争议

B:在进行学术评价时不能过多依赖量化数据

C:正确的学术评价需要经历很长的历史过程

D: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学术评价才是可靠的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由于学术评价常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人们更倾向于依靠量化数据进行评价,接着以“事实上”做转折指出过度倚重量化数据就是把数据的制作者当成了评价主体,也不能得到客观的评价。故在进行学术评价时不能过多依赖量化数据。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备受争议”无法从文段得出。C项不是文段的观点。D项过度推断,文段并没有否定以量化指标评价,反对的是过度倚重数据的做法。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8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

4、【言语理解】

下列句子中,用了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修辞手法的是:

A:

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

B:

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有一种莫名的紧张

C:

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

D:

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

正确答案:B

解析:

A、C、D三项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无论西方政治精英们多么不情愿,全民公投最后以微弱优势确定英国退出欧盟。这一事件直接导致政治海啸瞬间生成:英镑暴跌、美元和黄金大涨;亚洲股市剧烈震荡;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辞职;脱欧事件引起了许多英国人民的强烈不满等。此次脱欧,英国的世界大国地位和文化影响力,欧盟的超级共同体分量,以及双方内部的诸多问题,使它们讨价还价的婚姻解体形成一次政治核爆炸,既是聚变,也是裂变,使世界在不同层面都陷入阶段性的迷茫,前途叵测,安知非福。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世界政治海啸瞬间生成

B:世界经济态势剧烈震荡

C:英国的世界大国地位和文化影响力将被削弱

D:英国脱欧对世界局势将产生诸多影响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介绍了英国全民公投确定退出欧盟这一事件,然后具体列举了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最后指出这一行为尚不知道是祸是福。故文段主要论述的是英国脱欧带来的影响,D项表述与此相符。
A、B两项脱离了“英国脱欧”这一主题,排除;C项仅涉及英国脱欧对英国产生的影响,不全面,且由“前途叵测,安知非福”可知,“将被削弱”无法得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25题

6、【言语理解】(1)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为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为稳重,但这      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2)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      这一技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毕竟 采纳

B:毕竟 采用

C:不过 采用

D:不过 采取

正确答案:B

解析:“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不过”表示转折。“采用”有采纳、采取并使用的意思,一般与技术搭配;而“采纳”一般与建议搭配;“采取”一般与措施搭配。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宋代真是大发宏愿的时代,绘画写实技巧________,无论花鸟还是山水,与自然物象________。恰恰宋代又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双峰对峙,正是“图像证史”一展身手的大舞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炉火纯青 不分轩轾

B:目无全牛 不分畛域

C:登堂入室 不谋而合

D:登峰造极 不爽毫厘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填入词语修饰的对象“绘画写实技巧”。“炉火纯青”比喻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精粹完美的境界或做事情达到纯熟的地步。一般主语是“人”,不能是一个“时代”,排除A。“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主语也是“人”,故排除B。“登堂入室”指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高水平。“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C、D两项词义符合语境,备选。
第二空,文段强调的是绘画写实技巧高超,作品与真实的自然物象非常相似。“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不爽毫厘”形容一点不差。比较可知,只有“不爽毫厘”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8、【言语理解】城市既是经济载体,也是文化容器。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不妨好好________出自己的特色,以此作为城市再定位的契机,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找寻出更好的出路。而文化资源稀缺的城市也不必着急,可以在经济的发展中________属于城市的文化。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演绎 弘扬

B:创建 涵养

C:彰显 打造

D:提炼 培育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演绎”通常与“角色”搭配,与“特色”搭配不当,排除A。由“再定位”可知,城市特色一直存在,“创建”侧重创造新的,与文意不符,排除B。
第二空,“打造”指制造,侧重从无到有。“培育”指培养教育,侧重使其成长。文段说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城市文化发展起来,应用“培育”。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9、【言语理解】山水园林城市目前来讲是人类理想的居住环境。为什么山水这么重要呢?因为人的本性里面有对自然亲和的一面。人本来来自于自然。本来就是动物,天然地具有自然性。我们长期居住在钢筋水泥里面,就好像孩子失去了母亲,一旦回归了自然,我们就得到了心理的安慰,就好像孩子找到了母亲一样。
根据上述文字,山水园林城市目前之所以是人类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因为:

A:人类依恋母亲的自然属性

B:人类依赖自然的动物属性

C:城市居民对乡村生活的怀念

D:城市居民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正确答案:B

解析:山水园林城市之所以是人类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因为人的本性里面有对自然亲和的一面,是因为人类本来就是动物,天然地具有自然性。A项中的“母亲”使用不当,文段中的“母亲”是比喻大自然的,在选项中不能直接使用喻体,应指明本体,否则容易造成误解,故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读书是个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是由文化素养决定的。没有对知识的追求,没有对文化的爱好,很难想象能让人静下心来去读书。阅读的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小处做起,只有对文化知识的热爱和追求,才能让我们习惯于阅读。国人的读书习惯和爱好绝非一个青少年读书节就能解决的。所以,阅读,还是靠平日的习惯。
这段文字的中心议题是:

A:阅读习惯

B:倡导读书

C:从小爱读书

D:追求知识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中频繁出现“习惯”一词可知,作者主要讲述的是读书的习惯问题,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