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尽管幼儿园老师反复叮咛,我的孩子总难以养成临睡前刷牙的习惯。我做出样子,希望他能模仿;我给他讲道理,临睡前刷牙甚至比清晨更重要,但总难以奏效。后来,我在他临睡前给他讲一个故事,并要求他听故事前去刷牙。几周后,每天晚上临睡前,只要我一拿起故事书,他就会立即去刷牙。
以上对上述家长意见概括最恰当的是:
A: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家长应学会这一点对孩子进行有益的诱导
B:家长在教育幼儿方面比幼儿园老师更有效,是因为他们对孩子更具爱心
C:榜样比说教对幼儿更有效
D:孩子的习惯是靠重复某个行为养成的,即使他们并不理解这一行为的意义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我做出样子,希望他能模仿;我给他讲道理,临睡前刷牙甚至比清晨更重要,但总难以奏效”可知C项是错误的。A项观点过于片面。B项观点不能由原文推出。D项概括最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孩子大多是被学校忽视的艺术家,但这并不否定命题绘画的重要性。实际上,命题绘画与自由发挥是相辅相成的。前者训练的是孩子们的逻辑性和观察力,而后者培养的是他们的敏感性和平衡感。法国评论家安德烈·马尔罗曾说过:“孩子既是艺术家,又不是艺术家。因为此时的他们被自己的天赋所支配,而并非他们在支配天赋。”
安德烈·马尔罗在此最想表达的观点是:
A:单凭天赋是不能成为艺术家的
B:孩子的天赋可能大多被忽视了
C:孩子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天赋
D:学会支配天赋才能成为艺术家
正确答案:D
解析:安德烈·马尔罗说孩子既是艺术家,又不是艺术家,是艺术家是因为他们有着艺术家的天赋,不是艺术家是因为他们被天赋所支配,而不是他们在支配天赋。由此可见,安德烈·马尔罗在此最想表达的观点是只有学会支配天赋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从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历史阶段的流行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时代的镜像。“抗美援朝,大跃进,大炼钢铁,上山下乡,样板戏”等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反映新中国成立初到“文革”结束的时代特征。“下海,商品经济,摸着石头过河,特区”等词语的出现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思想的大转变。进入90年代后,“ok!酷,粉丝”等外来词汇的音译或直接使用充分体现了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郁闷,杯具,给力,蓝瘦香菇”则表达了人们复杂多元的情绪倾向。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社会结构调整提供了流行语的发展空间
B:流行语往往是可变的,流行是短暂的,影响面是广泛的
C:流行语既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远避和猎奇的强烈表现
D:流行语是时代价值观的表征,反映着社会群体的普遍心态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开篇说明观点,即流行语是时代的镜像,体现时代特征。接着分别举出从新中国成立初到“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初期和90年代后的流行语例子,说明流行语反映了社会群体的普遍心态,是时代的镜像。D项是对首句观点句的同义转述。A项“社会结构调整”在文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没有涉及流行语和时代的关系,排除。C项“对真善美的追求”在文中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
4、【言语理解】有人说,民主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重要的是旋转的过程。离开了这个过程,民主的陀螺就会倒下。就民主决策而言,正确的决策结果自然会给人们带来希望和信心,而决策的过程,对人们凝聚信心的影响更大。
这段文字中的比喻意在强调:
A:民主决策过程对民主的重要性
B:只有通过民主决策,才能凝聚信心
C:决策过程中的民主,是广泛的社会参与
D:有效的参与过程,便是凝聚信心的过程
正确答案:A
解析:题目问的是“民主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重要的是旋转的过程”这个比喻所强调的内容。由文段最后一句可知,作者重点阐述的是民主决策的过程比正确的决策结果对人们信心的凝聚影响更大,即强调过程对民主的重要性。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在社会经济尚不发达时,传统建筑遭受的主要是自然的破坏。而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人们急于改变物质生活条件,忽视精神生活的需要,对传统建筑的人为破坏大大超过自然的破坏。待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价值观起了变化,进而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时,传统建筑将重新受到重视。但是传统建筑是不可再生的,任凭今后有多么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已遭受破坏而不复存在的传统建筑及其历史环境来说,留下的只能是无法挽回的遗憾。
以上文字主要想说明:
A:传统建筑的保留是一种精神生活的需要
B: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
C:对于传统建筑来说,人为破坏的程度往往大于自然的破坏
D: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建筑的破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说,在经济不发达时,传统建筑主要遭受自然的破坏;接着用“而”转折,说明在经济发展起步期,传统建筑主要遭受人为的破坏;最后说“待到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才开始重新重视传统建筑,但是因为传统建筑的不可再生,被破坏的已无法挽回。故文段意在说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B项正确,当选。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6、【言语理解】________________。攀登者需要从海拔2300米的澜沧江边开始,攀爬至高度为4400米的主峰卡瓦格博峰。这个距离对攀山者的体能是一个极难突破的极限。在这个路程中,平均每隔1000米,地势就上升400米,从而形成一道道几近垂直的坡面。山坡上冰川、冰瀑区、冰裂缝处处可见,险象环生。在梅里雪山上,刚刚还阳光普照,瞬间便是彤云密布,狂风大作,飞雪覆盖,冰崖崩塌。因此梅里雪山至今未被尘世沾染,是真正意义上的“圣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梅里雪山以其巍峨险峻而闻名于世
B:梅里雪山一年四季的雪景都不一样
C:梅里雪山至今仍是人类无法征服的圣地
D:梅里雪山吸引了无数中外的攀登者
正确答案:C
解析:空缺处句子在首句,很可能是文段的总起句。后文主要介绍了梅里雪山的攀登难度,并总结说“梅里雪山至今未被尘世沾染”。故横线处的句子也应体现梅里雪山未被征服之意,C项最契合文意,且能与文段尾句形成前后呼应。
A项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不能概括文段。B、D两项无中生有,从文段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中国的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体的落成为何引起海内外的热烈关注?原因有三,一是看得远。作为目前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在理论上可以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二是很灵活。FAST的索网结构可以随着天体移动变化,极大提升观测效率。三是高精度。FAST射电望远镜的结构,处处都是毫米级精度要求;用来编织索网手臂般粗细的钢缆,加工精度都被控制在1毫米以内;最终的天线精度是3毫米,小面板的制造精度是1.5毫米。这一切意味着我们将能倾听来自宇宙更深处的声音,观测宇宙更隐蔽的奥秘。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一项是:
A:海内外热烈关注中国的FAST
B:走近中国FAST走进宇宙深处
C:中国的FAST有三大过人之处
D:一起倾听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由“中国的FAST主体的落成为何引起海内外的热烈关注”引出话题,接着从看得远、很灵活、高精度三方面解释了引起关注的原因,末句点明中国的FAST主体落成的意义——我们将能倾听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观测宇宙更隐蔽的奥秘。B项“走近中国FAST”对应三大过人之处,“走进宇宙深处”指出了成果的意义,且“走近……走进……”的表述作为标题更吸人眼球,B项正确。
A项强调海内外关注,是引出中国FAST特点的内容;C项强调三大过人之处,体现不出这一成果的意义。D项未提到“中国FAST”这一论述话题。排除A、C、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3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8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3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8题
8、【言语理解】2.本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试用瑞士化学家缪勒发明的滴滴涕。正当人们庆幸自己找到置害虫于死地的高效农药时,害虫的天敌也近乎绝迹了。同时,由于滴滴涕的残毒可以长期累积,已经引起遗祸无穷的世界性公害。
上面一段话说明的道理是:
A:如果使用不当,高效农药的应用也会带来世界性公害
B:滴滴涕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对人类有害无益的农药
C:滥施高效农药对害虫的天敌也会造成毁灭性灾难
D:某些科学成果是把“双刃剑”,对其利用需持谨慎态度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的“使用不当”一词明显错误,依据题意高效农药本身的缺陷导致其带来世界性公害,而不是使用不当的结果;B项太过绝对,题干中“置害虫于死地的高效农药”说明还是有益处的,C项太过片面“滴滴涕的残毒可以长期累积”才是造成毁灭性灾难的原因,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简洁精辟、意义完整、结构定型的成语被滥用谐音篡改得面目全非;任意生造的各种时髦语言花样别出,让人摸不着头脑;错字、别字屡屡见诸书籍、报刊和电视……此种情形令人 。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悚然
B:惘然
C:悻然
D:愕然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中四个选项均为“然”类后缀词,故只需辨析它们前面表示基本义的字词。“悚”指害怕;“惘”指疑惑,不知所措;“悻”指怨恨,愤怒;“愕”指惊讶、不满。句意为胡乱使用语言的现状令人吃惊、不满,四个选项中“悚然”“惘然”词义不符,“悻然”词义太重。只有“愕然”与句子语意相符。故本题答案为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 我们能够根据自己对历史的体会或自己对某种社会政治观念的信仰而自由地选择某种立场和倾向的史学理论,然后努力向前挖掘, 我们必定会形成一种逻辑上较为一贯的理论“体系”(内在体系), 也就可以在史学领域展开切实的交流和论辩等, 推动史学理论走向健康有效的发展状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 那么 从而
B:假如 那么 无疑
C:虽然 但是 从而
D:尽管 但是 因而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句意可知,第一空与第二空应填入一对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排除C、D两项。第三空应填入表示顺承关系的关联词,“从而”表示因果顺承,而“无疑”不是关联词,排除B。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