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识判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这句诗描写的现象是:
A:地球自转
B:地极移动
C:昼夜交替
D:地球公转
正确答案:A
解析:赤道的周长是40000千米,合计八万里,由于地球自转,其周期是一天24小时,即坐地日行八万里。“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常识判断】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对联最有可能出自: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正确答案:D
解析:从对联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副对联的作者对于白话文十分的推崇,对于文言文则甚是厌恶。这种推崇白话文,抵制文言文的做法最盛行的时期就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故本题答案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常识判断】新冠肺炎、禽流感、炭疽热、人间鼠疫都是一些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引起这些传染病的致病微生物分别是:
A:病毒、细菌、病毒、细菌
B:病毒、病毒、细菌、细菌
C:病毒、病毒、病毒、病毒
D:细菌、细菌、细菌、细菌
正确答案:B
解析: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间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故本题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常识判断】地球上生物的种类极其丰富,从表面上看,不同的生物之间似乎并没有相同之处,但其实所有的生物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以下不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由单细胞构成
B:需要能量才能生存
C:具有生命周期
D:新陈代谢
正确答案:A
解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A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
5、【常识判断】农民常常把草木灰撒在农田里,因为草木灰可以作为一种: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氨肥
正确答案:C
解析: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K2CO3),可作为钾肥。草木灰肥料因草木灰为植物燃烧后的灰烬,所以凡是植物所含的矿质元素,草木灰中几乎都含有。其中含量最多的是钾元素,一般含钾6%~12%,其中90%以上是水溶性,以碳酸盐形式存在。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常识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关于中国粮食生产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B: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C:我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9亿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80%
D: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
正确答案:C
解析:A、B两项说法正确。2022年,我国全国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13731亿斤),比2021年增加368万吨(74亿斤),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C项说法错误。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
D项说法正确。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20%)的人口。事实证明,想要端牢饭碗,就得保护好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常识判断】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反应的是: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蜡炬成灰泪始干
C:玉不琢不成器
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正确答案:B
解析:蜡烛经过燃烧后有新的物质产生,发生了化学变化。“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灰”是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色)和一些蜡烛中杂质燃烧后的产物,属于烃类的不完全燃烧。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75题
8、【常识判断】下列解说词出自电视专题片,其中符合自然常识的是:
A:“天快亮了,月亮还挂在天空,他突然想起来今天是农历初八。”
B:“他把神鼓当作月亮,而那七只鹿崽就是环绕着它的北斗七星。”
C:“每年除夕夜,这里的爆竹声都震耳欲聋,烟雾弥漫不见明月。”
D:“黎明时分,一弯月牙与金星同现东方低空,这便是金星合月。”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错误。初七、初八上弦月比太阳晚6小时在中午升起,十五、十六的满月比太阳晚12小时在黄昏升起,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比太阳晚18小时在半夜升起。
B项错误。北斗星在北面天空,而月亮在南面天空,北斗七星不可能环绕月亮。
C项错误。在农历的每月的月末、月初,月亮正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与太阳同升同没,除夕是农历三十,属于月末,所以除夕之夜看不到月亮。
D项正确。金星黎明前升起在东方,我国古代称为启明星。金星合月就是金星和月亮正好运行到同一经度上,两者之间的距离达到最近。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14题
9、【常识判断】下列诗词中描写的季节,按春夏秋冬排序准确的是: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正确答案:B
解析: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出自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意思是天色昏黄,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该项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宋代释志南的《绝句》,意思是杏花时节的蒙蒙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吹拂着脸庞的微风已感觉不到寒意,嫩绿的柳条随风舞动。杏花雨指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故此时的风称杨柳风。可知,该项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色。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是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该项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色。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江雪》,意思是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该项描写的是冬季雪景。
可知,按春夏秋冬排序准确的是②③①④。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常识判断】我国一直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在长期不懈的治理之下,陕西榆林以北的毛乌素沙漠正在消失。关于毛乌素沙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治理之前毛乌素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B:毛乌素沙漠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C:治理毛乌素沙漠适合种植耐酸性植物
D:毛乌素沙漠在“三北”防护林体系范围之外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说法错误。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为33.76万平方千米。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这里总面积达4.22万平方千米,1959年以来,人们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
B项说法错误。毛乌素沙漠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一般在200至450毫米之间,为半干旱地带。
C项说法正确。毛乌素沙漠地区适合种植深根性、耐瘠薄、耐干旱、耐酸性土壤的樟子松等植物。
D项说法错误。“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防护林工程。河北北部、黄土高原、毛乌素沙漠等都在“三北”防护林体系范围之内。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