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3628

发布时间:2024-01-21 11:55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党内生活的新常态也好,组织纪律的新要求也好,________最终在每个党员干部心理认同的轨迹上运行,________行之久远,________反腐败与改作风的风暴之后,一切陈规陋习、不良作风都会卷土重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然 那么 不然

B:如果 那么 况且

C:不但 而且 否则

D:只有 才能 否则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和第二空,“新常态、新要求最终在每个党员干部心理认同的轨迹上运行”是“新常态、新要求行之久远”的必要条件,由此可确定前两空之间为条件关系。“只有……才能……”表条件关系,填入恰当。由此可排除表因果的“既然……那么……”、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和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即A、B、C。
“否则”填入第三空,使“一切陈规陋习、不良作风都会卷土重来”与前文形成对比,符合文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10题

2、【言语理解】一战后,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德国整个学术文化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海德格尔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无须赘述,马克斯·韦伯名震整部社会科学史,施密特是影响现代宪政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心理学方面,格式塔学派也悄然兴起;在文学上,霍普特曼和托马斯·曼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双星闪耀,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是上个世纪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戏剧、电影和音乐亦都是迅速进入黄金时代,风格变得迷人而多样化。德国似乎要把它在政治和经济上所失去的,从科学和文化上赢回来。对于当时内外交困,14年间更迭了多次内阁的政权来说,这样的繁荣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相符的是:

A:一战后德国在学术文化方面引领世界

B:学术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发展不一定是同步的

C:德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D: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往往是相互促进的

正确答案:B

解析:由“一战后,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德国整个学术文化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并不足以得出“一战后德国在学术文化方面引领世界”的结论,A项错误。
“对于当时内外交困,14年间更迭了多次内阁的政权来说,这样的繁荣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奇迹”这句话恰恰证明了“学术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发展不一定是同步”的结论,B项与文段相符。
文段说的是一战后“德国似乎要把它在政治和经济上所失去的,从科学和文化上赢回来”,由此无法得出“德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科技的发展与进步”,C项错误。
文段没有表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相互促进”的文字,D项无中生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39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9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3、【言语理解】19世纪的西方建筑师大多满足于把钢铁作为一种________手段应用于当时流行的古典式或哥特式建筑。很久以后,建筑师才________了古典和哥特模式,充分发挥了钢铁构架结构的各种潜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次要 放弃

B:补充 摆脱

C:主要 超越

D:典型 淘汰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很久之后,建筑师才……充分发挥”可知,填入词语应与 “充分发挥”构成反对关系对应,故可首先排除不能构成这种对应关系的“主要”“典型”。
第二空,句意为建筑师不再局限于古典和哥特模式,开始作出新的尝试,这是一种风格的突破,此处用“摆脱”比“放弃”更合适。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2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2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2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2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2题

4、【言语理解】即使笔试成绩优秀的考生,对于面试也有心理压力,毕竟面试形式多样,考官提问出其不意,所以,面试对考生是有挑战性的。虽然,绝对不可能有万无一失的应试方法,但是,下面的一些建议可以帮助你提高应试能力,增加成功可能性。
由此可推知下面的内容是关于:

A:考官提问的各式问题

B:各色各样的面试形式

C:面试失败的主要原因

D:应试回答的注意要点

正确答案:D

解析:本段文字最后一句话“但是,下面的一些建议可以帮助你提高应试能力,增加成功可能性。”作用是承上启下,所以下面的内容一定是一些关于应试方法的建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以下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习习的风轻掠过河面,微波粼粼,投射长廊斑驳的白墙上,竟是我说不出的美轮美奂

B:但近来作文,避忌已甚,有时骨鲠在喉,不得不吐,遂亦不免为人所憎。

C:一个腐败分子被查办了,固然是咎由自取,人们会拍手称快,但同时更应引起有关部门深刻的反思。

D:冤案一再发生,而又迟迟没有体制上和制度上的进一步完善,这恐怕正说明了,我们的反思多属于文过饰非。   

正确答案:A

解析:“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众多,宏伟华丽。适用范围与A句不符。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

生物大分子药物(如蛋白质或核酸药物)的分子量非常大,很难进入细胞里面发挥作用。然而令人惊奇的是,病毒尺寸远远大于蛋白质,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细胞内,它是利用什么“秘密武器”呢?科学家在研究HIV时,发现病毒表面有一段氨基酸序列在入侵细胞时起着关键作用,于是他们把这段有用的序列克隆出来,发现只要连接上这段多肽序列,无论是生物大分子还是几百纳米大小的颗粒,都能畅通无阻地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于是科学家将这种神奇的多肽称为穿膜肽。

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

穿膜肽技术的特征

B:

穿膜肽技术的概念

C:

穿膜肽的具体应用

D:

穿膜肽存在的缺陷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提出“病毒尺寸远远大于蛋白质,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细胞内,它是利用什么‘秘密武器’呢”之问,后文给出答案——利用神奇的穿膜肽。依照话题一致原则,下文应延续末句话题,具体论述穿膜肽应用中的神奇之处,C项的“具体应用”与此相符。

A、B两项在文段末句有提及,属于本文内容,排除。

D项,按照正常的叙述逻辑,应先介绍优点再说明缺陷,其应在C项之后论述,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5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7题

7、【言语理解】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你意识到没有,自己都是半个演员,有人角色感强一些,有人弱一些;有人表演能力强一些,有人弱一些。在知识、见识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教学效果的程度就体现在表演意识和表演能力的差别上了。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

A:教师应把课堂作为舞台,自己当成演员

B:教师的表演意识和能力影响着教学效果

C:表演能力强的教师往往有好的教学效果

D:知识、见识、表演等都是教师的必修课

正确答案:B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教师这种职业具有的半个演员的特性,其教学效果受表演意识和表演能力的影响。A项是说教师应把自己当成演员,而文段中说的是“半个演员”,排除。C项表述过于绝对,教学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如知识、见识、表演意识、表演能力,仅表演能力强,并不一定有好的教学效果,排除。D项把知识、见识、表演并列起来,没有重点,而文段主要强调的是表演意识和表演能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草原丝路”的得名显然源于对地貌特征的概括,其主要路径是从中原出发向北至漠北蒙古草原折而西行,再经欧亚草原地带直达欧洲,尽管途中也有非草原景观的荒漠和半荒漠地貌类型,但其主体为欧亚草原地带。欧亚草原东西延伸呈连续带状分布,西起多瑙河下游,向东依次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哈萨克丘陵、蒙古高原,直至中国东北松辽平原,东西绵延近110个经度,是地球上最宽广的草原带,在地形和地貌上堪称畅通无阻的天然通衢,为东西方交通提供便利。草原丝路主干线分布于北纬40~50度之间的欧亚草原地带,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冠以“草原”,可谓名副其实

B:丝绸是草原丝路的重要输出品

C:“草原丝路”是丝路概念广义化的结果

D:地貌特征是划分不同“丝绸之路”的主要依据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草原丝路”的得名源于对地貌特征的概括,接着详细介绍“草原丝路”主要路径主体为欧亚草原地带,并介绍了欧亚草原地带在地形和地貌上的延伸范围,说明其是地球上最宽广的草原带。设空句是尾句,应能够总结全文。文段主要从地貌特征上说明了“草原丝路”得名的原因, A项说“草原丝路”被冠以“草原”名副其实,能够总结前文,且与首句相呼应,恰当。“丝绸”在文段中没有提及,填入突兀,排除B。文段主要说的是“草原丝路”的得名符合地貌特征,并没有提到丝路概念的演变,排除C。文段没有谈到其他丝绸之路,排除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0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0题

9、【言语理解】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道德”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当时指的是习俗风尚。“道”是指事物运动变化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法则,“德”指道德、美德、品德。在我国首先把“道德”两字连用成一词的是战国时荀况的《劝学》篇。他说:“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他认为人们学了“礼”,按“礼”的要求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也就达到了最高的道德境界。
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是:

A:道德的内涵

B:道德的起源

C:道德的境界

D:道德的范畴

正确答案:A

解析:作者先解释了“道”的意思,然后又解释了“德”的意思,最后将两者合二为一进行解释,可见文段的主旨在于阐述“道德的内涵”,即答案为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国家是用边界围起来的政治实体,是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区域,可以看作是一种政治区划。但是这种边界围起来的政治区划,只是国家的形式,并不是国家的本质,真正的国家是指边界之内的国民已经形成了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可以称为“国家意识”,就是大家都在内心深处认为我是“某国人”。没有形成这种意识的国家,本质上还不能称为一个国家,也是很不稳固的。真正的大国,不仅在于领土大,人口多,关键在于其国民是否已经形成了“国家意识”,产生了“国家认同”。
这段话主要谈的是:

A:国家的边界意识

B:国家的本质属性

C:国家认同的作用

D:国家意识的内涵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由对国家概念的论述引出“国家意识”的话题,说明“国家意识”是国民形成的一种“凝聚力”。没有形成“国家意识”,则本质上还不能称之为国家。最后得出结论:真正的大国,关键在于其国民是否已经形成了“国家意识”。
“国家意识”应为文段的主题词,A、B、C三项均与此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8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