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专项常考题集2979

发布时间:2023-11-15 19:17     浏览量:32

1、【常识判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景象,这个传统节令是:

A:中秋

B:清明

C:元宵

D:七夕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词(《青玉案·元夕》)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所作,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3题

2、【常识判断】关于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伤害乙后,警察赶到。在警察将乙送医途中,车辆出现故障,致乙长时间得不到救助而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B:甲违规将行人丙撞成轻伤,丙昏倒在路中央,甲驾车逃窜。1分钟后,超速驾驶的乙发现丙时已经来不及刹车,将丙轧死。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C:甲向乙的茶水投毒,重病的乙喝了茶水后感觉更加难受,自杀身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D:甲以杀人故意向乙开枪,但由于不可预见的原因导致丙中弹身亡,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C

解析: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的非常明确的,但是如果在行为人的行为实施以后,介入了第三者或者被害人的行为而导致结果发生,此时,还要进一步判断,要考虑行为人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介入情况的异常性大小以及介入情况对结果发生作用的大小。
A项错误。警察的介入并且因警车出现事故导致乙长时间得不到救助而亡,阻断了甲乙之间的因果关系。
B项错误。甲驾车逃窜,1分钟后,超速驾驶的乙发现丙时已经来不及刹车,将丙轧死。丙的昏倒是甲造成的,甲的行为使丙处于高度危险中,因而甲与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C项正确。乙是因为自杀身亡,其介入情况直接导致结果发生,并非甲的投毒行为直接造成,所以他的死亡与甲没有因果关系。
D项错误。甲的开枪行为直接导致了丙的死亡,两者具有因果关系。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

3、【常识判断】在催化剂中,能够使化学反应加快速度的称为正催化剂,使化学反应速度减慢的称为负催化剂。下列属于负催化剂的是:

A:为防止食物油脂酸化而加入的没食子酸正丙酯

B:在分解氯酸钾制备氧气实验时加入的二氧化锰

C:在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备氧气时加入的硫酸铜

D:在大雪后为促使积雪融化而在马路上撒下的盐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正确。在食用油脂里加入0.01%~0.02%没食子酸正丙酯,就可以有效地防止酸败。没食子酸正丙酯是一种负催化剂(也叫作缓化剂或抑制剂)。
B项错误。在分解氯酸钾制备氧气实验时加入的二氧化锰,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为正催化剂。
C项错误。硫酸铜能加快锌和稀硫酸的反应,属于正催化剂。
D项错误。融化反应不是化学反应。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常识判断】下列典故的发生年代与“破釜沉舟”最接近的是:

A:围魏救赵

B: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C:卧薪尝胆

D: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正确答案:B

解析:“破釜沉舟”出自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指的是秦末起义时期的巨鹿之战。
A项不选。“围魏救赵”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指战国时期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的典故。
B项当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打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的典故。该典故发生于秦刚刚灭亡后的楚汉相争时期。
C项不选。“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指的是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反(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D项不选。“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左传·闵公元年》,指的是春秋时期庆父乱政,齐国大夫仲孙湫说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以上四个典故,A、C、D三项的典故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与“破釜沉舟”较远;B项的典故发生在楚汉相争时期,与“破釜沉舟”最接近。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78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8题

5、【常识判断】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并呈阶梯状分布,这对河流、气候、交通和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下列说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A: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造成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

B:冬季南北温差大,超过50摄氏度

C:横亘于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D:长江、黄河等大河自西向东沟通了我国东西方向交通,方便了沿海内陆的经济联系

正确答案:A

解析:我国陆地主要是由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而形成的,A项说法错误;由于我国南北纬相差较大,导致我国南北温差大,尤其是冬季,温差最大可达50℃以上,B项说法正确;我国总体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以我国各大重要山脉作为分界线,山脉横贯南北,严重阻碍了东西交通,C项说法正确;我国西高东低的总体地势,使得我国河流呈现自西向东的流向,在东部入海,方便了沿海内陆的经济联系,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为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常识判断】地球上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关于矿产,以下认识不正确的是:

A:最坚硬的矿石是金刚石,最软的矿石是石膏

B:砂岩按照砂粒直径划分为微粒、细粒、中粒、粗粒和巨粒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由动植物的遗体演变而成

D:大多数矿物是在熔融的岩石或炽热的熔体冷却结晶时形成的

正确答案:A

解析:A选项错误。最坚硬的矿物质是金刚石,最软的矿物质是石墨。二者都由碳元素构成,但因为碳的化学排列、组合方式不同,所以引起了质变,造成了根本性质的不同。从而使得一方为最硬矿物质,另一方则完全相反。
B选项正确。按砂粒的直径划分,砂粒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微粒砂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粗粒砂岩、巨粒砂岩。
C选项正确。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由死去的有机物和植物在地下分解形成的。
D选项正确。熔融的岩石或炽热的熔体在从地下上升时温度会不断下降,当温度低到某种矿物的熔点时便会形成该矿物结晶,因此随着温度的持续下降,岩浆中所有的成份都会形成一系列的矿物。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

7、【常识判断】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客户存款属于:

A:负债

B:资金

C:资产

D:权益

正确答案:A

解析:银行负债是银行由于受信而承担的将以资产或资本偿付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债务。存款、派生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负债。因此,客户的存款对于银行来说是负债。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8题

8、【常识判断】有清代学者在讨论唐诗时写道:“唐人作诗,惟适己意,不索人知其意。”在讨论宋诗时写道:“宋人作诗,欲人人知其意,故多直达。”下列诗句为唐朝人所作的是:

A: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C: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正确。A项诗句为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滁州西涧》。《滁州西涧》是一首写景七绝。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B项错误。B项诗句为宋朝诗人杨万里所作《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C项错误。C项诗句为南宋朱熹所作《观书有感》。这首诗借景喻理,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
D项错误。D项诗句为北宋王安石所作《登飞来峰》。用诗歌阐述政治、学术见解,议论时事,评说历史,这是宋诗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该诗在描写景物中,含有深刻的理趣。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细写山中之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山上“千寻塔”的最高层,抒写心中的感受。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9、【常识判断】下列与古代政治制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唐朝的决策机构为军机处

B:宋朝的最高行政机构为中书省

C:明朝废除了中书省,设置内阁

D:元朝在地方一直设置有节度使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说法错误。唐朝中央政府的体制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工制衡,共同组成最高政权机关。三省的长官集体出任宰相,相权分散,共同对皇帝负责。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长官为中书令,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是审议机关,长官为侍中,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尚书省是执行机关,长官为尚书令,负责执行政务,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
B项说法错误。宋朝时,设置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宋朝为制约相权,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朝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C项说法正确。明朝为加强君权,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把丞相的权力分给六部,由六部的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并设置内阁及锦衣卫、东厂等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内阁是明朝初年设立的咨政机构,后来随着权力的逐渐增大,成为明朝行政中枢。
D项说法错误。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它的设立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节度使是唐朝开始设置的地方军政长官。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题

10、【常识判断】下列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废除科举制度后,清政府开始向欧美派遣留学生

B:甲午海战失败后,清政府在汉阳设立兵工厂

C: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创办杂志

D:《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通商口岸设立海关

正确答案:C

解析:从19世纪70年代起,因办“洋务”的需要,清政府开始成批派遣学生出国留学。1905年清廷又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出国留学遂成为知识分子的一条出路,A项错误;汉阳兵工厂是晚清时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到湖北后主持创办的军工制造企业,原名湖北枪炮厂,于1892年动工,1894年建成。甲午海战发生在1894年,B项错误;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到日本后不久,他便联系志向相投人士,筹划出版刊物,以此继续宣传改良思想。梁启超联合其它同仁,在日本横滨出版了《新民丛报》第一号,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设立海关,D项错误。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