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947

发布时间:2023-11-10 17:35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进入21世纪,中国的媒体事件频发。媒体对事件的关注程度和方式决定了公众的态度和事件的发展。人们所看到的已经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经过媒体把关后的媒体事件。随着网络的兴起,媒体事件更是集中地以网络事件的形式表现。在网络事件中,网民是网络舆论和网络监督主体。他们的触角遍布社会各个角落,时时处处监督着政府和官员的一举一动。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不符的是:

A:网络监督呈现出广泛性和普遍性

B:网络对社会舆论有重大影响

C:媒体事件可能不是事件本身

D:网络监督比传统手段更有效率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由“进入21世纪,中国的媒体事件频发”可得出。
B项,由“媒体对事件的关注程度和方式决定了公众的态度和事件的发展”可得出。
C项,由“人们所看到的已经不是事件本身”可得出。
D项,文段并未将网络监督与传统手段的效率进行对比,故D项与文段表述不符。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1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50题

2、【言语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也深刻影响着艺术创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之间融合发展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获得巨大改善。①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模式也在逐渐趋同。②类似的生活模式导致类似美术作品的出现。③以此解释艺术创作趋同的现象,似乎有其合理性,但必须意识到,艺术绝不是机械地反映生活。④仅仅把目之所见的生活片段记录下来,固然是对生活的反映,但只是浅层次的再现,说明作者对生活的理解还很肤浅。
“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是文中的一句话,其最恰当的位置是:

A:①

B:④

C:③

D:②

正确答案:C

解析:提问方式中的“艺术是生活的反映”说的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逐一分析四个句子,由③中的“但必须意识到,艺术绝不是机械地反映生活”可知,③句说的也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故③处填入“艺术是生活的反映”,话题衔接最紧密。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52题

3、【言语理解】(1)泛珠合作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大潮的产物,是顺应   之举。
(2)这对大熊猫可能安家宝岛,繁衍子孙,   时要特别考虑它们之间没有亲缘关系。
(3)无论是人物刻画还是场景描写,它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没有了斧凿的痕迹。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时势 挑选 着实

B:时事 遴选 着实

C:时事 挑选 委实

D:时势 遴选 委实

正确答案:D

解析:时事:当代的事情,特指近期的国内大事。时势:当时的情势或趋势。结合题意可知(1)选“时势”比较恰当。遴选:慎重地选拔,谨慎地选择。由句中的“特别考虑”可知选择大熊猫须非常谨慎,故(2)用“遴选”更贴合句意。故本意答案为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追求与放弃都是正常的生活态度,有所追求就应有所放弃。有价值的人生,需要开拓进取、成就事业,但更要懂得正确和必要的放弃——这不是一种      ,而是一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淡漠 豁达

B:无为 境界

C:退却 智慧

D:无奈 自信

正确答案:C

解析:“追求”与“放弃”,一“进”一“退”,相互对应,故第一空填“退却”最合适。“懂得正确和必要的放弃”是一种“智慧”,而非“自信”。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很多貌似过时的史学争论所代表的其实是一种力求接触人类最大多数的努力。想想有多少人已经消失在过去,他们在人数上远比如今生存在地球上的后代更多。最令人激动、最有创意的历史研究应该挖掘出事件背后那些人们所经历和体验过的人类生存状态。这类研究有过不同的名字——心态史、社会思想史、历史人类学或文化史,不管什么标签,目的只有一个,即理解生活的意义:不是去徒劳地寻找对这一伟大哲学之谜的终极答案,而是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将研究聚集于下层百姓的日常生活及其意义世界

B:要到前人的日常生活与思想观念中去探求和了解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C:寻找和掌握社会发展必然规律并以这种“客观真理”来解释和改造社会

D:相信过去的人们以自己特殊的生存策略开辟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无限可能性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过去的史学争论是力求接触人类大多数的行为,然后说历史研究应该挖掘出先前人们经历过的生存状态,并指出这类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理解生活的意义。由冒号可知,其后句子是对如何理解生活意义的具体阐述。B项正是深入前人的生活去理解前人的经历和生活状态,由此理解生活的意义。填入符合题意。A项“下层百姓”文段未提及,排除。C项所说的“社会发展必然规律”“以客观真理改造社会”无中生有,排除。D项说过去的人们开辟了生活方式的无限可能性,与文段无关,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避讳,是中国古代十分突出的文化事项。有一套严密的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避讳”释为:“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或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长辈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叫做避讳。”古代的社会风习、心理、意识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尊古卑今等等。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风习依然存在,渗透到了国民   之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规则 性格

B:规定 品格

C:规则 品格

D:规定 性格

正确答案:A

解析:

“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可以是成文条例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规定”是对某一事物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的决定。本题“避讳”内容是君主或长辈的名字不能直接说,这属于需要共同遵守的事项,故要用“规则”,且常用搭配为“严格”的“规定”,“严密”的“规则”。先排除B、D项。“性格”是人惯性的思维方式,“品格”是指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和风格,第二空主语是“国民”,而文段没有提及品行方面的意思,故当用“性格”。故答案为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从陆地到天空,从恐龙到鸟类,生物的生态习性发生了巨大改变,身体结构也有了天壤之别。若非有一系列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物种让人________,即便熟读《物种起源》,笃信达尔文的演化理论,也仍然会对“恐龙是鸟类的祖先”的说法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置可否 不以为然

B:心服口服 置之不理

C:无可辩驳 充耳不闻

D:眼见为实 将信将疑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第二空,由“即便……也……”的句式可知,如果没有过渡物种,人们就算读了《物种起源》也会怀疑“恐龙是鸟类的祖先”的说法,所填词语应表怀疑、不彻底认同之意。“置之不理”指放到一边不理睬,强调态度冷淡。“充耳不闻”形容对别人的话或外界事物不予理睬。两者均未体现怀疑之意,排除B、C。再看第一空,句意为一系列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的过渡物种让人相信“恐龙是鸟类的祖先”的说法。“不置可否”指不明确的表态,既不说对,也不说不对,填入此处与句意不符,排除A。“眼见为实”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填入形容人们看到过渡物种才相信“恐龙是鸟类的祖先”的说法,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27题

8、【言语理解】优化政务服务,不能与提速画等号;办事提速了,不意味着优化的工作就________、可以歇歇脚了。提速是服务优化的表现和结果之一,根本在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能力。如果为了提速而提速,只追求办事速度,那就是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水到渠成 买椟还珠

B:功成名就 喧宾夺主

C:大功告成 本末倒置

D:坐享其成 故步自封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句中表达的是办事提速了,不意味着优化的工作就完成了,可以停止了。“功成名就”指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适用对象为人,不能为工作,排除B。“坐享其成”指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劳动的成果。不含有工作完成的意思,排除D。第二空,“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由“根本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只追求办事速度”可知,此处说的是搞错了优化政务服务的根本,“本末倒置”填入更恰当,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今天,科技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人们难以脱离科技成果,退回到现代科技之前的生活状态中。但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一些科技成果常常携带着________的后果,可能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昭然若揭

B:不言自明

C:毋庸讳言

D:难以预测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末句“可能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中“可能”表示一种不确定性。选项中只有“难以预测”能与“可能”呼应体现科技成果带给人类生活的不确定性。“昭然若揭”多形容罪行被揭露。“不言自明”指不用表述就能知道这个动作、语句、文章的意思,浅显易懂。“毋庸讳言”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三项词义均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题

10、【言语理解】在传统单位制社区中,社区居民彼此熟悉,整个社区类似于社会学家所言的“熟人社区”。但伴随改革开放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社区尤其是商品房社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社会空间,其业主多是因产权而成为邻居。与过去的单位制熟人社区相比,陌生人社区在成员构成、空间结构以及社会秩序维系机制等方面呈现出诸多不同。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讨论的问题是:

A:传统单位制社区的新发展

B:陌生人社区的建设治理

C:商品房社区的社会空间拓展

D:熟人社区的改造与优化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末句指出,与过去的单位制熟人社区相比,陌生人社区在成员构成、空间结构以及社会秩序维系机制等方面呈现出诸多不同,由此可知,文段论述的落脚点在“陌生人社区”上,选项中与此相关的只有B。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