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859

发布时间:2023-10-28 1:00     浏览量:28

1、【言语理解】精神上的贫困,往往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有些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与缺乏穷则思变、穷则思勤的奋斗精神有一定关系。有些地方主动“返贫”,乐当贫困县,不愿摘穷帽子,有的贫困户发展农副产业不积极,争当低保户却很积极,从中都能发现“思想贫困”“志气贫困”的影子。“苦干不如苦熬”“等着别人送小康”,类似思想可以说都是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扶贫扶志,首先就要对准这些观念和心态定点滴灌、靶向治疗。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广义的扶贫扶志

B:可怕的精神贫困

C:打好扶贫攻坚战

D:扶贫路上的拦路虎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观点——精神上的贫困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接着批判了一些贫困地区缺乏奋斗精神以致出现“思想贫困”“志气贫困”的现象;末句重申观点——扶贫要先扶志,扶贫首先要从精神扶贫开始,要针对观念和心态进行治疗。B项紧贴文段论述重点“精神贫困”,作为标题恰当。
A项,文段并非介绍扶贫扶志的内涵,排除。C、D两项未体现“精神扶贫”这一论述重点,作为标题不恰当,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2、【言语理解】专业研究要讲全面,系统掌握某一门专业或某方面的知识,不能“碎片化”,但对非专业读者、非专门教育、学术普及来说,又________“碎片化”?实际上,面对人类已经积累的浩瀚的知识海洋,每个人能够汲取的无非是一滴一勺,对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只能是若干碎片。只要保证这是真正的碎片,而不是垃圾,________明白这只是一个整体中的极小部分________不能代表整体,就能做到________,闪光的碎片同样能体现整体的精妙。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怎能 而且 并且 勤能补拙

B:何妨 并且 因而 开卷有益

C:可以 尚且 因此 积微成著

D:不妨 不仅 而且 铢积寸累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但”表示转折,横线前后句子在句意上存在转折。转折前句子讲专业研究不能“碎片化”,转折后句子意在表达非专业性的学术可以“碎片化”。“怎能”填入与题意相悖,排除A。“可以”填入,在句意上表示不能碎片化,排除C。“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常用在陈述句中。与题意不符,排除D。“何妨”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填入符合题意。验证B项:第二空,横线前后为并列关系,“并且”填入符合题意;第三空,“这只是一个整体中的极小部分”和“不能代表整体”存在因果关系,“因而”填入符合题意;第四空,“开卷有益”指只要打开书本读书就会有益处。用来描述“碎片化阅读”的积极意义也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题

3、【言语理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家庭结构从几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渐变成以三口之家为主的核心家庭。很多情况下,养孩子、做家务等劳动,很难再通过家庭内部分工来解决,需要到市场上寻求帮助。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添双筷子添个碗”式的粗放式养娃行不通了,人们对高水平家政服务的需求逐渐常态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和连锁经营为代表的新经营模式不断涌现,购买家政服务只要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更为家政服务业发展带来重大契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互联网助力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

B:

社会变迁促使家政服务业发展壮大

C:

传统家政服务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D:

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影响家政服务业经营模式

正确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家庭结构的变化促使家政服务业的需求增加;接着以“同时”并列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水平家政服务的需求常态化;最后指出“互联网+”和连锁经营为代表的新经营模式不断涌现对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影响。文段为并列结构,主要讲述了社会的发展对家政服务业发展壮大的影响,B项表述与此相符。

A项,“互联网助力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是文段论述的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排除。

C项的“传统家政服务难以满足……需求”无中生有,排除。

D项,“家庭结构的变化影响家政服务业经营模式”是文段论述的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69题

4、【言语理解】人类社会自有了国家,就开始了征税的历史。从古到今,各国开征的税种________,但总的来说,可以将它们________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直接税如土地税、房屋税等,间接税如盐税、渔税等。两类税种本身以及主体税种的________经历了一个漫长演进的过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同小异 概括 出现

B:林林总总 划分 发展

C:不胜枚举 归纳 更替

D:五花八门 合并 蜕变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根据句意可知,此处应填入一个表示“多”含义的词语,“大同小异”与此不符,排除A。
第二空,对应“总的来说”,此处所填词语应含有把多而杂乱的税种整理分类的意思。“划分”意为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没有整理的意思,排除B。
第三空,“蜕变”指人或事物发生质变,不能用于形容税种的变更,排除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

5、【言语理解】①其中包括他们的肤色、相貌、身材、线条、姿态、气质、风度等许多方面
  ②这样的美,才是广大女性更加向往、追求和渴望的
  ③真正的女性美,应该是结实、精干、肌肉强健,富有区别于男子的特有曲线美
  ④越来越多的人们现在都倾向于认为:现代女性人体美,绝不是苗条、柔软、纤细
  ⑤当代青年人心目中美的典型,已不再是一个或一种人,而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模式
  ⑥既不失女性的妩媚,又足以承担生活竞争的压力,担当起社会责任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⑥③②④①

B:⑤④⑥②①③   

C:⑤①④③⑥②

D:②⑤①③④⑥

正确答案:C

解析:首先,通读六个句子,可以初步确定这是一个描写现代年轻人心目中的美的语段,而从各种美中又着重谈了女性美,属于总—分结构。第一句是一个总起句。六个句子中,⑤是总起句应为首句,根据⑤句内容“多层次、多因素”,可以推出接下来是①句。接下来谈女性美,同样需要一个领起句,④句承启恰当。根据④句内容“绝不是……”接下来就应点明是什么,③句“应该是……”符合题意,为了表达的通顺⑥应在③后,②句“这样的美”承接前文。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让山区孩子走出大山不是目的,让其具有改变大山、建设大山的志向与本领,才是山区摆脱贫穷落后,填平城乡________的最终归宿。事实上,与富裕地区相比,贫困地区不仅办学条件差,而且在发展基础、生存环境等各方面都严重________。因此,“希望工程”不能只是捐资建校的代名词,而应当是开阔孩子视野、培育发展潜力、加大资源投入、强化基础建设的________扶贫。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裂痕 停滞 整体性

B:沟壑 缺乏 程序性

C:鸿沟 滞后 制度性

D:差距 落后 系统性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裂痕”意为裂缝,常用来比喻感情破裂。与“城乡”搭配不当,排除A。“差距”常与“拉开”或“缩小”搭配,与“填平”搭配不当,排除D。第三空,句中说的是希望工程不能只是捐资建校,而应是涵盖了“开阔孩子视野、培育发展潜力、加大资源投入、强化基础建设”等一系列内容的系统性、制度化的工程。“程序性”与此不符,排除B。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7、【言语理解】阳春三月,渭北高原还有些许凉意,路上吆车挑担的老汉后生,地里挎篮挑野菜的女子,都还没有褪去那一身________,路边的白杨依然枯着,不过细看那秃着的枝枝桠桠上,分明已经有了________的鹅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厚实 零零散散

B:冬装 斑斑驳驳

C:臃肿 星星点点

D:笨重 稀稀拉拉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二空,由“不过细看那秃着的枝枝桠桠上……分明已经有了……”可知,有了少许的鹅黄,“斑斑驳驳”意为一种颜色中夹杂有别的颜色,或颜色深浅不一;大多指植物和其他物体将阳光阻挡而产生的光斑。修饰鹅黄的嫩芽不恰当,排除B。题干为散文化的语境,“星星点点”比“稀稀拉拉”“零零散散”更适合题干的语体,故选“星星点点”更恰当,排除A、D。
验证第一空,用“臃肿”也比“厚实”更能表现女子穿着多的形态。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8、【言语理解】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化学品时,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分、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产品包装应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说明书中需要涵盖的内容

B:要提供说明书以警示危害

C:不能对潜在危害加以隐瞒

D:应该标注明显的中文警示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化学品时应当提供说明书,接着指出说明书应包含的内容,最后指出产品包装上应有警示标示和警示说明。故文段强调的是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化学品时,要对其危害进行告知,C项与此同义,当选。其他三个选项都只是文段某一部分的内容,概括不全面。

考题出处: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7题

9、【言语理解】中国人喜欢用石头来代表仪式与权力,一个突出的例证是,人们喜欢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_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________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有所区别。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________,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_______,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B: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C: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D: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与选项可知,从第四空入手比较容易。“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扬长避短”指发扬长处,避开短处。由“各自发挥长处”可知,石头与纸张之间并未相互补充,而是各自发展,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排除B、D。第一空,“亘古不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亘古不变”指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结合“气质”“永存文字的理想”可知,句意强调的是不会改变,排除A。验证第二空,“质朴无华”指朴实、不浮华,恰能体现石头的特性。第三空,“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填入也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10、【言语理解】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xī)跷 卖官(yù)爵

B:对(zhì) 模(léng)两可

C:追(shuò) 户枢不(dù)

D:市(kuài) 万马齐(ān)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的正确读音应为蹊(qī)跷;C项的正确读音应为追溯(sù);D项的正确读音应为万马齐喑(yīn);B项读音正确,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