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887

发布时间:2023-11-01 6:01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近年来,众多电商长期耕耘数字阅读市场,造就了全民阅读热潮。政府的支持、数字出版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手机网民网络文学服务使用率的提高,以及针对多媒体信息的科技的进步,都为移动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据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近三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逐年提高,数字化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图书阅读率。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全民阅读热潮方兴未艾

B:数字出版产业大规模兴起

C:电商造就了数字化阅读热潮

D:国民数字阅读已超越传统阅读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众多电商长期耕耘数字阅读市场,造就了全民阅读热潮;接着指出多种因素为移动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最后由一项调查结果进一步说明数字化阅读的火爆。数字化阅读是文段的主题,A项没有体现该主题,由此排除A;B项“数字出版产业”只是为移动阅读提供环境支持的因素之一,不是文段强调的内容,由此排除B;D项是调查结果,论证了数字化阅读十分火爆,非重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诗歌是地方的,又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每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只有深深扎根于地方的生命血脉,不断________本民族文化和语言的营养,才能创造出来自个人又超越个人的伟大诗篇。诗歌在推动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和对话中发挥的重要作用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摄入 有口皆碑

B:汲取 有目共睹

C:渗入 人所共知

D:发掘 众所周知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诗人扎根于故乡的生命血脉,是为了从中吸收营养,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渗入”“发掘”均与此不符,且不能与“营养”搭配,排除C、D。
第二空,“有口皆碑”形容人人称赞;“有目共睹”形容事实极其明显。此处强调的是诗歌所发挥的作用很明显,大家都看在眼里,故填“有目共睹”更恰当,排除A。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7题

3、【言语理解】研制大型飞机投资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许多风险和困难,任务十分艰巨。要生产安全可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飞机,并实现产业化,需要我们做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强调的是:

A:研制大型飞机的投资和周期

B:研制大型飞机的工程复杂性

C:如何实现大型飞机的收支平衡,并最终实现盈利

D:如何做好研制大型飞机有组织实施工作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第一句话就已经提到过研制大型飞机的投资大、周期长、工程的复杂性了,下面不会重复提到,故可以排除A、B两项。文段的最后一句是“要生产安全可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飞机,并实现产业化,需要我们做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故接下来便应是具体介绍这些艰苦细致的工作,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下面文中标有序号的四个句子,其中与这段文字论述的中心不一致的一项是:
要控制人类的贪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还是法律,法律如同笼子,欲望如同猛兽。①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所做的事,也就是法律、宗教、道德、文学与人的贪欲的搏斗。尽管不时有“猛兽”冲出牢笼伤人的事件,但基本上还是保持了一种相对的平衡。②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需要克制欲望才能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关系,也只有克制欲望才能实现。③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这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规律。④一个人的欲望失控,可能酿成凶杀;一个国家的欲望失控,那就会酿成战争。由此可见,国家控制自己的欲望,比每个人控制自己的欲望还要重要。

A:①

B:②

C:③

D:④

正确答案:C

解析:结合文段,文中主要论述的是人的欲望问题,四个画线句子中,①、②、④句中都提到了人的欲望,③句中则描述的是“度”的问题。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50题

5、【言语理解】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      ,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但是劳动还远不止如此。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起源

B:起点

C:源泉

D:出发点

正确答案:C

解析:由“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可知,一切财富都来源于劳动和自然界。故空缺处应填入“源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很多人对励志书籍的阅读体验是,读的时候________,但激动了几天之后却发现,生活还在继续,自己的人生道路并没有多大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心潮澎湃 改变

B:思潮起伏 改变

C:热血沸腾 转变

D:慷慨激昂 转变

正确答案:A

解析:对应“激动了几天”,第一空所填词语应含“激动”之意。“思潮起伏”形容思想活动极频繁。不能用于形容读完励志书籍后的情绪高涨状态,排除B。“心潮澎湃”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热血沸腾”形容情绪高涨,热烈激昂。“慷慨激昂”形容情绪激昂振奋、正气凛然的样子。均符合题意。
第二空,由“生活还在继续”可知,励志书籍对人生的影响很小。“改变”指事物变得和原来不一样;“转变”指从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变为另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此处描述人生道路的变化小,填“改变”恰当,排除C、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8题,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3题

7、【言语理解】下面句子中,有错误的一句是:

A:中国传统文人究竟有哪些共通的精神素质和心理习惯,这个问题,现在已有不少海内外学者在悉心研究。

B:2008年7月20日,胡锦涛主席与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会面。

C:在富丽的大观园中筑一个稻香村未免失之矫揉,农舍野趣只在最平易的乡村里。

D:近年来我搬了好几次家,每次搬的时候都引来许多围观的人。

正确答案:B

解析:B项语序不当,“前俄罗斯总统”应该改为“俄罗斯前总统”。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中国的县城确实太复杂,塞北尚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江南已经百花吐艳、草木争晖了。2000多个县星罗棋布,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文化传统和老百姓的生活方式都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各有千秋

B:千姿百态

C:气象万千

D:千变万化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句话描述了中国县城在气象方面的差异巨大。由第二句“星罗棋布,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文化传统和老百姓的生活方式都……”可知,中国的县城不但多,而且各具特色。“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丰富。“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千变万化”形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这三个词用以修饰“生活方式”都不恰当。“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正符合中国县城的特征。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6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6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6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6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6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26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6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6题

9、【言语理解】下面四个单句,与例句的语法结构相同的是:
例: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A:我告诉他一件事。

B:大家都知道他是新来的学生。

C:连长派通讯员送信。

D:老张想推开门进去把工具取出来。

正确答案:B

解析:例句首先是一个典型的主谓宾结构,主语为“老师”,谓语为“希望”,后面所有的内容作为宾语,而宾语又是一个主谓宾结构——“每个同学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B项与例句结构一致,主语是“大家”,谓语是“知道”,宾语是“他是新来的学生”,宾语又是一个主谓宾结构。C项是一个典型的兼语句,第一动词“派”是使令类动词,“通讯员”既是第一动词“派”的宾语,又是第二动词“送”的主语。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鸦片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经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________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________。有人形容当时文恬武嬉的状态:“大有雨过忘雷之意。”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反映 额手称庆 起点

B:决定 欣喜若狂 初始

C:反应 弹冠相庆 原点

D:旨意 欢欣鼓舞 平静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修饰的对象是“道光皇帝”,“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或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明显不合文意,排除A。
第二空,“文恬武嬉”指文武官员都贪图安逸享乐,不关心国家大事,由词义可知,文段对道光皇帝和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在鸦片战争后的表现持批判态度,故此处所填词语应为贬义词。“欣喜若狂”“欢欣鼓舞”均为褒义词,排除B、D。“弹冠相庆”含贬义,填入最恰当。
第三空,“回到原点”搭配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1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