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将下列6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
①培养了真正的大师
②但在今天难以想象的艰苦办学环境中
③要说艰难困苦
④原因就在西南联大恪守兼容并蓄、学术自由、民主治校的大学精神
⑤西南联大大概是空前绝后的
⑥西南联大却为中国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
A:⑥③④①②⑤
B:③①⑥②④⑤
C:⑤③⑥④①②
D:
③⑤②⑥①④
正确答案:D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西南联大在艰苦的办学条件下,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及其原因。沿着这个思路可以确定首句应提到艰苦的办学条件,锁定②③,②句有“但是”两字,显然放首句不合适,所以首句应该是③,可排除A、C两项。接着“艰难困苦”和①显然不搭,因此B选项也有误。选项D符合逻辑顺序,D为正确答案。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①这就造成人们像蚕蛹一般,越来越蜷缩进小小的“信息茧房”当中
②研究表明,人类会习惯性地从已有的信念或假设角度来搜索、解读和获取信息,忽略甚至不看与自己价值观取向相左的消息
③以情感诉求为支柱的“后真相”,其特征就是飘忽不定,科学精神更无从谈起
④历史无法言说新闻具体是在哪一天诞生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假新闻在新闻诞生那天起就存在至今,并如同幽灵一般影响着公众情绪
⑤假新闻泛滥,以至于《牛津词典》2016年年度词汇是“后真相”
⑥不久前,欧洲国家马其顿的一座小城韦莱斯,因出现了假新闻“淘金热”而登上西方各大媒体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④①⑥③②
B:②⑤③⑥④①
C:⑥③⑤②①④
D:④⑥⑤③②①
正确答案:D
解析:⑤引出“后真相”的话题,③介绍“后真相”的特征,故⑤③应相连,排除A、C。④⑤⑥均围绕“假新闻”展开,应紧密相连,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33题
3、【言语理解】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城镇常住人口超过6.7亿,比欧盟27国的总人口还多。众多农村人口在较短的时间内涌到城市里,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了巨额的财富,大大推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发展和管理中的问题也集中表现出来,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考验。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快速城市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B:快速城市化发展有利有弊
C:过快的城市化不利于社会稳定
D:应全面看待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了现在中国城镇常住人口比欧盟27国的总人口还多的现状,然后以“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句式指出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带来的双重影响:为国家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又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考验。综合可知,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快速城市化发展有利有弊,B项表述正确。A、C两项为文段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文段意在说明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如何看待城市化发展,排除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随着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大众传媒进入千家万户、覆盖城乡,其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 扩大,越来越成为广大群众的主要信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 着社会舆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日益 影响
B:逐步 控制
C:渐渐 干扰
D:不断 引领
正确答案:A
解析:“控制”、“引领”程度太深,用来形容大众传媒对社会舆论的作用不合适。“干扰”感情色彩与句意不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劳动密集型出口始于沿海地区,现在已经开始向内陆扩散,而沿海地区以及内陆的一些城市开始了产业升级。世界经济的发展符合雁行模式,即较高技术的产业不断由较发达国家向较不发达国家转移。中国经济的发展也符合雁行模式,产业发展正在形成由沿海向内地的梯度转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一模式还将持续下去。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内陆地区亟需加快产业升级
B:沿海地区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尽头
C: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与世界一致
D:沿海地区应减少劳动密集型产业份额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在题干中没有提到,B项明显错误。题干中说劳动密集型出口开始向内陆扩散,并没有说要减少劳动密集型产业份额,所以D项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霍尔的景观都有路可达,但大多由“搓衣板路”连接。“搓衣板路”是高原高反差气温决定的,昼间烈日高照地表受巨热膨胀,夜间雪山影响地表又剧烈收缩,反复扩张收缩之下使公路受力面不均,车轮碾过之后形成规则的横槽,因其形状像过去搓洗衣服的搓衣板,故被筑路人称为“搓衣板路”。朝阳夕至时似乎景色美好,可行驶于上则有那种把你当成衣服在搓衣板上使劲搓动拍打的感觉。
不合文意的是:
A:“搓衣板路”因气温高反差所形成
B:霍尔景观区的“搓衣板路”让人受不了
C:霍尔有雪山
D:霍尔日照强
正确答案:B
解析:题中描述霍尔的景观中“搓衣板路”形成的原因,是由高原高反差气温决定,昼间烈日高照、夜间雪山影响,因此A、C、D项正确。作者在文中提到行驶在“搓衣板路”上有被使劲搓动拍打的感觉,但并未表达“让人受不了”这样一种主观态度。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少年儿童好奇心强,但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弱,他们很难对消极不良的作品进行理性________,因而正确的________很重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区分 引领
B:分析 说服
C:筛选 训练
D:鉴别 教育
正确答案:A
解析:句意为少年儿童很难判断、识别哪些是消极不良作品,需要正确引领他们。第一空所填词语应含有辨别挑选的意思。“分析”侧重于通过分解理清事物间的关系,与句意不符,排除B。第二空,“训练”“教育”多针对知识技能,“引领”所含的引导使往正确方向走的意思更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1题
8、【言语理解】①只不过没有人把他们的戏文写下来,我们无从得知而已
②戏台上的风流俊雅,无限缠绵,收束进岸上的楼窗,河中的船影。狭长的石板路、层出不穷的石桥、悠悠荡荡的乌篷船,他们的戏台无处不在
③观众和角色可以互换,戏台下的观众一扭身,就融入了一个更大的戏台,变成角色,呐喊或者语丝,都是他们的唱词
④戏台上的忠奸争斗、征战杀伐,也慢慢融入了观看者的血脉,变成遗传基因
⑤戏台上下,不仅构成一种对话关系,更构成一种轮回关系,戏台与看客,戏文与生活,翻覆颠倒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①⑤③
B:②①④⑤③
C:④①②⑤③
D:④①②③⑤
正确答案:B
解析:②末尾指出“他们的戏台无处不在”,①指出“只不过没有人把他们的戏文写下来,我们无从得知”,二者构成转折关系,顺序为②①,与此相符的只有B。验证其他三句,③④⑤说的都是戏台上下观众和角色的相互转换,应紧密相连,且⑤承上启下,结合其中“戏台上下,不仅构成一种对话关系,更构成一种轮回关系”可知,三句顺序应为④⑤③。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
9、【言语理解】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就有城市了,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据《战国策•齐策》记载,当时有7万户,仅以一户3口的标准来算,总人口也达到了21万。城市大了,人口多了,治安、卫生、交通等一系列问题也就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城管应运而生。古代城管除负责环卫、拆违章建筑、禁止占道经营外,还得“防火缉盗”。有的还有管理市场物价,维持公平交易和社会治安的义务,是真正的“综合执法”,权力也比现代城管大。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是:
A:中国古代城市最早出现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首都临淄是中国历史上首座设置城管的城市
C:规模较小的城市即使没有专门的城管人员来管理,也不会出现治安、卫生、交通等问题
D:古代城管的职能综合了现代城管、市场监管、公安等机关的部分职能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提到“中国至少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就有城市了”,并非最早的古代城市出现在夏商周“三代”时期,A项表述错误。B项无中生有,文段没有说明首座设置城管的城市是临淄。C项,文段未涉及且表述绝对。D项为文段最后两句话的同义转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
10、【言语理解】《史记》中记载:“子产治郑,________;子贱治单父,________;西门豹治邺,________。”子产靠的是亲力亲为,明察秋毫;子贱注意教化百姓,选贤任能;而西门豹则以水利富民,以重典治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民不敢欺 民不能欺 民不忍欺
B:民不能欺 民不忍欺 民不敢欺
C:民不忍欺 民不敢欺 民不能欺
D:民不忍欺 民不能欺 民不敢欺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民不敢欺”侧重强调“不敢”,“民不能欺”侧重强调“不能”,“民不忍欺”侧重强调“不忍”。由“子产靠的是亲力亲为,明察秋毫”可知,因为子产明察秋毫,所以民众无法欺骗他。“民不能欺”填入恰当。
第二空,由“子贱注意教化百姓,选贤任能”可知,子贱教化百姓,百姓觉悟提高,因此不忍欺骗他,“民不忍欺”填入恰当。
第三空,由“西门豹……以重典治乱”可知,民众应是畏惧重典,不敢欺骗他,“民不敢欺”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