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943

发布时间:2023-11-10 1:31     浏览量:26

1、【言语理解】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是国家核心战略资源和社会重要财富。2021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在数字经济时代,安全是前提,更是基座。确保数据安全成为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活力、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手段。
接下来最不可能讲的是:

A: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B:多措并举保障数据安全

C:通过立法保障数据安全

D: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全场景保护数据安全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的重要性,然后引出数据安全的话题,强调了数据安全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意义。尾句提出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根据话题一致原则,下文最有可能围绕如何保障数据安全给出解决对策。
B、C、D三项均与对策相关,都可能在下文论述,排除。A项论述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在本文已有相关论述,不属于下文话题,故最不可能在下文论述。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2014年6月23日,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将________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官员介绍,“重典治乱”成为本次修法的主导思想,将设立最严格的程序________法律制度,建立最严格的法律责任制度,大幅提高企业违法成本,政府失职将被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递交 监视 训责

B:提交 监管 问责

C:提交 监管 谴责

D:交付 监督 审问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交付”是物权法中的术语,是指将标的物或所有权凭证的占有移转给受让人的法律事实。不能用于提请审议法律草案的语境,排除D。
第二空,对应于“食药监管总局”,“程序监管法律制度”恰当,且“程序监管”为习惯搭配,排除A。
第三空,句中是说通过法律手段对政府的失职行为进行追责,“谴责”一般是舆论或道德层面的,此处应填“问责”。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3、【言语理解】过去有人认为,犯罪是因为罪犯心理不健全或对社会感到疏离等原因而从事犯罪行为,因此不能凭借惩罚来阻止。不过,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多数罪犯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理性选择。这种分析方法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司法审判都形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现在,如果法官和立法者对犯罪采取宽松的态度,就会引起民众强烈不满。由此可见,很多人也开始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诠释犯罪行为了。
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大多数罪犯都是理性的

B:心理性或社会性因素是犯罪的主要原因

C:微观经济学改变了很多人对犯罪的看法

D:用微观经济学诠释犯罪行为更为科学

正确答案:C

解析:A、B两项仅仅是对犯罪原因的分析,没有提及微观经济学这一关键信息,排除。D项中的“更为科学”在文段中没有体现,属无中生有,排除。故答案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人文关怀是儒学精神的重要体现。孟子曰“仁者爱人”“恻隐之心,仁也”,反映出“仁”的核心意义即自爱、爱人、互爱。儒家思想主张人与人之间应互爱互助,而晋商尤其注重行义举、做善事。他们在积累了一定财富之后,往往会以购义田、建学校、办赈灾等形式行义举、做善事,也会在灾荒时平价售粮或捐建粮库,还对当地官学、私学予以慷慨捐赠或不惜巨资办学兴教。从晋商乐善好施的种种行为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他们经营理念中“仁”的存在。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晋商的财富观念秉承了儒学精神

B:仁爱是儒家的核心理念

C:回馈社会使财富更有意义

D:晋商对当地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阐述了儒家思想中的人文关怀。然后指出晋商非常注重儒家思想中的互爱互助,其后具体列举了晋商行义举、做善事的事例。最后以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晋商经营理念中“仁”的存在作为结尾,由此可以推出晋商的财富观念秉承了儒学精神的结论,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B、C两项脱离了文段的论述对象“晋商”。D项没有点出晋商与儒家精神的关系。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7题

5、【言语理解】在评价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时候,如果抽象地论证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或者具体地罗列改革开放的成就,都难以统一思想。因为有人同样可以罗列许多存在的问题,并同改革开放前做简单对比,________甚至否定客观结论。因此,要从大处着眼,用历史的眼光来________,把这“30年”放到“两个100年”的历史大背景中去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怀疑 衡量 探讨

B:质疑 评判 考察

C:反思 评价 考量

D:猜疑 分析 研究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甚至”可知,应填入表示不认可但程度比“否定”一词轻的词语,而“反思”并不具有不认可的意思,排除C。“猜疑”指猜测怀疑,对于改革开放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不需要猜疑,排除D。
第三空,“探讨”指探索研讨,多用于抽象的命题。“考察”指实地观察调查或细致深刻地观察,多用于具体的事件。在“两个100年”的历史背景中评价“30年”的事实,“考察”的客观性更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3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34题

6、【言语理解】当代人类学研究认为,文化具有某种人格气质。它往往选择一种气质或融合几种相关的气质,并且把这种选择“专断”地糅进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而在学术和艺术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文化气质论给中国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照。如果我们的视野从“美学”扩延至“审美文化”范畴并且假定中国审美文化具有某种特殊气质,那么对这种气质的类型、构造、成因、背景等等的探究和识别,无疑会拓展出一种新的学术疆域
这段文字中“新的学术疆域”最有可能是指:

A:中国美学的文化根源

B:中国审美文化的流变

C:中国审美文化的差异

D:西方美学对中国的影响

正确答案:A

解析:由“这种文化气质论给中国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照”可知,“新的学术疆域”指的是“中国美学研究”范畴的。B、C两项均围绕“中国审美文化”展开,D项说的是“西方美学”,均表述错误。“类型、构造、成因、背景”属于“文化根源”范畴,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7、【言语理解】求木之长者,必________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________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________其德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积 浚 固

B:固 积 浚

C:固 浚 积

D:浚 积 固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句子出自唐朝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第一空,对应“木”“根本”,应选“固”。
第二空,对应“流”“泉源”,应选“浚”。
第三空,对应“思国”“德义”,“积”最恰当。由此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依次为“固”“浚”“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题

8、【言语理解】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

B: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C:新形势下亟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D: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

正确答案:C

解析:材料首先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接着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令人堪忧的现状。故作者意在说明的是要改变不理想的现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中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对应的是“新形势”,故答案选C。A项“新思路”文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新问题”的表述过于笼统,文段主要针对的是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本题在C、D项之间存在争议。选D的理由是,题目问的是“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而不是问作者的写作意图,而C是作者的意图,所以选D。这个题目比较特殊。2008年以前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命题人喜欢在提问方式上设置陷阱,要求考生能区分“文意概括”题和“主旨意图”题,从这一命题特点来判断,该题所设置的正确答案很有可能为D。但后来这种命题特点日益淡化,从近两年的考题来看,“文意概括”与“主旨意图”这种提问方式的区别已经不再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查点,也就是说现在的题目,同一道题,不会出现提问的是“意图说明”就选A,若换成“对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就选B的现象,且大部分“概括”题考查的仍然是考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这一点考生需把握好。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随着春节临近,各大互联网企业推出的五花八门的“手机抢红包”活动再度引发各界关注。专家表示,作为近年来迅速兴起的一项“全民指尖新年俗”,手机红包已成为当前几大互联网巨头的战略要地;而愈演愈烈的“红包大战”,实质则是互联网巨头都不愿错过的一场用户之战、移动支付地位之战、生态场景之战。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手机抢红包”内置的利益链

B:互联网企业黏住用户的新方式

C:红包大战背后的互联网巨头之争

D:手机红包缘何成为“全民指尖新年俗”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手机抢红包”的话题;然后以“专家表示”表明手机红包已成为几大互联网巨头的战略要地;最后以“实质则是”指出红包大战的实质,即红包大战的背后是互联网巨头的用户之战、移动支付地位之战、生态场景之战。由此可见,文段意在说明的是红包大战的实质,标题应涵盖此内容,对应C。
A项,“内置的利益链”文段未提及,排除。
B项,“黏住用户的新方式”表述笼统,未提及文段主题词“红包大战”,排除。
D项,文段并未提及手机红包成为“全民指尖新年俗”的原因,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9题

10、【言语理解】16.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软实力竞争时代,单靠粗放式的资源消耗、廉价劳动力来换取硬实力发展的模式已经(       )。

A:难乎其难

B:微乎其微

C:难以为继

D:难辞其咎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已经进入软实力竞争时代”、“单靠”可知,硬实力的城市发展模式不能再继续施行。难以为继:难于继续下去,契合句意,当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