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916

发布时间:2023-11-05 21:24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近年来,各类互联网平台纷纷推出会员产品。客户会员越办越多,各种“套路”也________。比如,不办会员就限速,办了会员依然广告不断……这样的“赢利”模式,短期内似乎能尝到甜头,但长远看来,实则是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接踵而至 饮鸩止渴

B:屡见不鲜 揠苗助长

C:应运而生 寅吃卯粮

D:不胜枚举 掩耳盗铃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句意是随着客户会员越办越多,商家的“套路”也随之越来越多。 “应运而生”指顺应时机而产生,不含有多的意思,排除C。第二空,对应“短期内似乎能尝到甜头,但长远看来”,此处表达的是这样的“赢利”模式短期有利,不利于长远发展。“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与“短期内似乎能尝到甜头”相悖,排除B。“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不能体现短期与长远的对比,排除D。“饮鸩止渴”形容用错误的方法做事不顾后果,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儒学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其内部不仅有子学、经学之分,也有汉学、宋学的对立,每一学术形态下又有不同之派系,故后世有所谓“道统”说,以对其内容作出判别、衡定、分析。一种学术思想,虽极复杂,但不可无一中心,道统即表示一种居中心地位的思想传统。儒家的道统观念由来已久,不过系统表述道统思想的是唐代中期的韩愈。韩愈道统说是在“儒门淡薄”的颓势下,辟佛老、明仁义,重新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故对后世影响甚大。
根据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道统说因为学术思想的复杂性而出现

B:韩愈是儒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

C:韩愈的道统说被后世普遍认同

D:儒学体系复杂,内部存在一些彼此矛盾的思想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儒学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其内部不仅有子学、经学之分,也有汉学、宋学的对立,每一学术形态下又有不同之派系,故后世有所谓‘道统’说”可知,A、D两项正确。由“系统表述道统思想的是唐代中期的韩愈”可知,B项正确。由“韩愈道统说是在‘儒门淡薄’的颓势下,辟佛老、明仁义,重新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故对后世影响甚大”,它只能表明韩愈学说的影响力大,不能推出被后世普遍认同的结论,故C项的表述不正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成语“刻舟求剑”,源自《吕氏春秋》,古人使用这个成语时,更多想到的是时间轴意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但它所讲述的故事,又提示了我们道理与知识是如何“分道扬镳”的。船在运动,河底静止,剑从船上掉落河中,是从运动状态进入静止状态,而船上客人与刻痕处于相对河底与剑而言的运动状态,刻痕如何保持得了与剑对应的位置?由是而知,_______________,这才是“刻舟求剑”真正传递的“道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意识是客观世界存在的反映

B:要在动态中认识事物的本质

C:知识道理在时空里是相对的

D:运动和静止是可相互转化的

正确答案:B

解析:前句的“船在运动,河底静止,剑从船上掉落河中,是从运动状态进入静止状态,而船上客人与刻痕处于相对河底与剑而言的运动状态,刻痕如何保持得了与剑对应的位置?”是对“刻舟求剑”误区的阐释,即“刻舟求剑”的人没有认识到刻了痕的船在动, 仍然用静止的思维来找剑,显然是行不通的。故“刻舟求剑”真正传递的“道理”应是要用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项的“动态中认识事物的本质”与此相符。
A项论述意识与物质的反映关系,与运动无关,排除;C项,“道理”应着眼于启发层面,知识道理的相对性不是“刻舟求剑”要传递的道理,排除;D项,“刻舟求剑”强调的是要用运动而非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而非说明二者的相互转化,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60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3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9题

4、【言语理解】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一个国家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当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突出“融合”这个关键词,从供给侧看,________________,与多个产业存在天然的耦合关系,具有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广阔空间。通过突破产业边界、重组产业要素而融合形成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往往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文化产业融合的节奏快、势头猛

B:文化产业是一个渗透性、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C:文化产业是文化、经济、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

D:文化产业在世界产业融合发展潮流中扮演了先锋角色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空缺处位于文段中间,所填内容应与其上下文话题一致。空缺处前论述的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突出“融合”这个关键词;空缺处后论述的是文化产业与多个产业存在天然的耦合关系,具有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广阔空间,故空缺处所填句子应能体现文化产业本身具有的能够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B项与此相符,当选。A、C、D三项无中生有,填入与文段话题衔接不当,均可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7题

5、【言语理解】今年2月,浙江媒体曾以《“乞丐王子”爆红网络,忧郁眼神秒杀网友》、《“乞丐王子”,很想找个人来爱他》为题,报道了“犀利哥”爆红网络的事。“犀利哥”牵动了很多网友的神经,也激发了大家的爱心。包括宁波市救助站、热心网友等许多单位和个人都开始行动,希望为“犀利哥”提供帮助。面对突如其来的热心人,面对连日来外界环境的改变,“犀利哥”显然是有些害怕,甚至拒绝别人的帮助。随后,许多网友在论坛上发帖,反思如此大张旗鼓地救助“犀利哥”到底是对是错。
能准确概括上面文字内容的一句话是(       )。

A:“犀利哥”爆红网络,但对过于热心的帮助无所适从

B:大张旗鼓地救助“犀利哥”到底是对是错

C:由于媒体的大肆宣传,“犀利哥”成为社会红人

D:“犀利哥”虽然爆红网络,但他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讲的是“犀利哥”爆红网络,激发了众多网友的爱心,而面对大家过于热心的帮助,“犀利哥”感到无所适从。故答案选A。B项概括不全面,没有包含“犀利哥”爆红网络这一内容。C项也不全面,没有体现“犀利哥”对别人帮助无所适从的反应。D项不合文意,原文重点不在于说“犀利哥”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而是在说大家过于热心的举动给“犀利哥”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

6、【言语理解】①现在,我们仍然在为逐步________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进行不懈的努力。
②随着时光的________,他脸上的皱纹更深更密了,古铜色的面庞犹如深秋里沟谷纵横的山野。
③国际互联网传递着世界的最新消息,它________了各国文化,使愈来愈多的人相互了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改善 流逝 勾通

B:完善 流逝 沟通

C:完善 流失 勾通

D:改善 流失 沟通

正确答案:B

解析:②句,“流失”指有用的物质散失掉或被风、水带走;离开原单位另谋职业。“流逝”指时间消逝,悄悄逝去。与“时光”相搭配,“流逝”最恰当,故可排除C、D。
③句,“沟通”使彼此通连,相通。“勾通”暗中串通,含贬义。句中说的是各国文化的交流,用“沟通”更恰当,排除A。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9题

7、【言语理解】让我们爱恨交织的技术太多了,从世人完全陌生到人人耳熟能详,它们大部分只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势头快得让人不敢掉以轻心。这里面就包括机器人。但近几年,人工智能前行的步伐把机器人研发带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它们不但眼耳口鼻、连所思所行都越来越像我们人类。不过,这种改变却是渐进式的,这让人类似乎很难真的意识到正在发生改变的机器人意味着什么,或者说,未必做好了应对这一改变的准备。于是近日,美国《国家地理》以《我们,与他们》为题撰写了一篇文章,试图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揭开人工智能技术的神秘面纱

B:探索机器人和人类当前的关系及未来发展

C:说明目前机器人并不会达到人类的思维水平

D:反思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伦理道德观的冲击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主要分析了机器人的研发现状——“人工智能前行的步伐把机器人研发带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越来越像我们人类”,也指出“这种改变……让人类似乎很难真的意识到……未必做好了应对这一改变的准备”。且“《我们,与他们》”更明确点出文段是围绕人类和机器人当前、未来的关系而展开。分析可知,划横线处填入的句子应是对前文的概括。B项,既能和“《我们,与他们》”相对应,又对文段进行了准确概括,保证了话题的统一性。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

8、【言语理解】俄国著名剧作家果戈理说:“当诗歌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建筑在说话。”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时代的缩影,一座没有老建筑的城市相当于没有灵魂。如果不对历史文化建筑好好保护,本能“说话”的历史文化建筑也会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只有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老建筑,才能留住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否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切都无所作为

B:一切都无从谈起

C:一切都无计可施

D:一切都无声无息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由果戈理的话引出老建筑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只有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建筑,才能留住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最后一句“否则”紧承上文,进一步从反面强调如果失去了这些老建筑,再说什么都没有了意义。B项的“一切都无从谈起”最能表达老建筑之于城市文化发展的价值,当选。
A项侧重不作为,C项侧重没办法,D项侧重没声音。三者均不能体现老建筑对于城市发展的价值,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1题

9、【言语理解】我国关于云的正式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应同》将云分为四类:山云、水云、旱云、雨云。秦汉时期民间还记录了各种不同的云图。至于更为细致的划分和命名,古人依照的也是云彩外观、位置、颜色及其动态特征。例如《史记》中记载的“庆云”是指彩色、象征祥瑞的云;《升庵全集》中的“犁头云”指的是台风前移动迅速的云片;《西京杂记》中“矞云”是指绚丽的高积云。我国自古是农业大国,看云识天气有着重要意义,古代的这些云彩命名更多是为农事生产生活服务的。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古代中国对云的命名

B:古代中国记载云的文献史

C:看云识天气对古代农业生产的意义

D:古人对云这种天气现象的认识过程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我国关于云的正式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然后列举了战国时期《吕氏春秋》所记载的四类云;接着指出秦汉时期对云有更为详细的记载和命名,并列举了《史记》《升庵全集》《西京杂记》中关于不同云的命名;最后指出我国古代对云进行命名的缘由,即我国是农业大国,看云识天气,云彩命名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中国古代对云的命名情况,即A。
B项,文段中列举文献是为了引出文献中对云的命名,并非介绍记载云的文献史。C项的“意义”只是一笔带过,不是文段的论述中心。D项的“认识过程”无中生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6题

10、【言语理解】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感冒是因为天气变化及穿衣保温不当引起的,直至近几十年来电子显微镜的出现,医学家才看清楚引起感冒的是比细菌还要小得多的病毒。迄今为止,医学家已发现能引起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其中主要有五类病毒:鼻病毒、冠冕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约有30%的感冒是由鼻病毒引起,鼻病毒的形状是正20面体,直径约30毫微米。此病毒在春、夏、秋三季最活跃。若手指沾了这种病毒而用手指挖鼻子,或经鼻子吸入这种病毒,它们就会在鼻粘膜细胞立足繁殖,抵抗力低者就会发病。
有15~20%的感冒是冠冕病毒类中的4种冠冕病毒引起的,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冠冕病毒形如日冕,因而得名。冬季患感冒,多由此类病毒引起。
腺病毒因最初是由腺体中分离出来,故而得名。冬末和初春的感冒多因此病毒作祟。
柯萨奇病毒因最初是在美国柯萨奇市分离出来而得名。埃可病毒的名字是英文“人体肠细胞病变的孤儿病毒”一词的缩写。这两类病毒是“夏天型”,能使感染者发高烧和剧咳。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引发感冒的主要病毒有五类

B:引发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

C:感冒病因有两种说法

D:引发感冒的病毒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总说迄今为止,医学家发现的能引发感冒的病毒主要有五类,然后分别详细介绍了这五类病毒。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引发感冒的五类病毒。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