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3007

发布时间:2023-11-19 17:28     浏览量:8

1、【判断推理】竞聘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回报

A:演讲;报酬

B:岗位;补偿

C:连任;投资

D:任期;付出

正确答案:C

解析:代入A项,竞聘的过程中可能有演讲环节,可以用报酬回报别人,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竞聘岗位是动宾结构的短语,回报和补偿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通过竞聘获得连任,通过投资获得回报,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D项,竞聘和任期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付出可能会获得回报,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3题

2、【判断推理】管仲说:“衣食足而知荣辱。”
下面哪一项不是这句话的逻辑推论?

A:只有知荣辱才衣食足,只有不知荣辱才衣食不足

B:衣食不足但知荣辱,或衣食足但不知荣辱

C:衣食不足或知荣辱,而且衣食足或不知荣辱

D:如果衣食足则知荣辱,如果衣食不足则不知荣辱

正确答案:B

解析:管仲的这句话应理解为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等值于“如果衣食足则知荣辱,如果知荣辱则衣食足”,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D项正确;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转化关系,A项正确;根据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的转化关系,C项正确。只有B项与题干不符,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刑警王某从某个杀人现场勘察完毕回到局里。门卫老张问他结果怎么样,王某说知道了杀人犯到过现场。老张知道王刑警在调侃他,因为根本无须王某告诉,他就知道: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一定在现场。
但据此回答,我们可以推知:

A:如果张三案发时在现场,那么他就是杀人犯

B:如果李四不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就不在现场

C:如果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那么他就不是杀人犯

D:即使许六不在案发现场,也有可能是杀人犯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一定在现场”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有效推理规则是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
A项,肯定了后件,无法进行有效推理,排除。
B项,否定了前件,无法进行有效推理,排除。
C项,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是正确的推理,当选。
D项,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该项推理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第一时间”译自英语的“prime time”,它有两个意思,本义指“电台、电视台等受众最多的时间段”,相当于汉语的“黄金时间”;另一个引申义,指“最佳时间或最快并及时的时间”。
下列各项中“第一时间”的用法与上述定义不符合的是:

A:学生们第一时间学会了基本的网络语

B:媒体通过网络第一时间报道会议进程

C:事件发生时,记者积极捕捉第一时间的独家新闻

D:危急时刻,政府主要负责人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时间的定义有两种含义:①黄金时间;②最佳时间或最快并及时的时间。
A项,不属于上述两种含义中的任何一种。
B项,符合①。
C、D两项,符合②。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

5、【判断推理】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A: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D: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诗句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诗句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野径”对 “江船”,“云”对“火”,“俱黑”对“独明”。
A项,出自宋代曾公亮的《宿甘露寺僧舍》,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出自高适的《燕歌行》,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战士”对“美人”,“军前”对“帐下”,“半死生”对“犹歌舞”,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出自李白的《客中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兰陵酒”郁金香般醇浓的香味和琥珀般的光泽,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出自纳兰性德的《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没有运用修辞手法,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

6、【判断推理】富裕起来的这一代中国父母,仍然处在家庭教育的“初级阶段”内,习惯于用物质欲望的满足、用金钱砸下的“抢跑”来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用不肯放手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对教育的重视。快乐对于单纯的孩子而言,实在是很简单的事。有爱心的父母,没有那么多期望与要求,放下怀抱的焦虑感,没有那么多对社会、制度、他人的怨愤,单纯地和孩子在一起,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安全的环境,一起度过快乐美好的一天。
由此可以推出:

A:关心孩子会给孩子带来比金钱更多的快乐

B: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C: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也是爱孩子的一种方式

D:孩子希望父母陪伴而不是把他们送进补习班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细节信息:①习惯于用物质欲望的满足,用不肯放手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对教育的重视;②有爱心的父母,单纯地和孩子在一起,一起度过快乐美好的一天。
A项,根据细节信息②可知,单纯地和孩子在一起,关心孩子会给孩子带来比金钱更多的快乐,可以推出。
B项,根据题干可知并非“赢在起跑线上”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而是通过“抢跑”来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错误的想法,此项无法推出。
C项,题干未涉及孩子有对物质欲望需求的认知,无法推出。
D项,题干未涉及孩子对“补习班”的态度,并非所有“补习班”都是用于“抢跑”,此项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4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92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0题

7、【判断推理】如果王教授是北京大学的教师,又写过许多哲学论文,则他一定是哲学系的教师。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王教授写过许多哲学论文

B:哲学系的教师写过许多哲学论文

C:北京大学的教师中只有哲学系的教师写过许多哲学论文

D:很少有教师写过许多哲学论文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论点:王教授一定是哲学系的老师。论据:王教授是北京大学的教师,又写过许多哲学论文。
A项,只提及王教授与哲学论文的关系,而未涉及王教授与哲学系的老师的关系,属于无关项。
B项,只提及哲学系的老师与哲学论文的关系,而未涉及王教授与哲学系的老师的关系,属于无关项。
C项,只有哲学系的教师写过许多哲学论文,而王老师写过许多哲学论文,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说明王老师是哲学系老师,可以支持。
D项,只提及老师与哲学论文的关系,而未涉及王教授与哲学系的老师的关系,属于无关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

8、【判断推理】数据资料表明:“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实施后,四年级、八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科目和数学科目平均得分确实明显提高了。因此,得出结论:这一教育改革法案在美国各地中小学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对上述论证的质疑力度最弱?

A:十二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科目平均得分在同一时期出现了明显下降

B:只关注英语阅读和数学成绩的变化,并把它作为评价教育改革成果的标志,这是很片面的

C:改进教育体制确实很难,想要在这个带有极大惰性的庞大官僚体制上作一番改动,需要大量金钱、努力和时间

D:四年级、八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科目和数学科目平均得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逐年按基本相同的比例提高,这种状况早在法案通过前就出现了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由“法案实施后,四年级和八年级的英语和数学科目平均分提高”得出教育改革法案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A项,指出十二年级的英语阅读科目明显下降,质疑了法案的成就。
B项,指出单纯看英语阅读和数学科目成绩的变化是片面的,因此也能够有力地质疑法案的效果。
C项,属于无关项,不能够质疑。
D项,指出这两项科目成绩的提高,在法案实施前就已经开始了,因此也能够质疑。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

9、【判断推理】甲、乙、丙三个贪官在狱中同住一室,谈及自己所犯的罪,个个都悔不当初。三人经过一番推心置腹,对各自所犯罪行都心知肚明。
甲说:“如果我贪污,那么乙也贪污;如果我走私,那么丙也走私。”
乙说:“如果我泄密,那么丙也泄密;如果我贪污,那么甲也贪污。”
丙说:“如果我泄密,那么甲也泄密;如果乙走私,那我可不走私。”
监狱长说:“贪污、泄密、走私三种罪行,每种都至少被其中一人所犯;有两人所犯罪行完全相同;有一人仅犯一种罪。”
如果上述言论均为真,下列选项肯定为的是:

A:甲至少犯贪污罪

B:乙没有走私

C:丙没有泄密

D:甲与丙罪行相同

正确答案:C

解析:将三人的话进行整理可得:①甲贪污⇒乙贪污⇒甲贪污;②甲走私⇒丙走私⇒乙不走私;③乙泄密⇒丙泄密⇒甲泄密。
因每种罪行都至少被其中一人所犯,那么甲一定泄密了,否则将没有人泄密。当甲和丙犯贪污、泄密、走私罪,乙犯贪污罪时,符合题干条件,此时A、B、D三项均可以为真。如果C项为真,即丙没有泄密,那么乙和丙都没有泄密,因有两人所犯罪行完全相同,那么乙、丙所犯罪行完全相同,此时无论谁犯什么罪行,都会和题干条件产生矛盾,C项必然为假。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

10、【判断推理】陈老师在手上用钢笔写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一人的名字,然后他握紧手,让甲乙丙丁四人猜猜他写了谁的名字。甲说:“是丙的名字。”乙说:“不是我的名字。”丙说:“不是我的名字。”丁说:“是甲。”陈老师说:“你们四人中只有一人猜对了。”
陈老师写了哪位同学的名字?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正确答案:B

解析:甲的话“是丙的名字”和丙的话“不是我的名字”为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由只有一人猜对,则乙和丁都猜错,由乙的话为假可知陈老师写的是乙的名字。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