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建设现代农业,要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________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________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________新突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掘 开发 寻求
B:挖掘 开发 寻找
C:发掘 开辟 寻找
D:挖掘 开辟 寻求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挖掘”“发掘”语义相近较难辨析,从第二空入手分析。
第二空,“开发”指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的目的。“开辟”指打开通路。与暗含道路义的“途径”搭配,“开辟”更恰当,排除A、B。
第三空,“寻求”指寻找追求;“寻找”指找。“寻求”比“寻找”程度更重,更能突出对“突破”的渴望,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9题
2、【言语理解】倘若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获果实,那么在寒意侵人的早春,就该卷起裤脚,去不懈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收获的那一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拓荒 播种 耕耘
B:耕耘 拓荒 播种
C:拓荒 耕耘 播种
D:播种 拓荒 耕耘
正确答案:A
解析:“拓荒”指开垦荒地。“播种”指播撒种子。“耕耘”指翻土除草,辛勤劳动。根据耕种的时间顺序,应先拓荒,再播种,然后经常翻土除草。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1题
3、【言语理解】纵观现代化历程,中国改革一直是在争论中推进的,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是因为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________力量,总是能够超越左与右,促使社会形成新的共识。而主流意识形态有这样强大的力量,恰恰是从不同社会思潮中汲取智慧,而不是________的“任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整合 刚愎自用
B:平衡 剑走偏锋
C:吸收 泥古不化
D:柔化 恃才放旷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四个词语填入都可表示主流意识形态具有的中和各方力量,促使形成新的共识的作用,较难排除,可继续分析第二空。
第二空,由“是……而不是……”可知,填入词语应与“从不同社会思潮中汲取智慧”相对,含有不包容,不能汲取不同意见的意思。“刚愎自用”指人固执任性,自以为是。“剑走偏锋”指用不同以往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恃才放旷”指倚仗着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以约束。“泥古不化”指拘泥古代的制度或说法,不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只有“刚愎自用”能与前文构成反义对应,且修饰“任性”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0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
4、【言语理解】当前,人们往往简单地将“积极老龄化”理解为“老有所为”,但其真正含义远超过后者。通常,我国“老有所为”的主体主要是老干部、老专业科技人才、老知识分子等,但他们只是老年人中的一部分。“积极老龄化”是面向全体老年人群体的,不仅老干部、老知识分子要“积极老龄化”,普通老人也要“积极老龄化”。“老有所为”着重强调老人“参与”的一面,“积极老龄化”还强调“健康”和“保障”以及三者之间有机统一和结合,参与社会仅是“积极老龄化”的一个方面。
这段文字意在阐明:
A:“积极老龄化”比“老有所为”内涵更丰富
B:“老有所为”和“积极老龄化”的主体不同
C:“老有所为”比“积极老龄化”更重视参与
D:“积极老龄化”概念长期被误读的根本原因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为总分式结构。首句提出观点——“积极老龄化”的真正含义远超过“老有所为”;其后从“积极老龄化”面向的老年人群体和包含的内容两方面具体论证了这一观点。A项是对文段主旨的正确表述。B项只涉及一个方面。C项,文段说参与仅是“积极老龄化”的一个方面,由此并不能推出“老有所为”比“积极老龄化”更重视参与。D项“根本原因”文段未涉及。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0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9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2题
5、【言语理解】汪曾祺曾说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内在的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在他看来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语文课学的是语言,但语言不是空壳,而是要承载各种各样的思想、哲学、伦理、道德的。怎么做人,如何对待父母兄弟姐妹,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民族、国家和自己的劳动等,这些在语文课里是与语言并存的。从这个意义来讲,语文教育必须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而诗歌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诗歌中包含丰富的思想、伦理和道德元素
B:脱离内在思想的语文教育是空洞无物的
C:必须重视诗歌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D:语文教育需要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步进行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汪曾祺认为语言与内在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接着对此进行了具体阐释,指出语文课学的不仅是语言,还有如何为人处世;最后由“从这个意义来讲”作总结,指出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尤其是诗歌这个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可见,文段最后落脚在语文教育必须重视诗歌,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脱离了“语文教育”,B、D两项脱离了“诗歌”,均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56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58题,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3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3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8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8题,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8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53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3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8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2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6、【言语理解】灾难性事件往往以突发的方式出现,给个人与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影响。灾难的突发性决定了报道的________是第一位的。最快的时间、最新的报道,才能满足人们在灾难发生后对________的迫切需求和思想混乱时的心理需求。能否快速地投入新闻报道成为决定此类新闻报道能否成功的关键。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内容 真相
B:方式 沟通
C:实效 事实
D:速度 信息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最快的时间、最新的报道”是对第一空的解释,由此可知第一空填“速度”最恰当。
第二空,此处填入“信息”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7、【言语理解】以理想信念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________要从组织和制度层面发力,________要在活动阵地建设层面发力,为党组织宣传理想信念、贯彻落实政策提供制度保障和阵地依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 更
B:尽管 还
C:如果 就
D:即使 也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提供制度保障和阵地依托”可知,文段说明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有两种做法,一是从组织和制度层面发力,二是在活动阵地建设层面发力,空缺处所填关联词应为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
A项,“不仅……更……”表递进关系,填入强调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除了从组织和制度层面发力,更需要从活动阵地建设层面发力,符合文意。
B项,“尽管……还……”表转折关系,与文意不符,排除。
C、D 两项,“如果……就……”“即使……也……”表假设,均不符合文意,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乡镇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题
8、【言语理解】________《现代世界的诞生》《政治秩序的起源》等书并未冠以“现代化”的字眼,________都是紧紧围绕现代化的某些侧面展开的,________它们也都出于各自的理论视角重点探讨了中国的现代化问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所以 并且
B:尽管 但是 而且
C:既然 并非 虽然
D:如果 除非 那么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未冠以‘现代化’的字眼”“都是紧紧围绕现代化的某些侧面展开的”“都出于各自的理论视角重点……现代化问题”可知,后两空与第一空之间为转折关系,且后两空之间为递进关系。选项中只有B项的“尽管”“但是”“而且”满足此条件。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9、【言语理解】 哲学史领域“中西”的界定,我认为“西”是可以界定广大具有基督教文化底蕴的西方国家, 包括欧陆传统国家, 涵盖了一般意义上的英美法系国家,________两者在诉讼文化传统上也存在不少差异, 就整体而言,两者之共性显然更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于 同时 还 虽然 但是
B:至于 固然 还 即使 但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二空和第三空,“欧陆传统国家”和“一般意义上的英美法系国家”同属于前面所提到的“具有基督教文化底蕴的西方国家”,故二者应为并列关系,表并列关系的只有“同时……还”和“既……也”。“固然……还……”表转折关系,“非但……而且……”表递进关系,不符合句子的逻辑关系,排除B、D。A项,“同时”在表并列关系时,前面往往已经有分句出现,而题干中“欧陆传统国家”是作为并列关系复句的前一分句出现的,故此处用“同时”不合适,排除A。
验证C项,第一空,“对于”引出对哲学史领域“西方”的界定;后两空,“两者在诉讼文化传统上也存在不少差异”和“两者之共性显然更多”构成转折关系,“尽管……但是……”表转折,填入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人均GDP为主要衡量指标的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要赶上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存在一定难度。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是否只有达到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样的发展水平时才具备建立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答案如果是肯定的,则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还不能建立起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社会保障制度,而这显然不符合发展的要求。
作者通过这段话想表达的观点是:
A: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要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难度
B:中国尚不具备建立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
C: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社保制度不能等到中国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水平才建立
D: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不能建立起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社会保障制度
正确答案:C
解析:“而这显然不符合发展的要求”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即中国不能等到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时才建立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社保制度。C项为作者观点的准确表述。A项为文段部分内容,非重点。B项不能由文段推出。D项为作者否定的观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