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2843

发布时间:2023-10-25 9:01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就世界范围而言,在成熟的市场,大企业都是通过不断创新来赢得更多利润的。只有在不够成熟的市场,才有空间通过其他手段来获得高额利润。在一个信息日益对称的时代,畸形的高利润是不正常的,利用消费心理不成熟等因素获得高额利润的企业将不再受欢迎。随着国内市场和消费者的更加成熟和理性,企业的未来一定会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更多样的产品。
下列不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未来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创新来获得更多利润

B:未来企业只有通过更多花样营销才能获得高额利润

C: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丰富产品的企业才能在未来崛起

D:市场成熟度影响了企业获得高额利润的可能性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段第一句“在成熟的市场,大企业都是通过不断创新来赢得更多利润的”可知,A项说法正确。
由“在一个信息日益对称的时代,畸形的高利润是不正常的,利用消费心理不成熟等因素获得高额利润的企业将不再受欢迎”可知,B项说法不正确。
由最后一句“企业的未来一定会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更多样的产品”可知,C项说法正确。
由“在成熟的市场,大企业……赢得更多利润的。只有在不够成熟的市场……”可知,D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20题

2、【言语理解】有媒体报道称:从明年开始,ACT考试像托福考试一样可以接受社会报名,在大陆考试。此消息立即      各界震动。然而,国家教育部却在次日发出      声明,称此报道不实。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引起 严正

B:造成 严正

C:引起 严重

D:造成 严重

正确答案:A

解析:“引起”与“造成”相比较,前者一般接现象,后者一般接后果。题中并没有强调“各界震动”是好还是不好,说的只是一种现象,用“引起”比较合适。“严正”与“严重”相比较,前者强调的是郑重、严肃,后者强调的是程度深、不容易解决、很重要等。题中的“声明”是国家教育部发出的,强调的是权威性,故“严正”更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们,目光充满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心

B:关注

C:关切

D:关爱

正确答案:D

解析:关心:把……放在心上。关注:关心重视。关切:亲切地关心。关爱:关心爱护。D项正确。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事实上从九十年代开始,绿色经济的研究者就预言,按照著名的尼古拉·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在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内容的第五次创新长波之后,即将来临的是以资源生产率革命为特征的第六次创新长波,而这个长波的意义就是开创以低碳能源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新时代。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将会实质性地启动这个绿色经济的新长波,并到2020年进入高潮。不管哥本哈根会议的具体结果如何,世界肯定将走向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
这段文字主要在说明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的:

A:理论基础

B:时代背景

C:重要意义

D:前景展望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绿色经济的研究者的预言——以资源生产率革命为特征的第六次创新长波的意义是开创以低碳能源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新时代。接着指出哥本哈根会议将实质性地启动这个绿色经济的新长波,并强调会议的意义——世界将走向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哥本哈根会议的意义。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B两项都是第一句话论述的内容,不是论述重点。D项,文段只提到在“到2020年进入高潮”,“前景展望”不是重点论述的内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5、【言语理解】随着电子计算机向微型化和多功能化发展,它的体积大大缩小,成本大大降低,性能明显提高。计算机技术日益紧密地与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各种信息网络,这些信息网络,是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的形成,是世界高技术发展,特别是电脑和通信发展日益结合的结果。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电子计算机向微型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B: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形成信息网络

C:信息网络是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D: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日益紧密地结合起来

正确答案:B

解析:“信息网络”在文段中多次出现,可知文段论述的中心应为“信息网络”,排除与此无关的A、D。文段先交代背景,指出计算机性能明显提高,后指出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结合逐渐形成信息网络,最后再强调信息网络的形成是电脑和通信发展日益结合的结果。因此文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形成信息网络。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4题

6、【言语理解】①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②未来,“智本”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学会给自己持续充电,其实是最有价值的个人投资
③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变得日益多元,我们更需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祛除浮躁之风,自觉将学习融入生命全过程
④终身学习具有外溢性、高效性、累积性等显著特征
⑤风物长宜放眼量,学习不能只看“亩产效应”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②①④③

B:③①②⑤④

C:①⑤④②③

D:④①②③⑤

正确答案:A

解析:①由古人的话引出“终身学习”的概念,④句介绍“终身学习”的特征,③强调我们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三句应紧密相连,顺序为①④③,与此相符的为A。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33题

7、【言语理解】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其实也就是一场类似库恩所说科学革命的例子。革命者认为旧有典范已经死亡僵化了,于是进行革命。革命之后,新典范出现,整个文学和文学研究遂导向一套新的信念,研讨的问题和答案的标准也改变了:采用西方的思考方式、观念系统、术语、概念来讨论中国文学。碰到这个新“典范”所无法丈量的地方,便诟病中国文学及文学评论定义不精确、系统不明晰、结构不严谨、思想不深刻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民国初年的中国文学作品带有革命性的特点

B: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用新典范评判中国文学不尽合理

C: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与库恩所说的科学革命有相通之处

D: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对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产生了深刻影响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促使新典范的出现,然后说明用这个新典范去讨论中国文学可能会存在无法丈量的地方,由此便诟病中国文学及文学评论定义不精确、系统不明晰等。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用新典范评判中国文学这一做法不合理。B项正确。A、C、D三项均非文段重点,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55题,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7题

8、【言语理解】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大众媒介处于垄断地位。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媒体对于国内的各类社会矛盾________,这种状况招致了社会各界的批评与不满,广大民众强烈要求传媒积极发挥正面的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由此,“媒体的社会责任理论”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莫衷一是 纷至沓来

B:置若罔闻 应运而生

C:群策群力 风靡一时

D:人云亦云 横空出世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处句意为,美国大众媒介在商业利益驱使下,没有承担它应有的责任,故此处应填贬义词,含褒义的“群策群力”与此不符,排除C。“莫衷一是”指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意见。“人云亦云”形容随声附和,没有主见或创见。两者均未体现未尽责任之意,排除A、D。将B项代入第二空验证,由句中的“由此”可知,“媒体的社会责任理论”是应前面所述的状况而产生的。“应运而生”指顺应某种时机、条件、需要等而产生。填入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9、【言语理解】①再往后,不光城市有雕像,乡村也有,而且雕像不再是单独一尊放在那里,而是一群一群地站满全国每个城镇的街头巷尾
②达沃窦是玛西古第四王朝的第五十五位皇帝,这个王朝以崇拜偶像著称,大大小小的城市里,林立着历代皇帝的石像
③由于雕像数目过多,连底座都配不起,只好直接安放在街道上
④他把父亲和爷爷的雕像全部推倒,改塑为自己的像,还重新采石新雕了更多石像
⑤到达沃窦即位,变了规矩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③①⑤

B:②③①④⑤

C:②⑤④③①

D:⑤②④③①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较简单,只需分析出④⑤两句之间的关系即可快速得出答案。很显然,④是对⑤的具体说明,两者应紧挨在一起且顺序为⑤④。四个选项中符合此条件的只有C项,其他几句代入后也通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

10、【言语理解】年年招工年年“荒”,受国内外经济新形势、省域产业步入新格局、务工群体产生新诉求等多重影响,持续多年的“用工荒”今年在浙江“如期而至”。与往年不同的是,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日益扩大,因诉求增多而导致的“用工荒”日渐明显。
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

A:“用工荒”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B:“用工荒”表现出的新特点

C:“用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变化

D:“用工荒”问题的解决途径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了往年“用工荒”产生的原因,接着指出近年产生“用工荒”的原因出现了变化。故文段主要说的是“用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变化。C项表述与此相符。
A项是第一句话的内容,B项是第二句话的内容,D项文段没有提及,均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74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93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