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645

发布时间:2024-01-23 4:31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当我们历经艰难终于抵达故乡的时候,突然发现,眼前的村镇与记忆中的故乡相去甚远,“家”已经面目模糊,________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等着归人,这让已经适应大城市的人们由此觉得故乡越显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衰弱 凋敝

B:怯弱 陌生

C:孱弱 萧瑟

D:羸弱 疏离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怯弱”指胆小软弱,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用于形容老人不恰当,排除B。第二空,由“眼前的村镇与记忆中的故乡相去甚远”“已经适应大城市的人们”可知,与大城市的繁华和现代化相比,人们觉得故乡非常破败落后。“凋敝”指残缺破败,如民生凋敝;“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如秋风萧瑟;“疏离”指疏远隔离,常用于形容二者关系。形容农村的衰败,用“凋敝”最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3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2、【言语理解】合乎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社会救助,“皆有所养”是不够的,因为人类还有尊严,人的尊严是统领个人权利的核心价值。体面的、合乎人类尊严的基本生活,不仅体现在物质需求,还体现在精神需求。通俗地说,人不仅要“肚皮”,还要“脸皮”。反窥现实,不论是企业赞助、单位捐赠、政府慰问,都喜欢大张旗鼓地搞捐赠仪式,让领导、捐赠者与受赠人合照、录像,再大肆宣传,不太顾及受赠人的颜面。为了杜绝不合条件者申请救助款,主办单位往往采取将受助人张榜公示、接受举报的办法,让受助者的尊严荡然无存。一些贫困中学生、大学生怕打上贫穷烙印被人瞧不起,干脆放弃申请救助。
这段文字,作者意在强调:

A:目前社会上一些救助行为没有顾及受助人的尊严

B:不顾及受助人颜面的救助行为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C:救助,应该满足受助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

D:社会救助中,受助人的尊严应该得到更多考虑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观点——社会救助不能仅止步于“皆有所养”,因为尊严对人很重要。然后批评了现实中一些救助不顾及受助人尊严从而导致救助不能实现预期目的的现象。由此可知,文段旨在提醒社会救助在提供物质救助时要注意方式,多考虑一下受助人的尊严,对应D。A项指出问题,B项论述危害,均不涉及对策,排除。C项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并列,而文段强调的是不要忽略精神需求,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

3、【言语理解】诚然,我们的民族经历了难以计数的________,可是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气神和自信力从来都没有________过,它犹如一座巍峨壮丽永不倒的万里长城,屹立在中华儿女的心里,并________不绝,纵然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内外交困 熄灭 横亘

B:走投无路 消灭 耸立

C:山穷水尽 绝灭 伸展

D:内忧外患 泯灭 绵延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走投无路”“山穷水尽”不能用“难以计数”来形容,排除B、C。
第二空,“精气神和自信力”与“熄灭”搭配不当,排除A。
第三空,“绵延不绝”为习惯表述。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2题,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题

4、【言语理解】我国许多传统的老字号药店,________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也在千方百计地保证药品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使 质量

B:即使 性能

C:纵使 性质

D:尽管 功效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考查的是关联词搭配,“即使……也……”为固定搭配,排除C、D。第二空,“性能”指机械、器材、物品等所具有的性质和功能,“质量”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药店只能尽可能保证药品的质量符合标准,但不能保证药品具有怎样的性能,排除B。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18题

5、【言语理解】下列诗句不能预测天气的是:

A:“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B:“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C:“东虹轰隆西虹雨”

D:“东边日出西边雨”

正确答案:D

解析:“东边日出西边雨”讲的是降水量水平分布的不连续性,从而造成雨区内外雨量分布的显著差异,这句话本身并不能预测天气。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中世纪数学家比萨的莱奥纳多发现了斐波那契数列,它是这样一组数列:1、1、2、3、5……,即后一数字为前面两个数字之和。那么,数列和树木的成长有什么关联呢?由于新生的枝条,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时间,供自身生长,而后才能萌发新枝。所以,一株树苗在一段间隔,例如一年以后长出一条新枝;第二年新枝“休息”,老枝依旧萌发;此后,老枝与“休息”过一年的枝同时萌发,当年生的新枝则次年“休息”。这样,一株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便构成斐波那契数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斐波那契数列表现为树木的年轮增长

B: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

C: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中的应用

D:斐波那契数列表明植物在大自然中长期适应和进化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斐波那契数列的特点,接着提出问题“数列和树木的成长有什么关联呢?”后文具体解释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尾句总结说明“一株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便构成斐波那契数列”。由此可知,文段主要介绍的是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中的应用。C项表述正确。
A项,文段介绍的是斐波那契数列与树木成长的关系,未提及与树木年轮的关系,排除;B项“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表述过于绝对,无法推出,排除;D项,文段并未涉及植物在大自然中长期适应和进化的内容,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7、【言语理解】凤凰古城自实行一票制以来,就________不断,被________有与民争利之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非议 疑虑

B:异议 置疑

C:疑议 疑心

D:争议 质疑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句中说的是人们对凤凰古城实行一票制做法提出的一种疑问。“疑虑”“疑心”通常指的是心里的疑问,没有明白表达出来,排除A、C。
第一空,“争议不断”为习惯搭配。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25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25题

8、【言语理解】文字的发展是________的,所以在由前一个时期演变为后一个时期的时候,要有或长或短的新旧形式并用期。新旧形式________,最后完成交替。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连续 平分秋色

B:自然 相映成趣

C:渐变 此消彼长

D:缓慢 并行不悖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二空,由“新旧形式并用期”“完成交替”可知,此处描述的是文字新旧形式交替的过程。“平分秋色”指在地位上双方各占一半。此处强调的不是新旧形式的地位,而是变化的状态,排除A。“相映成趣”指互相衬托,显得很有趣味。其与文意无关,排除B。“并行不悖”指同时实行,互不冲突,不能体现文字新旧形式交替的过程,排除D。“此消彼长”强调一方长进、一方消退,通常指两方在演变过程中的相反的变化关系。其填入符合文意。
验证第一空,“渐变”形容文字的发展过程恰当,且与“要有或长或短的新旧形式并用期”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2题

9、【言语理解】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我国对黄岩岛拥有________的主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理所当然

B:毋庸置疑

C:天经地义

D:无可争辩

正确答案:D

解析:“主权”通常不能用“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来修饰,故排除A、C。“毋庸置疑”指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无可争辩”指没有什么可争辩的,表示确定无疑。“无可争辩”比“毋庸置疑”语气更重,更能确定我国是黄岩岛主权的拥有者,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良好乡风具有浸润人心,________向善,规范行为,________力量的积极作用,要以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为抓手,加强乡村德治,培育稳脱贫、促振兴的文化软环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带动 集中

B:带领 凝结

C:引导 集聚

D:引领 凝聚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文意为良好乡风具有指引人们向善的作用。“带动”指通过动力使有关部分相应地动起来,或引导使之前进。“带领”指率领。两词与“良好乡风”“向善”搭配不当,排除A、B。
第二空,“集聚”侧重“集”,即聚在一起。“凝聚”侧重“凝”,即结合为一体。此处强调的是把大家的力量结合为一体,用“凝聚”更恰当,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乡镇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