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3022

发布时间:2023-11-21 0:01     浏览量:8

1、【判断推理】惊涛骇浪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真诚

A:险恶 精诚团结

B:波涛 齐心协力

C:危险 离心离德

D:环境 热肠古道

正确答案:A

解析:代入A项,惊涛骇浪形容险恶的环境,精诚团结形容真诚、诚心诚意、团结一致,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B项,惊涛骇浪本意是描述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齐心协力指认识一致,共同努力,与真诚没有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惊涛骇浪形容环境险恶,可以形容危险;离心离德指思想不统一,信念也不一致,与真诚没有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惊涛骇浪形容的是环境,热肠古道指待人真诚,与真诚是近义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

2、【判断推理】关于确定一项突击性任务的人选,甲、乙、丙三位推荐人的意见分别是:
甲:不是选派小张,就是选派小王
乙:如果不选派小张,就不选派小王
丙:只要不选派小王,就不选派小张
以下几项中,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人意见的方案是:

A:两人都选派

B:两人都不选派

C:选小张,不选小王

D:选小王,不选小张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中甲的话是一个相容选言命题,根据复言命题与其肢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只有在“既不选小张又不选小王”的情况下才为假;乙和丙的话均是假言命题,分别在“不选小张,选小王”和“不选小王,选小张”的情况下为假。因此只有A项能同时满足三人的意见方案。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

3、【判断推理】峰回路转:山穷水尽

A:安居乐业:四海为家

B:比比皆是:一成不变

C:沉默寡言:豪言壮语

D:囫囵吞枣:融会贯通

正确答案:D

解析:峰回路转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山穷水尽比喻陷入绝境。两者为反义关系。
A项,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四海为家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两者不构成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一成不变指固定不变。两者不构成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沉默寡言指不声不响,很少说话;豪言壮语指充满英雄气概的话。两者不构成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融会贯通指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两者为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猫的粪便中含有弓形虫,养猫的人可能会感染上“弓形虫病”。这种病症状跟流感很像,但对少数免疫力低下的人如孕妇,也会有致命的危险。有统计显示,许多养宠物的英国人和美国人患有弓形虫病。弓形虫病还可能通过影响多巴胺的分泌,诱发抑郁和焦虑;患弓形虫病,也可能加剧精神分裂症和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
根据上述描述,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猫本身并不会患弓形虫病

B:不养猫的人不会患上弓形虫病

C:孕妇养猫会导致胎儿的发育畸形

D:猫便处理不当会威胁养猫人的身心健康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题干只提到了猫的粪便中含有弓形虫,无法推出猫本身是否有弓形虫病,错误。
B项,否定前项无法推出否定的后项,由养猫的人可能患上弓形虫病无法推出不养猫的人不会患上弓形虫病,错误。
C项,题干只说弓形虫病对孕妇可能有致命的危险,无法推出是否会导致胎儿发育畸形,错误。
D项,猫便中含有弓形虫,养猫的人处理不当可能会感染弓形虫病,从而影响身心健康,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4题

5、【判断推理】在对待异地高考问题上,甲方认为,异地高考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公平,突破户籍制度的桎梏;乙方认为,异地高考将导致大城市人口恶性膨胀。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不能作为上述双方观点论据的是:

A: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招生制度不合理是教育不公的根源

B:一旦放开异地高考,无法避免“高考移民”泛滥的问题

C:各省高考实行自主命题,要求学生回原籍高考并不公平

D:异地高考操作难度很大,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和事情

正确答案:D

解析:甲观点:异地高考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公平,突破户籍制度的桎梏。乙观点:异地高考将导致大城市人口恶性膨胀。
A项,异地高考能够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招生制度不合理,从而促进教育公平,对甲的观点具有加强作用。
B项,异地高考会出现“高考移民”泛滥的问题,也就会导致大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对乙的观点具有加强作用。
C项,说明要求学生回原籍高考并不公平,从而说明异地高考有助于促进公平,对甲的观点具有加强作用。
D项,异地高考操作难度大,与甲、乙的观点均无关,不具有加强作用。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2题

6、【判断推理】素描:单色:绘画

A:新闻:纪实:文体

B:书签:阅读:工具

C:变脸:表演:艺术

D:色素:食品:添加剂

正确答案:A

解析:素描是一种绘画,其特征是单色。  
A项,新闻是一种文体,其特征是纪实,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  
B项,书签是阅读时使用的一种工具,其特征不是阅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变脸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其特征不是表演,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色素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其特征不是食品,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101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96题

7、【判断推理】(       ) 之于 朋友 相当于 (       ) 之于 婚姻

A:奋斗 金钱

B:战友 同学

C:真诚 爱情

D:友善 勤奋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奋斗和朋友,金钱和婚姻,均没有明显关系,不符。
B项,战友和朋友是交叉关系,但同学和婚姻没有明显关系,不符。
C项,真诚是朋友的基础,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朋友之间关系比较友善,但勤奋和婚姻没有明显关系,不符。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2题

8、【判断推理】某位记者说道:“金钱和幸福是人们苦苦追求的。但是,一个人有钱并不意味着他一定幸福,而一个人幸福也不意味着他一定有钱。我采访过的人中:有的人有钱,有的人幸福,多数人并不同时具备这两者。”
若该记者所述为真,关于他所采访的人中,哪项陈述一定为真?

A:只有少数人既有钱又幸福

B:有钱人比幸福的人要多

C:幸福的人比有钱的人更多些

D:有的人既没钱,又不幸福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根据“有的人有钱,有的人幸福,多数人并不同时具备这两者”可知,多数人不同时有钱和幸福,即只有少数人既有钱又幸福。可以由题干推出,一定为真。
B项,题干中并未涉及有钱人和幸福的人的数量之间的比较,不能由题干推出,不一定为真。
C项,题干中并未涉及有钱人和幸福的人的数量之间的比较,不能由题干推出,不一定为真。
D项,题干中指出“多数人并不同时具备这两者”,但是不能说明有人同时不具备这两者,不能由题干推出,不一定为真。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区级及以上)-考友回忆版第91题,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96题

9、【判断推理】应激本身没有致痛能力,但是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应激与疼痛慢性化的发生正相关,即长期处于巨大压力下的人群,其疼痛症状更易迁延,进而发展为慢性疼痛。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调查结果?

A:长期应激可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使人的疼痛抑制系统的功能被削弱

B:具有焦虑倾向的人,其应激水平往往较高,疼痛慢性化的发生率也会更高

C:吸烟使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对疼痛感知的影响与应激相似

D:如果能有效缓解应激,保持心态平和,疼痛慢性化的发生率将会降低50%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调查结果:长期应激易导致慢性疼痛。
A项,解释了长期应激会导致疼痛慢性化的内在原理,能够支持题干结论。
B项,通过举例说明应激水平高会使疼痛慢性化的发生率高,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题干结论,但与A项相比,没有解释内在原理的支持力度强,排除。
C项,说的是吸烟对疼痛感知的影响与应激相似,并未说明应激是否会导致慢性疼痛,属于无关项,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D项,通过举反面事例来说明缓解应激会使疼痛慢性化的发生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题干结论,但与A项相比,没有解释内在原理的支持力度强,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108题,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103题

10、【判断推理】

大米:大米粥

A:

蜘蛛:蜘蛛网

B:

玻璃:玻璃水

C:

马尾:马尾辫

D:

图书:图书馆

正确答案:D

解析:

大米是大米粥的一部分,二者是组成关系。

A项,蜘蛛吐丝编织蜘蛛网,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玻璃水可用于清洗玻璃,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马尾辫因像马尾而得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图书是图书馆的一部分,二者是组成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99题,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11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